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现在的小朋友聊机器猫,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80后”小时候看的《机器猫》漫画书,到了“90后”手里还能接着看,“00后”也许有一部分人也会看,但是到了“10后”这里,可能都没人见过了。伴随着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这代人,被打上了“数码宝贝”的标签,而他们接触书籍的年龄却是几代人里最早的。
“胡椒面呀胡椒面呀,欢迎你,欢迎你……”上周日,在首都图书馆的童心舞台,一场“神奇故事会”在歌声中开场了。讲故事的王健栎把每个孩子的小名编成歌词,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了出来。参加故事会的胡椒面、汤圆、阳仔、向日葵,都是0到18个月的小宝宝。他们由家长抱着,开始了人生的读书启蒙。
“欢迎词”结束,王健栎举起了要讲的第一本图画书。她每讲一句,家长就凑在孩子耳边跟着读一句。孩子们还不会说话,或是注视着老师,或是抓着大人的手比划。有的孩子从大人怀里悄悄溜走,走到老师眼前晃一晃,然后被抓回来。
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们听了两个故事,中间还穿插了几首歌曲。故事会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却在这些孩子心里播下了阅读的种子。未来某一天,这些种子便会发芽。
婴儿故事会之后,一场学步儿故事会在同一场地举行。这场故事会是面向18至36个月的孩子开设,撒欢儿的孩子更多了。“现在这个是黑色的蒸汽火车头,大家都来摸一摸吧!”王健栎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蹦跶着来到面前,用手摸着图画书上的图案。“这是橘色的油罐车、黄色的漏斗车、绿色的家畜车、蓝色的无盖车……”跟随着老师的节拍,孩子们挥舞着小手,气氛比上一场更加热烈。
“在这里不仅能遇到更多同龄的小朋友,还能提早体会阅读的感觉。”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报名参加“神奇故事会”,感到收获很大。她希望以后每次故事会都能预约上,这样对孩子的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都有好处。
事实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期阅读非常重视,阅读的年龄门槛已经降到了0岁。首都图书馆的婴幼儿神奇故事会一个月举办一场,却十分火爆。“报名的电话从早上一开馆就响个不停。”工作人员介绍,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他们正考虑未来将神奇故事会改为一月两场甚至更多。
首都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少年儿童公共图书馆。这里分为“少儿中文书刊借阅区”、“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区”、“亲子借阅区”及“青少年多媒体空间”四个区域,服务的对象是未满18周岁的读者。据统计,2018年首图少儿馆全年到馆人数为837126人,外借文献765836册。
而根据首都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首图少儿馆的图书外借排行榜上,前十位的全部都是绘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和少儿图书馆的读者特征有关。首图少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少儿馆的大部分读者都在上学,来图书馆的学期性规律非常明显。比如,2018年少儿馆到馆人数的单日峰值为7970人,出现在暑假期间的7月22日;外借的单日峰值出现在2018年7月7日,这一天是期末考试之后的第一个周六。
除了寒暑假、小长假,这部分小读者只有双休日才会有时间来图书馆。上了中学的孩子,则往往不会来少儿馆看书、借书。而学龄前的小读者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上学,可以天天泡图书馆。所以,少儿馆外借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自然都是给幼儿看的绘本。
“少儿馆接待18岁以下的读者,但其实大多数都是13岁以下的小读者。这其中又以10岁以下的孩子占的比重最多。”工作人员表示,少儿馆的读者群体出现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许多家长一上来就问:“绘本在哪里?”
在“亲子阅读区”,一位奶奶带着16个月大的孙女在读绘本。奶奶希望孙女能早点接触图书,早点接受熏陶。“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但事情都还明白,现在给她讲这些植物啊动物啊,以后她再看到就能认识了。”
和绘本的“大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小人书”已经在阅览区的书架上找不到了。工作人员说,“小人书”画面是黑白的,开本小、册数多,早已无法吸引现在的“00后”“10后”。而且,“小人书”的内容也不适合孩子了。
不仅“小人书”如此,“80后”“90后”小时候看的漫画书,如《机器猫》《灌篮高手》,现在的孩子也已经不看了。工作人员介绍,阅览区里的图书,每年都在不断地持续更新。
和“80后”“90后”相比,可供“10后”选择的阅读内容尤其多。不但有大量从国外引进的优秀绘本,就连阅读的形式也发生了革新。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有声读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过,在图书馆的老师们看来,有声读物并不能代替看书。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有声读物只是满足了听故事的需求。”工作人员认为,走进图书馆触摸图书,是一个融入社会的过程。而且绘本主要是看图画,光靠听无法想象画面,因为孩子的想象力还达不到。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首都图书馆举办了“播撒幸福的种子”故事人志愿者培训,不但教家长讲故事,还教他们如何为孩子挑选读物。到现在,已经有11批志愿者成为了“种子”。
在通州区图书馆,为学龄前孩子讲故事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全职妈妈秀怡认为,给孩子们讲故事,最关键的是让他们觉得故事有意思,要让孩子们与这个故事产生联系。如何才能产生联系呢?“通图故事人”讲述的题材主要来源于绘本,这些绘本大人不到10分钟就能读完,可是在她眼中,这些小册子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些故事都是非常好的,但如果没人引导,孩子意识不到里面的东西有多美。”
为了加强与孩子的互动,秀怡设计了许多游戏环节,当然这些游戏都和故事相关。“孩子们,蝙蝠是怎么飞的呀?”在一次活动中,秀怡张开双臂,摆出了模拟蝙蝠飞行的姿势。她还用各种姿势模仿出蝙蝠的超声波,孩子们纷纷参与到游戏中来,听完了故事,也学到了知识。“孩子都是喜欢玩游戏的,游戏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故事自然就会感兴趣。”
多位故事人表示,虽然孩子们看的书不一样了,但他们喜欢听的故事却没有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类、自然冒险类,依旧是他们的最爱。“孩子们喜欢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有的孩子还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当中,找寻理想中的自己。”
除了《小猪佩奇》,“10后”看的很多书已经让很多人不认识了。比如科普类的《物种起源》《神奇校车》,冒险类的《鸡皮疙瘩》。首图少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10后”对自然科学类的绘本也非常感兴趣,而且感兴趣的点也非常奇怪。比如孩子对恐龙的痴迷,就常常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伴随着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10后”常常被误解为不读书的一代人。然而,由于家长对早期阅读非常重视,“10后”却成了最早开始阅读的一代人。家长们深信,早期阅读可以开发大脑,培养阅读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专注的阅读习惯,那么对他以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对于“10后”来说,开始数字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早。虽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普及,但是一到周末和假期,首图的“青少年多媒体空间”依然十分热闹。在暑假里,这里不但全满,甚至还要提前预约。据介绍,假期刚开始和快结束时,以及考试之后,都是首图少儿馆数字阅览区的“高峰期”。
相比之下,数字阅读在家里能做的事情比较单一。而首图少儿馆有许多数据库,阅读资源丰富,上网环境也比较安全。据了解,现在的中小学学习中涉猎知识的内容广了,一些作业需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才能完成。而这个空间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提升“信息素养”的锻炼机会,通过锻炼利用学术资源的能力,也是为将来的深造打好基础。
如果阅读也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10后”的阅读能力已经超过“80后”“90后”了。(记者 王琪鹏 张群琛 实习生 白春阳)
拉着一辆二轮车,来自山西太原清徐县的安永强开始带着12岁的孩子徒步,他们的目的地是云南。安永强:我们从2月21日开始徒步,一天走个十七八公里,大致路线都计划好了,会用半年的时间到云南,9月前要回来,让孩子上学去。
只有做到这些,减负才能得到配合和巩固,孩子们才能睡得轻松踏实,睡够健康成长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