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大理州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经济培育等关键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并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色,成为“数字云南”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便捷、高速的网络缩短了我和家的距离。”每周乘坐高铁往返于大理和保山之间的张女士说,每当坐上高铁,孩子就迫不及待地与她视频连线,一边询问妈妈到哪里了,一边讲述在学校的见闻,不知不觉就到站了。
大理州2023年实施了高铁精品网建设工程,先后攻克了大保、大临、昆楚大、大丽4条高铁线G专网全线覆盖难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近期,已完成沪昆高铁、昆楚大铁路、大丽铁路、丽香铁路高铁网络优化升级工作。
环洱海而行,沿途的美景如同一幅幅精致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而大理多彩的文化,更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别样的风情。为进一步促进洱海周边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5G+”智慧产业的应用,大理州规划建设了200余座4G/5G基站,确保了环湖区域的4G/5G信号无死角覆盖。同时,一系列“5G+”智能设备在洱海生态廊道的部署,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智能化的全新体验,也为廊道的未来发展开拓了更多可能。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洱海生态廊道正逐步转型为一个集智慧、绿色、可持续于一体的示范区域,引领着未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新趋势。
云南省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和护林员管理系统是集成以视频监控为主,融合卫星监测、航空监测、人工巡护,“空、天、地、人”立体化的智慧林业管护平台。可以结合林业大数据分析,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作的分级监控、统一管理,一举破解森林监督难、护林员管理难、应急保障难三大难题。
据介绍,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于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投入使用,每个前端监控探头均配备可见光、热成像传感器,可根据设定时长自动对监控区域环绕巡航监测;无论是焚烧秸秆、生火做饭,还是其他野外用火,只要存在于有效监控范围内,即便相隔数公里之远,仅1平方米大小的火源都逃不脱它的“慧眼”。同时,自动定位功能定位精度提升至误差不超过50米,大大提高了防护人员现场查处的效率。
目前,大理州在森林重点区域布局双光谱火情监测系统,打破了人工巡山的局限性,实现了广覆盖、全天候、高精度、智慧化的数字监测。基于AI深度学习的烟火识别引擎实时对监测图像进行数据分析,一旦发现火烟或红外热点,便可实现毫秒级预警、显示火点位置信息。可视化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即可通过平台查看火情并及时通知属地防灭火人员开展处置,极大地缩短了火灾核查确认时间,为火灾扑救争取了关键时机。
在洱海的生态保护征程中,数字技术的巧妙融合与应用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理州借助移动5G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对洱海的水质监测与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水质管理的精准度;智算和互联网专线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水文监测站点建设,使得水资源的调控与管理更加高效;云视讯会议系统和“海月云”项目的实施,更是为洱海保护治理的决策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视频彩铃等新媒体宣传方式的创新应用,有效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洱海保护的关注度。这些综合性措施的实施,共同构筑了一个高效、智能的洱海保护体系。
数字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我州在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以及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的深入实施,大理州的智慧建设将继续引领区域发展,为打造更加智慧、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您对大理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效果是否满意,或者您认为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否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大理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靠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通过举旗帜、建设信仰坚定之城,树新风、建设崇德向善之城,传文脉、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惠民生、建设和谐宜居之城,优环境、建设人民满意之城,不断夯实创建根基、巩固创建成果。大理市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明显优化,城市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常态长效机制明显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