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无线充电器凭借不用插拔数据线、只需轻轻一放手机即可充电的便捷性,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宣称“带壳闪充、智能匹配兼容、高效低温充电”的手机无线充电器性能、质量等情况如何?7月23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手机无线款样品中智国者、纽曼Newmine等6款异物检测未能通过测试要求。
据了解,本次比较试验通过多个电商平台购买了18款手机无线款为华为、苹果、小米、vivo原配充电器,14款为公牛、绿联、倍思等非原配充电器。样品价格从29.9元至329元不等,原配样品均价为289元,非原配样品均价为90元。
本次比较试验围绕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安全性和充电性能等方面展开,依据国家标准对样品进行了发热、充电保护和异物检测等测试,同时模拟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比较不同样品的充电时间、传输距离等,并对样品的外观和标签进行查验。
试验发现,安全性方面,18款样品中有6款样品的异物检测项目未能通过测试要求。本次比较试验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4943.1—2022对样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发现18款样品的发热和充电保护指标均符合标准,充电过程中最高温度在29.7—67.0℃之间,且充满电后均能自动切换至低功率状态;6款样品异物检测项未通过测试要求,不能有效识别金属异物靠近并停止充电,导致异物温度超过标准限值。如标称出品(经销)商/制造商为广州飞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允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线充电器,标称商标为智国者,标称规格型号为WX1-黑色,生产日期为2023.12.13;标称出品(经销)商/制造商为北京纽曼腾飞科技有限公司的15W无线充电器,标称商标为纽曼Newmine,标称规格型号为WXC01,生产日期为2023.12等。这6款未通过安全测试的样品,不再参与性能比较。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充电时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性能之一,而充电时间的长短与充电器功率密切相关。在通过安全测试的12款样品中,3款功率为50W,6款功率为15W,3款功率为10W。试验发现,原配充电器均执行私有协议,对自有品牌的相应机型,华为、小米和vivo三款样品均能提供50W功率充电,苹果能提供15W功率充电。非原配充电器只能执行开放协议,功率大多在10W到20W之间。
一般功率越大,充电用时越短。本次比较试验模拟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观察样品将负载机从电量0%充到100%的时间。试验发现,当原配充电器以同品牌支持快充的机型作为负载机时,华为、小米和vivo三款样品的充电用时均在2小时以内,其中华为用时仅64分钟,表现最好;苹果充电用时约2.7小时。当华为和苹果互换充电时,华为50W无线充电器为苹果手机充电的功率可达到11W,用时约2.9小时;苹果15W无线充电器为华为手机充电的功率可达到6.8W,用时近5小时。
针对8款非原配充电器,试验统一选择两款热销手机(HUAWEI P60和iPhone 14)作为负载机,发现8款样品充电时间差异明显,平均用时约3到5小时。其中,对HUAWEI P60负载机的充电时间在2小时47分钟至5小时35分钟之间,对iPhone14负载机的充电时间在2小时58分钟至4小时32分钟之间。ZMI、绿联、亿色三款样品对两台负载机的充电时间均在3小时以内,表现较好。
试验发现,为减缓电池损耗,部分充电器和手机具备自动调节充电功率的功能,如先以高功率快充至90%,再转为涓流慢充至100%。
此外,不用拆卸手机壳、支持“带壳充电”是无线充电器的一大卖点。本次比较试验选择两款常见手机壳进行验证测试,同时再用A4纸模拟手机壳,测试可充电状态下手机与无线纸的最大厚度,作为样品的最大传输距离。试验发现,12款样品均能“带壳充电”,最大传输距离在3.9毫米至7.6毫米之间,平均最大传输距离为6.0毫米,其中4款原配充电器的最大传输距离均在6.0毫米以上。
最后,试验还针对消费者关注的辐射问题进行了验证测试,发现所测样品的辐射值均在标准限值内。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选购前应留意无线充电器的功率和手机所支持的功率,实际充电以两者中较低的功率进行,两者相匹配为最佳。由于协议限制,50W大功率充电器多为手机原配产品,对同品牌相应机型能够做到快速充电,而非原配产品所谓的“快充”,绝大多数最高功率仅能达到15W。
手机原配产品充电快但价格较高,非原配产品充电慢但价格较低,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购。商品外包装标签应写明制造商名称、最大功率、规格型号等信息,可通过看外观、闻气味等仔细检查,确保无缝隙无异味。
选购带有散热风扇、散热性好的充电器,可以避免因温度太高被温控系统限制充电功率,从而保证充电效率。磁性物体(如信用卡、智能钥匙的磁条或芯片等)贴近可能导致产品损坏,也会影响充电器性能,建议避免磁性物体或金属物长期放置在充电器表面,以免引起设备发热或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