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早盘,港股科技板块略显低迷,但恒生科技指数在盘中逐步回升,跌幅显著收窄,显示出市场逐渐恢复的迹象。从最新数据来看,恒生科技ETF(513130)在早盘的成交额已超过46亿元,换手率更是高达21%。这种资金的积极流入,表明投资者对科技股的热情重新点燃,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整固后。
具体来看,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恒生科技ETF在过去两周内规模增长了14.61亿元,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这一趋势在融资的持续加码下更为明显。截至2月24日,恒生科技ETF本月融资净买入额已达到281.47万元,融资余额为6.79亿元,显示出市场对持续的科技投入持乐观态度。
从更大的市场背景来看,自今年1月底以来,港股市场在科技板块的引领下迅速反弹,但随着AH股溢价指数的逐步下降,短期内出现获利了结的压力,导致市场出现震荡行情。这一阶段的波动虽属正常现象,但从中长期角度看,港股科技板块的前景仍然乐观。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港股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有望得到提升,支撑科技股的进一步价值重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恒生科技指数截至2025年2月24日的估值水平处于近十年的低位,仅为27.62%。投资者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考虑潜在的修复空间。华泰证券进行的分析指出,重要权重股的业绩表现将成为本轮中国资产重估的重要里程碑,表明市场逻辑正在从风险偏好驱动逐步转向盈利预期驱动。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的数据,恒生科技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涵盖了小米、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腾讯、京东等一批知名企业,这些公司目前的业绩表现与资本开支指引的改善,正在为港股的互联网和科技硬件板块带来积极的盈利预期修复。
除了上述基本面因素外,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改善和地区局势的逐步缓和,均为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外部条件将会继续助力港股市场,尤其是在科技板块的不断发力之下,投资者可关注恒生科技ETF(513130)和相关的场外联接产品(如A类:015310;C类:015311),用以进行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尽管投资机会在增加,但市场风险依然存在。投资者在配置相关基金产品前,需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谨慎决策。
总之,港股科技行业在经历阶段性的震荡后,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机会,科技股的价值重估令人期待。无论是对于希望在短期内获取收益的交易者,还是打算进行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者,都需要积极关注市场的动态,做好相应的资产配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