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云新闻消息,近日,武汉的王女士去维修手机时遭遇“套路”。买手机时才花了7000多元,维修费却高达14000多元,刚刚参加工作的她付不起巨额维修费,只好把手机抵给维修店,还倒赔给他们500元,才得以从店里脱身。对此,江汉区市场监管局回应,已立案调查。

  明明是去修手机的,结果手机没了还倒赔钱,如此离谱的坑人维修店,难怪引发网友群嘲“不是黑店是啥”。更令人错愕的是,民警表示“这家店是惯犯,以前在别的地方开店被投诉过好多次”。冒充官方漫天要价、糊弄顾客瞒天过海、无病假修小病大修……数码产品和家电维修乱象横生,令消费者苦不堪言。“水很深”也成了人们对此类维修行业的一种普遍印象。

  数码产品维修本身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业,一般消费者都存在“知识盲区”。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之下,往往很容易滋生漫天要价、看人下菜等套路。值得一提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点值得关注,就是商家线上宣称免费,以此作为噱头,线下给到店消费者下套。据报道,王女士表示“线上客服说可以现场免费维修一次,就还是去了”。

  面对收费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除了消费者主动避坑,尽量到官方维修点报修,更需要相关部门常态化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针对一些过度维修行为,更应该加强查处和打击力度,该重罚的就要处罚到位,提高其违法违规的代价。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用户寻找维修服务,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因此互联网平台作为撮合维修服务的中介方,有义务加强对入驻的维修服务经营者进行审核把关,并不断完善投诉机制,方便消费者维权。监管部门也要督促平台强化对相关信息的审核力度,同时联动线下执法跟进,合力压缩“黑商家”浑水摸鱼的空间。

  如今,手机等数码产品已经非常普及。据数据,我国移动电线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3177.8万部。手机等相关数码产品的维修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数码产品维修行业却仍旧是套路满满,这样的现状实在与行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匹配。

  相关产品的维修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纵容“套路”横行,就是制造民生“痛点”。治理数码产品维修乱收费问题要多管齐下,让收费透明,让服务内容透明,让维权更方便。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修得放心、修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