动动手指打开手机,就可看到学校食堂里每道菜的制作过程;进入商超菜场,扫二维码,便能知道这个菜的“前世今生”;价格变化在线实时监管,商家涨价不再随心所欲……食品监管牵手“互联网+”,全方位守护着郑州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郑州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聚焦餐饮食品安全全链条全环节,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运用信息化蹚路子、破壁垒, 开启“大食安”监管新模式,助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每天上午11时,打开手机里的“舌尖安全网”APP,看一会儿孩子学校的后厨监控视频,早已成了市民袁女士的一个习惯。
这个APP就是郑州市在全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的重要载体。
家长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舌尖安全网”APP,搜索学校的名字,点击“看后厨”选项,就可以查到食堂后厨的监控视频,若对后厨工作情况有不满意的地方,点击“联系商家”选项后,便可以直接和学校负责人联系。
“透过手机就能看见厨师制作食物的全过程,后厨全貌清晰可见,这样的后厨让家长很放心。”袁女士说。
这样的实时在线监管,就像在学校后厨安插了一双“眼睛”,让不少家长吃了“定心丸”。
可是这碗人间烟火,似乎总是在家长和学校之间隔着一堵“墙”。学校后厨干净吗?厨师操作规范吗?有无不该出现的东西出现?家长因无从得知而心存忐忑。
如何打掉这堵“墙”,让学校“后厨”不再神秘、让学生家长不再担心、让市场监管更加便捷?
为解决这一难题,郑州将“明厨亮灶”工作搬上了互联网, 借助安装在餐饮加工制作场所的设备,依托网络传输技术,使监管部门和公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显示屏等终端设备,实时观看餐饮工作重点环节,鼓励广大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共同监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从2017年开始,郑州便着手推进学校和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工作,按照先市区后县(市)、先学校后幼儿园、先建设后整合的建设思路,率先展开市内8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2018年在金水区召开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项目试点观摩会,要求各县(市)区、多种建设方式相结合,自主开展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拉开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的序幕。
通过五年分步实施,郑州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率先实现全覆盖。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在线率,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再次纳入民生实事,实现了统一市局平台、统一观看路径、统一维护管理,确保了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前端设备在线%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推进,曾经充满神秘感的食堂后厨,如今通过“指尖”,便可实现可视、可感、可知。
“这个平台就像在食堂后厨安插了一双‘眼睛’,执法人员可以在线监控厨房情况,可以对厨房内的场景进行实时抓取,一旦发现有不合规行为,即可告知餐饮单位负责人,督促其整改,无形中使餐饮经营人员不敢违规操作。”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孩子学校的厨房很干净,工作人员操作也比较规范,清洗消毒都比较到位,再也不担心孩子的饮食安全了。”袁女士所关注的孩子“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在眼前的大屏幕上找到了答案,让她少了担心,多了安心,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买几根黄瓜、称几斤猪肉,再要几个西红柿……9月6日9时,在经开区民乐集农贸市场,市民林女士正在精心准备中午的食材。
“品牌:双汇,保质期:3天,产地:郑州市经开区,进货日期:2022年9月5日……”在冷鲜肉食品区,林女士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扫描了猪肉价格旁边的二维码,猪肉的产地、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证照情况、所属企业员工人数、监管机构负责人和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
林女士用手机所扫的“码”,就是“溯本通”二维码,通过这个“码”,市民可全程查询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各种信息,包括一只“鸡”什么时候从哪里来又流向了哪里、商户是否正当经营、出了问题该找谁解决等,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明白又放心。
“有了溯源二维码,再也不用担心食品来源不明了,也不怕食品过期了,安全感爆棚啊!”在市投集市丹枫店,正在买菜的张女士表示,“溯本通”二维码大大增加了她的安全感。
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食品流通大市,食品产业异常庞杂。全市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8万多家,拥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等多家全国知名食品生产企业967家,以万邦、百荣、四季水产、华夏易通等中部较大的农产品、食品、水产品及冻品冷链物流中心为代表的食品经营企业6.3万家,约占全省的1/6,辐射周边多个省、市甚至全国。
尤其是批发市场,交易大多在凌晨,很难做到每笔交易都及时记录并出具票据;农产品大多是从田间地头收购,没有建立完整标识信息,难以追根溯源;一些流动商户今天来明天走,想找人都找不到。
2017年起,郑州以毛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试点,全面指导推行“溯本通”系统。
通过“来源二维码”,实现“来源可溯”。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该商户的经营信息。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须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市场开办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快速检测合格,方可进入市场进行销售。
通过“交易二维码”,实现“去向可追”。买家在刷卡或扫码后,手持交易机就打印出一张电子小票。票上自动生成一个交易二维码,里面包含了交易双方的信息和上面提到的“来源二维码”里包含的所有信息。假如这批产品出了问题,就能通过交易信息查到买家。
“溯本通”追溯系统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快捷、方便,保证了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鲜肉都能实现“一码通”全程追溯,严格把控了客户资质、商品检验、产品溯源、客户追溯等关口,真正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
黄瓜、南瓜、西红柿,猪肉、鸡肉、鸭子肉,9月7日上午,在世纪联华锦艺城店,记者看到,每个涉农食品的价格标签上,都贴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便可看到商品的产地、进货日期、终端销售等信息。
“郑州使用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覆盖了农批农贸市场,还扩展到了商超便利店等,如今在郑州,食用农产品追溯码随处可见,买菜扫码也逐渐成了大家的习惯。”郑州市市场监管局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说。
从地头到餐桌,食用农产品信息化追溯深入每一个环节,让百姓吃得更放心,全面带动了郑州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变革。
2018年,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毛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平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点推广普及,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争先进、做示范”的食品安全建设浪潮。
2018年5月,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将毛庄模式推向全市,要求在全市各县(市)区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农贸市场,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2019~2020年,郑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开展培训指导,组织现场督导等多种形式,实现农贸市场内信息化追溯的普及应用。
通过连续3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部署与巩固,目前,郑州已完成全市范围内5家大型批发市场、130家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追溯平台服务超20000户农产品销售商家,民生实事任务目标超额完成。
在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性地将信息化追溯平台向更多领域进行经验复制,让追溯链条延伸到食品流通的更广领域,形成“大食安、大追溯”的整体态势。
将大中型商超卖场的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纳入追溯平台,有效利用上下游的商品流通关系,建立从市场到商超的追溯链条,解决更多农产品销售终端的溯源问题。
将平台的追溯产品种类从单一农产品向散装食品、现场制售食品、特殊种类食品等领域扩充,针对不同食品品种形成专业追溯体系。
当前,食用农产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已步入稳定运行阶段,各项功能在逐步升级中趋于完善。全市130余家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超100家大型商超卖场实现了食用农产品的信息化追溯,平台可追溯来源的食品流通批次超过450万批次。
“来源:美团外卖,主营品类:外卖美食,月售:18371份,主营地址:郑东新区惠普路×号,风险等级:中……”9月8日上午,在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管分局,打开“郑州市网络市场综合监管平台”,进入网络餐饮监管系统模块,选中市场主体数据库匹配的任一商户,该商户的营业执照、营业类型、销售情况、风险等级便一目了然。
“系统能自动收集辖区内网络外卖订餐平台的证照信息、经营状况和交易评价,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证照OCR识别比对等方式发现证照问题、超范围经营以及刷单炒信等涉嫌违法违规商家,为监管人员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线索和精确执法提供依据。”网监分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3月以来,网监分局通过平台对证照信息的精准识别,对美团、饿了么的违规行为进行立案,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全市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起到震慑和规范作用。
动动手指,美食送到家。如今,网络订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平台上登记的餐企,有的没有实体店,极个别的还存在无证、假证、套证经营现象,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严峻挑战和行政风险。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决定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网上食品交易监管工作,推进网络市场“以网管网”。在现有的郑州市网络市场综合监管平台中,专门建立了网络食品销售监管系统和网络餐饮监管系统,对全市食品生产及餐饮、外卖进行实时在线监管,通过启动各项搜索引擎,采集网站、网店、微信公众号等餐饮相关数据,生成食品生产及餐饮消费大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导入模型,实现风险预警、信用分级和综合监管。
除聚焦平台监管外,还贴近民生需求,针对市民的“菜篮子”、冷链商品和防疫物资等民生商品开展持续监测。去年汛情和疫情叠加期间,对全市线上销售的涉及民生的面粉、肉类、叶类蔬菜、鸡蛋等2000个商品价格波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有力震慑了平台商家,保证了特殊时期郑州民生物资价格稳定。
同时,结合网络购物特点,全年不间断对重要商品进行专项价格监测。例如在每年的 “6·18”“双11”“双12”等网购节期间,综合近期网络购物消费投诉的热点和焦点大数据分析,对重点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开展长周期的定向监测,形成价格走势图,同时通过延长价格监测时间跨度,完整记录商品从平时销售到“6·18”“双11”“双12”网购节期间的价格波动情况,如发现价格异常或出现先涨价再打折等价格欺诈行为,便随即启动证据固定和调查处理等程序,进一步搭建诚信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
2021年11月,随着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关赋能新餐饮经济的实招也在逐项落地。届时,“明厨亮灶”、温控取餐、实时配送数据等内容将接入升级后的网络餐饮安全监管系统,集监控、报警、处置为一体的智慧化监管,为保障郑州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所有创新前行,皆为百姓“食安”。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凤军表示,发展的郑州期待更快、更高效地融入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强化郑州市场监管数字化赋能、提升网络交易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网络订餐等重点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必将带动和提升郑州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为创新创业增添新活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