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语的情感,并不是指如古人般对文字有迷信式的尊崇,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汉字和汉语,欣赏汉字之美,并努力规范使用。
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它的危害短时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更长时期考虑,其弊端就会显现。
“难道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么?”、“我活了几十年,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文盲’。”让网友们产生如此强烈挫败感的,是近日热门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以“听写”作为比赛形式,听写内容是常用易错词汇,参赛者均是初二学生。自8月初播出后,关注度一路飙升。
“看到神龛、荦荦大端这样的听写难题,我完全傻眼了。”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李梦磊对记者说,“感觉现在写汉字的机会少了,总是提笔忘字。”
日前,“汉字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专家们指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数码时代的失写症”,这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受关注绝非偶然,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思索。
我们曾一笔一画练字,字帖写了一本又一本;也曾铺展信纸,看着墨迹在纸面慢慢沉淀,用家书承载思念之情……这些关于书写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渐成回忆,现在的我们提起笔杆,往往错字连篇,用词不规范,语句不通顺。这正是汉字“失写症”的表现。
“失写症”不仅仅关乎汉字书写,更关乎汉语应用能力,如语法应用、词汇使用能力的全面退化。《中国青年报》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人认为现在人们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其中45.0%的人表示“下降很多”。
“失写症”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它是时代的“病症”。随着电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写作发展为无纸化,各种拼音、笔画输入法让“写字”变得很简单,而且,尽管智能手机都提供“手写输入法”,但强大的联想与纠错功能,也使得提笔忘字变得“没什么大不了”。于是,久而久之的,人们的书写能力日益下降,这也就无怪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人体验团”,连“癞蛤蟆”、“间歇”这样的常用词正确率都不到50%。
现行教育体系也是“失写症”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视超过了对母语学习的重视,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外语,导致孩子们将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发生混淆,打破了孩子们母语认知的规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学外语时间占全部学习时间1/4以上的,达到65%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快速退化,这导致有些外国的导师都对中国留学生汉语知识的匮乏感到意外和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