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如何降成本、提效益、去库存,成为很多出版社的头等大事。目前,几个现实情况摆在眼前,一是小印数图书占比逐年走高,品种增、印数降、重印多的出版模式已经显现,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大印量—入库—缓慢消耗的模式正在松动。二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高成本、高定价,正文用纸依然维持以胶版纸为主、纯质纸为辅的现状,但封面、护封用料已是特种纸、真皮等百花齐放,冷烫、逆向上光、激光雕刻等各色工艺加持。三是生产周期被压缩,随着出书时效与销量之间的挂钩,出版社对印厂生产能力提出新要求,压缩生产周期的同时还要保证印装质量和生产成本。面对实际情况,如何在保证质量和时效的同时降成本、减库存成为出版社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图书印刷会在传统和数码两种印刷方式之间进行选择。
众所周知,传统印刷对应的是大批量生产,数码印刷对应的是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二者的印数和单书成本都成反比。以某本常见的平装书为例,正文80克纯质纸、封面特种纸过油、前后衬150克胶版纸,通过调整开本、印数、印色,可以看出传统和数码印刷的成本差异:单黑印刷大32开平衡点在800—1000册之间,正度16开为1000册左右,小16开为2000册左右;四色印刷大32开和小16 开的平衡点在2000册左右、正度16开1500—2000册之间。
可见,不同开本,其成本平衡点也不同,但可以简单归纳为:1000册以下数码印刷更具优势,2000册以上则是传统印刷占据上风。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平衡点会根据工艺的增减有所不同。总体来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印刷方式。
从印刷效果看,数码轮转印刷的精度和色彩还原度相对传统印刷较低,内文纸也由于反复干燥的原因容易起波浪。而数码单张纸印刷的效果可以和传统媲美,但由于仅能印刷有限的几种专色,其余绝大部分专色要靠四色实现,所以在色彩表现力方面稍显逊色。需要注意的是,数码单张纸印刷机由于印刷原理各不相同,最终的效果和成本也会不同。喷墨印刷的设备色彩还原度及稳定性好,但造价较高。碳粉印刷的设备虽然价格较低,但在色彩还原度及稳定性上相对较差,这是因为碳粉印刷没有压力,所以在纹路较深的特种纸上容易出现印不实的情况。无论喷墨还是碳粉,都可以达到即印即干的效果,这一特点只有配备LED速干装置的传统印刷机才可以相提并论。此外,数码单张纸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可能出现拉线的情况,这是喷头位置导致的,目前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版位置。
通过对数码印刷和传统印刷的成本和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各有优劣。除成本和质量外,传统印刷具备装帧形式和纸张种类多样化的优势,但是工期相对较长、去库存能力和灵活性较弱。数码印刷在工期、去库存和灵活性方面独占鳌头,但装帧形式比较受限,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从容选择。
以日常经验来分析,定价高、定位高端的图书,适宜选传统印刷。此类高端图书,因高定价必定要求高质量,所以对成本的考虑要退居第二位,而传统印刷的成品效果更好,和高定价的图书更加匹配。工艺少、时效性强,以及追求零库存的图书,适宜选数码印刷。其中,工艺少、时效性强的图书,数码印刷的效果完全可以驾驭,还可以大大节约成本。追求零库存的图书多为学术型图书,如出版单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较为精准的预测,可利用数码印刷“一本起印、本本可变、永不断版”特点,按照“精准预测—按需印刷—及时配送”的流程,将成本压缩做到极致,实现零库存。
而装帧方式复杂、用料常规的图书,适宜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相结合。此类为常规图书,可采用混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部件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质量、降成本。
数码印刷作为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印刷方式,长处和短处都十分明显。其中,文字精度不稳定这一点常被编辑诟病。所以,有些图书编辑宁可选择加印数、传统印、剩库存,也不愿选择降印数、数码印、零库存。如果细算,选择传统印刷,成品质量确有保障,单书成本也许能和数码印刷不相上下,但剩下的库存可能变成废品,同时还伴随版税、仓储费用等一系列成本增加。这样算下来,传统印刷显然是不划算的。当然,想要扭转编辑的态度,还需要数码印刷拿出过硬的成品。
印数的减少不仅要求出版社谋求新发展思路,也推动印刷企业走上转型之路。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购置数码印刷生产线,探索传统与数码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印刷企业的积极转型也让出版社有了更多选择:在充分考虑印数、装帧方式、定价等因素的影响后,再决定使用传统、数码或是二者兼有的方式进行生产。具备“传统+数码”生产能力的印刷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机会。但无论经营如何不易,技术如何变革,质量对出版社来说永远是第一要务。新形势下,应合理选择印刷方式,搭配全流程成本控制,做到稳质量、降成本双管齐下,出版经得住市场考验、被读者认可的优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