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体验遨博机器人按摩服务……正在召开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机器人专题展区现场人头攒动,人们对于机器人的酷炫技能赞叹不已。

  记者获悉,这是今年品牌日活动首次开设机器人专题展区,由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承办。专题展以“人机共融,无限可能”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机器人企业参与,演绎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和品牌塑造,助力中国机器人品牌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等。本次机器人展区内,从工业、服务到通用机器人均有大量新品展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鲨智能”)展出了两款外骨骼机器,分别是腰部外骨骼机器人BES-HV,以及全身型外骨骼机器人BES-ULTRA。

  “BES-HV有高度的人机融合表现,能提高人体腰部(髋关节)的力量和耐力,有效减轻工人劳动负担60%以上,提升企业的生产作业效率。”傲鲨智能市场经理陈郝对记者表示。

  据悉,傲鲨智能创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基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研发制造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工业、医疗和教育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研发,目前产品线已覆盖上肢、腰部、下肢、全身等多个领域。

  中科新松带来了DUCO多可人书法家和咖啡机器人。作为国内协作机器人的厂商代表,中科新松聚焦于协作机器人系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率先取得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并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截至目前,中科新松已拥有了完善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及半导体、创新、医疗健康、食品药品、服饰纺织等行业。产品出口东南亚、北美、欧洲等数十个国家与地区。

  同为协作机器人的厂商代表,节卡机器人带来了JAKA S移动作业机器人CNC上下料应用、魔方达人应用。JAKA S移动作业机器人CNC上下料应用,是针对数控CNC应用场景中存在的严苛工况、有限空间和多样化物料的作业痛点推出的创新产品,已布局在电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产线,赋能工业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今年1月还入围《2023年度上海市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魔方达人”则是机器人、机器视觉和轨迹算法等技术的融合之作,机器人拿起被打乱的魔方后,通过视觉相机识别各个面的颜色排列,并将信息返还至视觉系统处理,计算快速还原魔方的最优路径,再通过双臂协同操作,一步步匹配颜色还原魔方。

  手术机器人方面,微创医疗机器人携旗舰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简称“图迈手术机器人”)及远程手术系统参展,向中国乃至世界传递“中国智造”力量,展现“中国品牌”魅力。

  据了解,图迈手术机器人已于2024年5月7日正式获得欧盟CE认证(MDR),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此认证的国产品牌腔镜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表示,基于旗下多款核心产品技术优势以及在国内外开展近200例远程手术的实践经验,微创机器人集团构建了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远程手术网络系统——神经元远程手术网络,以期实现国内省、市、县多级远程手术网络全覆盖,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跨国、跨洲远程人体手术。

  遨博智能展出了点阵波理疗机器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人工按摩会因为按摩技师的手法和力道的差异性,导致顾客不同程度的服务体验评价,邀博与合作伙伴全新打造的点阵波理疗按摩机器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它可以根据人体承受力,调节机器数据,调整声波频率及力度。”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随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机器人日益智能化、柔性化,正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进入到生产、生活场景中,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本土创新型品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近日在参加2024上海民生访谈栏目时表示,机器人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总的来看,机器人的核心是“人脑”而非“人形”,要有很好的大脑、小脑和肢体。

  她表示,随着机器人和加速融合,大模型正成为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正成为大模型的“肢体”,而“小脑”则用来控制肢体动作的协调和平衡,这就是具身智能,即具备身体的。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继PC、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也是全球主要城市的战略必争之地。

  张英说,从上海来看,经过多年发展,上海拥有非常强的机器人制造能力,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均在上海布局,去年上海在浦东成立了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一批人形机器人企业落户上海。

  2023年10月,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实现“十百千”突破,即:打造10家行业一流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

  根据今年3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透露,2023年,上海在工业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产值达250亿元,产量约6.6万台,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426台/万人。

  此前,为强化智能机器人终端带动,上海此前发布《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55家企业入选名单,应用场景涵盖了制造业、农业、能源、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养老、医疗、、建筑、商业社区服务、商贸物流十大场景。其中,制造业领域应用的企业18家,占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