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米深的矿井下,矿鸿操作系统为矿工们系上了一条无形的“安全绳”,让他们与等设备人机互联,实现高精度定位并进行健康状况实时感知,保障作业安全;医院里,鸿蒙系统又成为串起病人、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大纽带”,用一块智慧屏即可让病房可视化,进行多方触达联动……

  如今,鸿蒙已成为各行各业坚实的“数字底座”,支持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台,覆盖了金融、教育、医疗、工业、办公等各个领域。在手机层面,鸿蒙已超越苹果iOS,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了从底层代码到系统架构的完全自主化。

  发布五年时间,鸿蒙系统何以“开天辟地”?证券时报记者调研发现,鸿蒙系统做到了三个“一”:抓住了一个基本点——国产替代;跨越了一条“生死线”——市场份额;带动一个生态面,依托开源鸿蒙走向千行百业。这三个“一”拼成了一座桥,贯通了鸿蒙的来路与去处。

  鸿蒙系统筹划之初,便肩负着国产替代的重任。2012年9月,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任正非提出要做终端操作系统以防患于未然,要在“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能用得上”。

  这并非杞人忧天。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不允许华为手机使用美国谷歌公司开发的安卓系统。

  被别人“断了粮食”,那就要自己再开辟“粮田”。2019年8月,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了操作系统鸿蒙OS。据了解,当时华为投入了约5000人的研发团队,加班加点进行系统研发。

  十二年的布局,发布五年以来的历练,凝聚成了鸿蒙系统的蜕变。11月26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明年华为的新手机和新平板将全部搭载原生鸿蒙系统。所谓原生鸿蒙系统,指的就是HarmonyOS NEXT 5.0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款国产移动操作系统,不再像安卓和iOS等系统一样依赖Linux或Unix内核,也不再兼容安卓应用。

  这意味着,在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上,原生鸿蒙系统有了全方位的突破。“从底层内核到运行架构,再到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所有东西都要重写,这是很大的工程。”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编译器方面,华为推出了方舟编译器,以微博极速版为例,经方舟编译器编译后,流畅度能提升60%。

  还有编程框架、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层面,鸿蒙都从最底层实现了国产化突围。“我们在操作系统研发上,用十多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同行三十多年的路,实现了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

  曾任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的“鸿蒙之父”王成录说过:“我们分析了过去二十年电脑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16%的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分水岭,超过16%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

  对鸿蒙系统来说,市场份额“生死线”的跨越不能只靠华为来实现,因为鸿蒙从一开始就不是只为手机和电脑研发的操作系统,它的核心优势是“万物互联”,从手机、汽车、家居产品,到办公、医疗及工业场景,各行各业的设备都可接入鸿蒙。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与iOS和安卓相比,鸿蒙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强调跨平台、分布式的能力,可更好实现各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随着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鸿蒙系统这一优势将更加明显。”

  只有各界企业一起发力鸿蒙应用,鸿蒙系统才能真正打通万物互联的“毛细血管”,在市场站稳脚跟。在狄耐克总部智造园的全产业链展厅,记者看到了基于鸿蒙系统打造出来的“1+3+N”智慧病房。研发总监苏志坚表示,这个智慧病房是硬件技术沉淀和华为生态优势强强联合的产物,是行业内首个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全国产、场景化解决方案。

  在医院中,会有各式各样的设备,如血压仪、心电工作站、医护主机、床头分机等,此前这些设备要么没有系统,要么采用不同的系统,存在信息传递效率慢等问题。“鸿蒙系统开放的平台能力,能实现各医护终端之间的无缝协同,打破了不同硬件设备间的操作壁垒。”苏志坚表示。

  在奥佳华的按摩椅制造工厂,记者看到一台台精密的按摩椅像生产汽车一样被制造出来,然后送入测试场地。当按摩椅在硬件层面上迈向高端和智能,软件和系统层面也必然要同步升级。选择了鸿蒙,已有多款产品纳入鸿蒙生态,包括公司旗舰机型AI按摩机器人2.0等。

  奥佳华集团董事郭桃花表示:“只要躺在这种接入鸿蒙系统的按摩椅上,按摩椅就会根据鸿蒙系统和传感器收集身体各项数据,快速确定按摩方案。借助鸿蒙系统,这些数据还会被上传到连通的卫浴、空调等设备中,智能调节温度等数据。”

  家居、医疗等多个行业的企业选择鸿蒙,在设备中使用鸿蒙,为鸿蒙系统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提供了支撑。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鸿蒙系统已经可以说跨越了‘生死线’。”仅看手机领域,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至17%,已经超越了iOS,排名市场第二。

  “开发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只是第一步,有没有大量应用和设备使用这个操作系统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人用,再先进的操作系统也没有价值。”近期举办的首届鸿蒙生态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

  让更多人使用鸿蒙,其实就是要建设起鸿蒙生态。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时报记者表示:“三方生态的繁荣是鸿蒙系统成功的关键,只有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做生态,需要千行百业的公司一起入局。为此,华为早在2020年就将鸿蒙系统基础代码捐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该项目被命名为OpenHarmony,即开源鸿蒙。在鸿蒙开源后,各个厂商都可以在其基础上研发自己行业的操作系统。一粒粒“生态之林”的种子就此种下。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记者了解到,在工业领域,华为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推出的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矿鸿”,在煤矿领域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的设备层操作系统,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的协同与互通问题;在无人机领域,“智鸿”系统大幅提升了在航空测绘、物资投递等多个应用领域的综合性能,科比特也推出了首台基于“开鸿”系统的入云龙Ⅱ,助力实现未来一人操控多台无人机的技术突破。

  还有“移鸿”“电鸿”“警鸿”……华为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开源鸿蒙社区已汇聚了70多家共建单位和8060名贡献者,共建代码超过1.2亿行,800多款软硬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电力、航天等多个领域。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开源鸿蒙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设备孤岛’,比如在金融场景,从收银机、条形扫码器到打印机和旁边的摄像头,所有设备之间都可以互联互通。通过软总线连接在一起,这些设备就像有了‘同一个大脑’,能相互协作。”

  “生态成,则鸿蒙成”,对于开源鸿蒙在内的鸿蒙生态发展,华为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10万个应用。这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

  从一开始防患于未然的“备份系统”,到如今贯通千行百业的“数字底座”,鸿蒙系统已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它为核心,一片鸿蒙生态的森林正在迅速生长。这是一片长在悬崖边的森林,向后已“没有退路”,只有向前成长到漫山遍野,让生态完善,才能书写国产操作系统的“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