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641.SZ)近三日收出两个20%涨停,其四月以来合计上涨超过450%;
一是全球化工巨头英力士的一份邮件外泄,该邮件声称公司将永久关闭子公司伊尼奥斯(INEOS JOLIET)的合成生物产能偏苯三酸酐(又名偏酐、TMA)生产线。而同样生产TMA的“被动”成为行业寡头。
二则是江南大学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政策面上,今年4月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透露,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
而在他看来,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一位合成生物龙头公司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以上政策出台确有其事,但在业内其实并不是新闻。
“该政策其实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了,包括相关部委也邀请了一批行业头部公司进行过座谈,或者到我们公司来调研。所以行业内基本都是知道这件事儿的。”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当前的进度,相关政策落地的进度会很快。
“近期出现了很多原来完全不懂我们业务的机构来调研”,前述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机构主要关心未来是否会出台补贴性政策来支持行业发展。
合成生物技术,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生物(多为细菌)来产生我们需要的材料或中间品。通常来说,生物合成在原理上没有门槛,其难点在于控制生物进行大规模量产,以达到工业化使用的量级。
而通过生物法生产出的材料,可以通过化工进一步合成改性材料,不仅可以被用于纺织,管线等柔性场景,甚至可以生产高刚性,高耐热耐腐材料,替代部分钢铁,铝材在一些基础领域的应用。
一个鲜活的案例是,(688065.SH )计划向招商局集团定向发行股票融资,双方还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招商局集团及下属公司将按年分批向采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集装箱、管道运输物流和工业制造业领域。
麦肯锡有一个大胆的预测,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而在遥远的未来,70%的生产物质都将通过生物合成法来制造。
虽然合成生物学前途看似光明,但具体落地到细分市场规模上,每个细分赛道的规模仍然较小。
比如由英力士停产带火的TMA行业——资料显示,TMA主要用途为增塑剂,此外还包括电力电容器浸渍油、胶粘剂、染料、油墨、医药和农用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但根据168Report的数据,全球偏苯三酸酐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然而行业复合增长率仅为0.9%,至2029年也仅为4.4亿美元。
另一方面,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合成生物发展当前仍然处在早期,推广至少存在数个问题。
首先是合成生物所带来的新材料应用验证周期的问题。比起树脂,钢铁、铝材等对其特性熟稔的材料,合成生物若用于机械制造关键部位,或用于食品方面等领域,其安全和可靠性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才能大规模地进行应用铺开。因此的应用验证,需要大型企业或者央企国企的积极参与,先行先试。
其次,合成生物的主要技术门槛在于其量产能力。若产能供应无法满足下游客户的应用增长潜力,那么下游客户在适配产品时,也会对使用合成生物新材料持怀疑态度。
比如,此前*ST宁科(原宁科生物)于去年宣布其生物法培植月桂二酸已经实现量产,但不久后公司便宣布技改停产。紧接着,该公司再次宣布复产和停产,最后一轮停产则持续至今。
对此,该公司的解释为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公司月桂二酸无法复产。但也有行业人士推测,该公司之所以停产,主要是由于产线技术水准不过关导致产品成本太高,无法生产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而导致。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合成生物的量产技术往往有专利保护,因此很容易在细分市场中成为寡头(如英力士伊尼奥斯与即为TMA行业的全球寡头)。
但是另一方面,下游应用企业往往忌惮大规模从单一公司采购过多产品从而导致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因此造成部分企业在推广产品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顺利。
不过,凯赛生物与招商局集团的股权融资计划,却为解决合成生物领域采购双方信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通过下游参股,客户能有效地影响供应商的定价行为,反过来供应商也能影响客户的采购,双方能消弭信息不对称,并通过利益共同体来形成可持续性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