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森画廊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2024年春季呈现美国艺术家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个展“子域”(Intervals) 。展出的逾30件绘画作品都创作于过去的一年之内,分别来自7个持续创作的作品系列,本次个展是对汤普森过去20年严谨缜密且不断发展的实践的一次纵览。

  藤茎,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1975年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目前在纽约生活和工作。他的实践核心是极具分析性的创作手法,他的创作过程遵循一套严谨的规则,以准则系统为工具来减少创作决策中的主观性。汤普森的创作研究法涵盖了如数学理论、复合算法、经济公式或数字颜色系统等多种精密的结构。因此,他最终呈现的是作品的形式特质与创作意识之间的对话。

  随机,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此次展览中,作品的呈现方式并非以创作时间为线索,而是按照系列的分类和关系,以一字排开、紧密衔接的形式陈列在展厅墙上。这些以菱形画布 (方形画布旋转45度) 为规格的所有作品通过两角点对点相连,从而连结成一个承载了过程、推进、命题和创作的持续串流。

  石墨,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汤普森对算法十分感兴趣。算法由一组执行一系列操作的命令组成,在今天,它也可以被描述为由电脑软件编写出来的一组被及时执行的逻辑。最简单的算法为识别一组随机排列的数字中最大值的操作,在如此纯粹优雅的操作中发现其中的美。算法可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自然语言、代码或流程图。汤普森将他的算法应用于他的绘画创作中,来决定在某个特定结构的位置上应该使用哪种孟塞尔色彩。

  他将绘画描述为科技,而诸如新闻稿一类的其他文本则被视为是解读他艺术作品的编码手册。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他把他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然后耐心地等待,看看“代码语言”是否会遇上解读它们的受众。

  在创作每个系列的过程中,汤普森都会给自己设定一套指令或约束,甚至会通过算法或数学方程式来决定创作的结果。在全新的《石墨》系列单色画中,他限制了所使用的涂料量,使得每件作品都用等量的材料创作,在涂料用尽之时,让涂抹和擦除的痕迹来决定作品最终的效果。

  减色版逝去的房东,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以特写方格为图案的《减色版逝去的房东》系列是汤普森一个早期系列中某部分画面的再现,在后者中,他把房产的租金价值等同于艺术创作的收入。《时间色彩》中的黑色部分象征午夜,浅色部分则象征白天,艺术家以此呈现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和周期、创作这些画作所花费的时间。

  抽象和具象系列的交叉呈现为连贯的组合式展陈增添了一分节奏感——《藤茎》系列以两种色彩为主的交织线条为特征;《贝罗娜》则从藏于卢浮宫的彼得·保罗·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作品《Apotheosis of Henry IV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Regency of Marie de Medici》(1625) 取材,其中的女战神以四种颜色呈现,模拟了在数码印刷诞生前的四色 (CMYK) 印刷工艺。

  减色版贝罗娜,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错位》和《随机》系列的画面都含有网格的元素,汤普森在创作前者的过程中使用一个大型的硅胶绘画工具将未颜料尚未干透的格形移位、拉抻从而营造出抽象的图形;而在后者中,他则通过预设而随机的代码来塑造色彩带,由此指出在艺术创作中强调原创者身份的传统概念,以及由机器主导的自动化作画方式之间的张力。

  汤普森表示:“我确实在作品中思考了很多关于科技及其历史的问题,我甚至会认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它似乎是跨越物质文化地缘政治冲突的唯一途径。”

  错位,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