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怎么挣钱,却总想着如何花钱——在离开大学校园以前的岁月里,有多少童鞋们面临着类似的困难处境?当笔者坐在自己的房间的电脑前看到抽屉里,桌面上摆着的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时,不禁感叹:具有消费指导意义的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刺激个人的消费欲望起着多么神奇的作用!就连小编自己,这个每天躲在网络的另一端“帮助”大家作“选择”的人一不小心也成了活生生的“败家”教材。
不过,尽管如此,小编依然没有任何悔改之意: 在如今这种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普通人,依靠自己的信息搜集,思考和判断隔三差五的完成几次成功的购买选择,也许不失为一种保持良好心情的方法。
然而,咱连需要量入为出的工薪层都不如,总不能通过不断的购买“奢侈品”来满足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购买欲吧?毫无疑问,满足各种特定应用的消费类数码产品是年轻人最容易锁定的购买目标——小编自然不可能例外。
只是进口照相机——这个过去长期被国人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在数码化之后,也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了。
小编现在仍然清晰的记着自己能够自由使用的第一台相机:一台亲戚赠予的早期海鸥4型120双反相机(不是后来的4A型或4B型),不过小编得到它已经是中学时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普罗大众因为手中有一台Canon的Prima或者Olympus u系列傻瓜相机而“倍感自豪”,而看到小编手上的这个老掉牙的国产货,人家只会投来鄙夷的目光(这两年情况完全不同了,群众的判断能力也在不断的进步中)。这个海鸥4没有留下多少照片,我甚至没来得及用DC记录下它的尊容,就因为搬家而找不到它了。不过,它对俺的影响倒是不小,一来让俺迷上了腰平取景这种方式,而来沾上了“摄影”这样一门容易烧钱的爱好。
1999年——显卡之家成立的那年,小编没有能力添置什么新相机——尽管一遍遍的去器材商店的柜台前,对着店里最便宜的旧式自动对焦胶片单反Yashica 300AF直咽口水,但小编当时的主要目标却是尽力说服家里支持买下第一台拥有独立的3D显卡的个人电脑。当年的8月份,我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个人生第一台DIY作品里装着一块贴着16MB容量钰创显存的Creative品牌TNT显卡,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那时买创新的显卡可是够奢侈的——贵得足够买下一块当时十分流行的Guillemot代工挂着小影霸商标的TNT2标准版显卡。
不过小编的运气很快就来了:又白捡到了自己的第一台现代化单反相机:凤凰的DC303K型,国营商场的清库存行为使这个安装宾得K型卡口镜头的国产单反成为了2000年我的新年礼物。一只据说是当时按添头搭售得凤凰K型卡口50mm F1.7镜头竟成了我使用135单反系统的启蒙镜头。虽说梦想的Yashica 300AF没有实现,不过能获得这样一台相机,在邻里邻居的孩子中已经是幸运儿了。
DC303K是凤凰90年代才成熟的产品,那时国外的SLR已经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了
好了,我们顺便来看看那时候,普通的影友在能获得怎样的相机:器材商店里98年或99年的新相机价格相当昂贵,F60对于我所在的城市中的多数工薪影友来书简直太贵了,反。佳能的EOS 300D也是如此,所以像今天看来没任何价值的Yashica 300AF相机,因为2000多元的售价,在柜台里依然显得很惹眼。先富起来的人们热衷于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带回“昂贵”的摄影器材,譬如一台佳能的EOS 50,能获得一台较老式的AF胶片单反对与当地影友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至于数码相机:对不起,2000年的电脑报春节特刊上,谈到得是像创新制造的高端摄像头如何充当数码相机来使用。而后来库存抛售价仅2K的尼康Coolpix 950在当时的价格高得差不多足够买下一台F90X外加一只AF28-105镜头。数码相机,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高高在上的高科技玩意。
和大多数当时思想保守的影友类似,在2003年之前,小编根本不认为数码单反会迅速流行起来。2000年的时候,尼康的F80和佳能的EOS30还能够凭借很高的价格比,吸引到消费者足够的眼球。AF胶片单反,因为国人购买力的提高而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至于数码相机:人们印象中就是像索尼S50或者MX-2900Zoom那样不伦不类的怪物,或者奥巴C-2000那样中看不中用的家伙。而大众则和影友的看法完全不同,索尼的早期P系列DC尽管比EOS30机身要贵得多,销量却很好,尼康的Coolpix 800等机型保有量也相当不错。像傻瓜相机一般模样的消费DC正好符合富有的时尚一族的需求——他们需要能随时随地拍摄,快速的分享照片,轻巧智能的相机,至于成像质量,路边数码冲印店里5寸照片印出来看得过去就OK了。
2001年,作为对小编高考后的奖励,家人在运往北京的行李中,按照我的要求添置了一台当时最新的美能达 Dynax 5型af胶片相机套机——随后的2002年的Dynax 5和简化版Dynax4包揽了当年的TIPA和EISA非常好的单反相机的殊荣。(美能达在国内销售的型号是a5,但是由于当时相机市场的混乱,早期有大量的Dynax标示的水货以低廉的价格率先上市)
不知道当年常逛无忌论坛美能达板块的DX们还记不记得这张广告,对于那时的小编来说,在上市仅仅3个月后就弄到Dynax 5是一件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
直到2002年底,当时的小编作为学生会的宣传干事,用这台相机和廉价套头拍摄了大量用于校内新闻报道的照片——胶卷是报销的,可劲用吧,照片拍得不够可就是犯错误了。
尼康F80,美能达Dynax 7和佳能EOS 33为AF胶片单反时代奉上了最后一个消费高潮——对于中国影友来说,那也是数码时代之前AF单反普及率最高的时期
那段时间,小编开始混迹于各种摄影论坛,大口大口吸着早期的论坛里的DX们放出的“巨毒”。然后,将大量金钱用于购置若干适马的EX系列变焦镜头……直到若干年后,回想起那时的自己真是很傻,为什么不用这些钱购买一台已经变得便宜的Coolpix 990数码相机呢?
实际上,直到EOS 300D诞生时,理性的影友仍然认为这种外壳材料和操纵体验远不如EOS 33售价却比EOS 3还贵的玩意纯粹是来骗钱的。保守派的意见领袖号召大家继续使用胶片,依靠“底片扫描仪”实现在网上共享照片。小编那时也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由于激光冲印技术的普及,胶片相机的支持者将扫描交给了路边的快冲店来弥补速度上的缺憾。
不过小编很快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早在2002年学校有关部门就购买了一台索尼的S85型和一台F707型数码相机。事实上,在一些学校间交流的活动上,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的宣传部门甚至配备了像佳能EOS D30,尼康D100,还有一些从新闻机构淘汰的柯达DCS系列数码单反机身。
小编那时作为宣传工作人员被要求熟练的使用S85进行报道活动,不能够使用胶片单反拍摄——学校将不会再提供一分钱的胶卷购买及冲印的开销。
索尼的S85是当年的EISA欧洲影音协会非常好的高端数码相机奖项的获得者。性能在那个时代的DC中是相当出色的。不过和对焦号称豹速的Dynax 5相比,它实在太慢了,明显的快门延迟让小编我一时难以适应。(实际上,直到后来短暂使用D70时,我依然感觉Dynax 5的操作响应速度会更快一些)
事实上,那时DSLR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企业级的相机采购,D1这种价格的DSLR并不算贵,只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实在是天价了
现在,大家发现数码相机的全面普及和135规格胶片相机的没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到2003年,柯尼卡和美能达的合并让小编等一干M粉丝困惑不已,到了2004年除了尼康的F6,已经不再有新的优异胶片相机出现。算起来距离美能达a7/Dynax 7和尼康F80/100等相机掀起的上一轮AF胶片单反消费热潮仅仅过去了2年时间。
毕业前的那段时间,穷苦的小编将有限的一点资金莫名其妙的投入了旁轴胶片系统中,前苏联KMZ工厂基于L39徕卡旁轴相机系统开发的Zorki 4型,FED2型相机和Jupiter系列镜头——那个时期,主流的平面媒体和保守派的意见领袖们开始号召大家尝试“仿古”的拍摄方式,离开AF离开AE,徕卡的M3,M4在市场上的二手价格吸引了许多影友掏出积蓄。而拮据的影友则瞄准了弗伦达或者俄罗斯的L39旁轴相机系统。
还有它,佳能G系列因为DSLR高昂的价格成了许多FSLR用户的主要数码备机
然而胶片的地盘真的萎缩得差不多了,在公园里,你随处可见索尼的T系列卡片相机。长焦相机也流行起来。当然,那时初级爱好者手中最风光的还是佳能的A系列便携相机。富士的E系列F系列和柯达的DX7630,7440等机型也受到了爱好者级用户的追捧。人们仍在等待DSLR降价,但是索尼F828,松下LC5,LC1,佳能G3,G5,尼康Coolpix 4500,5400,8400,奥林巴斯的C-5050,5060等那一时期前后经典的高端便携机型,成了影友们从FSLR向DSLR过渡时期的主要话题!
小编在毕业前夕短暂的进入朋友的一家小型摄影工作室帮工,接触了相当一段时间D70和S2 pro这类机型。不过,小编此时依然认为DSLR在实际操作表现方面并未超过最后一代中档胶片单反。但是DSLR给低成本的商业摄影带来的高效率让小编印象深刻——现在,你可以完整的控制高质量照片的整个输出过程了,而不必为控制冲印和扫描的过程而继续头疼。
时间飞速流转,到了2006年底,人们终于发现一台拥有完善功能配置的中档消费DC的价格已经降到和当年的Prima傻瓜相机差不多便宜的程度——而国人的购买力和90年代末相比,强大了许多。
索尼的W200型相机告诉我们一台售价2K左右的相机可以把功能集成到什么程度。消费DC的高度智能化和高性能AF组件以及光学防抖技术的全面普及,加上不断进步的传感器技术,使消费DC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拍摄成功率都更高。
当然,于此同时人们更关注的是入门级单反在功能配置方面的不断进步,以及价格的不断降低。宾得K100D上集中的众多实用的功能,使入门级数码单反在实际操纵的层面上彻底的超越了胶片单反鼎盛时期的成就。
小编终于遗憾的发现,自己低价淘来的2手索尼V3相机真的已经老了:这台没有光学防抖而体积偏大的昔日高端消费DC相机,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a7D 小编自掏腰包的第一台DSLR,2手的中高端DSLR那时很受影友的欢迎
对了,那台Dynax5哪去了呢?已经放在小编的廉价防潮箱里好久了,甚至都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使用过了……而那些适马的EX系列镜头则被以当初购置价格的1/3出售给了2手商,用来换取足够买一台2手Konica-Minolta A7D单反相机和KM AF17-35mm/2.8-4D镜头的资金。由于柯尼卡美能达的相机部门被出售给了索尼,Alpha卡口前景很不明朗,这是当时市场能买到的最便宜现代化的准专业级DSLR机身和镜头系统。
喜欢败家的小编直到2006年才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台DSLR。不过接下来,小编发现,自己被相机包围了。
小编的这项工作,确实很特殊,过去翘首期盼看到新机型新的技术,而现在早早的就会摆在评测室里——当爱好变成一种必须做好的工作,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而且,小编惊讶的发现,本来以为这种每天和相机在一起的生活会消俺败家的欲望,没想到事与愿违。在每天在网站上提出各种购买意见的同时,发现自己居然也被某种力量支配的更喜欢在周末逛逛五棵松和马连道的器材市场,买点或必须或不知何时才用得上的小玩意:特别是那些东欧或者德国产的旧式胶片相机。
另一方面,小编需要打起12分的精神观察着国外最新影像技术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现在要认真帮助消费者紧跟数码相机的“时尚”潮流了,那些“保守”的想法必须统统抛到脑后。
富有滑稽意味的是,在评测完A700之后整整1年,尽管差不多每周都需要使用供评测的各种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DSLR或者DC样机完成各种特定要求的拍摄任务。然而小编我还是在春节的时候把一台因促销而价格低廉的A700机身作为给自己的礼物。其实,我并不觉得它在同类产品中有多么的优秀,甚至我没有多少时间去按动它的快门。小编和自己的相机相处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
这台60年代制造的Zorki 4型相机能帮助你深刻感受照相机技术的巨大变革
也许积极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人们自然形成的某种特质:无论是从改善自己心情的角度,还是从学习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