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系列最初起源于1997年日本万代株式会社发售的一种战斗电子宠物玩具。
1999年,东映动画公司制作的原创动画《数码兽大冒险》正式开播,此后《数码宝贝》系列不断更新动画、漫画、游戏等相关产品,延伸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跨媒体系列产品。
1996年, 日本一家名为WIZ的玩具策划公司,研发了一款主打女生市场、名为“拓麻歌子”的游戏机。WIZ公司找到当时的万代玩具公司,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能够共同推出这一玩具产品。而这个“拓麻歌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电子宠物”游戏机。
这款玩具产品一经推出市场之后,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女学生们的欢迎。此时的万代看到了商机,马上决定加推一款主打男孩市场的类似玩具。于是,“数码怪兽”游戏机诞生了。
在“数码怪兽”游戏机中,存储着不同的“数码兽”,持有者可以进行养成或战斗。
最早“数码兽”的形象设计,主要由WIZ玩具策划公司负责。而被誉为数码兽亲生父母般存在的渡边健史,正是WIZ公司的主要设计师。
从渡边健史特别访谈中得知,数码兽最初企划案的设计构思,是打算走“自然属性”路线的。比如,为每只数码兽赋予水、火、土之类相互牵制的自然属性。并且在颜色设计上,打算采取一眼就能看出其属性的红、黄、蓝、绿等基本色调。
但是这样的“自然属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和当时著名的IP《神奇宝贝》(又译精灵宝可梦)撞车了。《神奇宝贝》是任天堂发行的系列游戏,在1996年就已经在日本发行了的Game Boy游戏。其中的生物设定,正是采取了红、蓝、绿等基础色系为主的“自然属性”。
所以原企划中“自然属性”的这个设定被推翻,后来转而采用了“病毒-数据-疫苗”这种电子属性关系,以避免市面上常见的“自然属性”。
在推翻原企划设计之后,距离产品发售已经没剩多少时间了,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重新筹备新企划。所以数码兽的设计大权完全落在了渡边健史等人身上。
最后,渡边健史选择了比较熟悉的“美漫画风”进行绘制。就这样,整个数码兽系列的基调就被定下来了。
“数码怪兽”游戏机推出后,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万代公司为了更好地扩大这款玩具销量,便授权东映动画公司制作了一部TV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
《数码宝贝大冒险》的动画策划从1998年开始准备,以当初发行“数码怪兽”游戏机时候的设计原案为基础进行制作。但是除了这个所谓的设计原案,作为动画而言其根本没有剧情方面的任何要素。
于是,东映动画公司为本作重新原创了故事剧情等设定。据说,当时东映对于动画的角色设计一职,曾打算邀请鸟山明参与,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在《勇者斗恶龙》系列和《龙珠》系列等鸟山明作品中大展身手的中鹤胜祥。
在故事的设定上,以孩子作为主角,并保持着和电子宠物游戏中相同的原则——一人养育一兽。数码兽的造型设计上,则秉承了“数码怪兽”游戏中的造型特点。
动画中的数码兽同样可以进化。片中还专门设计了数码兽的进化效果,要求每集必定插入进化镜头。
在场景设计上,剧组创作了一个以现实世界的物质为素材拼凑而成的“数码世界”。很多细节都来自于现实地采景,比如:日本富士电视台新社大楼、Palette Town、BigSight等地标在剧中都有体现。
剧情安排上,强化人物和数码兽之间的联系,将人物成长与数码兽的“进化”紧密相关联起来。
在这样的基本架构确定下来以后,这部动画就不再单单是怪兽战斗的冒险故事,而成为了能够细腻描写少年男女心灵成长过程的成长故事。这也是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看点。
《数码宝贝大冒险》在1999年3月7日至2000年3月26日在日本进行放映,是整个《数码宝贝》动画系列的开山之作。动画播出之后,在全球范围造成了一时的影响力。中国大陆地区曾于2001年引进了该片,在国内也掀起了一阵数码宝贝热潮。
在动画的推波助澜下,2000年“数码怪兽”玩具的全球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2001年全球销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台。
不过从本质上看,《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其实是出于卖玩具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但也正是这部动画,让数码怪兽有了更广泛的知名度。
和《精灵宝可梦》长篇共享世界观不同,《数码宝贝》系列动画基本以不同世界观的中篇为主。这与制作团队的不断变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将数码、互联网等与液晶显示游戏机结合,营造出一个现实与虚拟交叉的环境,并拥有成功的动画加持,这些都使得《数码宝贝》系列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广受市场欢迎的品牌。
但是,随着动画世界观的不断变化,主角团的不断更替,以及数码怪兽游戏的衰弱,整个《数码宝贝》系列人气很难再聚拢,已经逐渐走向低谷。
而对于国内的小伙伴们而言,第一部《数码宝贝》动画,才是他们的真正的青春。
【下集为大家介绍第一部《数码宝贝》动画中的怪兽设计,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