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原来是一个阿里的员工。赚着高薪,后来离职自己做了自媒体。而且自媒体的领域非常冷门,是玩弄、研究蟑螂。看似非常猎奇,但五哥却通过蟑螂,一年爆出了几百万金币。

  所以我们把五哥请来,让他讲讲通过蟑螂爆金币的流程和思路。能够赚钱的人,都是能触类旁通的,他们肯定有着非常过人的思维方式。

  你不一定非得通过蟑螂爆金币。但五哥倾囊而出的经历和知识,绝对会让有心人学到东西。

  时间拨回到2017年,在阿里大文娱打了一段时间的酱油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大公司可能不适合我。

  因为以前创过业,虽然没挣到大钱,但看到别人挣过大钱,很难再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当一枚螺丝钉。加上我是个向往自由的人,特别受不了大公司那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流程。

  更重要的,我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 或者准确的说,学不到我想学的东西,因为大多数时候你在执行别人的想法。

  向来低调的快手,慢慢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以二次元起家的B站,破圈之势愈发明显。抖音就更不用说了,时不时就会看到,一条抖音给某app拉新10万用户之类的新闻。

  我倒不是说看到短视频火,就想着去追风口。在此之前,我的经历都和内容行业有关。我运营过多个公众号,这里面有公司的,有个人的,总体都还算成功,策划过许多篇阅读10万+,百万+的文章。

  恰巧我又是多年的YouTube重度用户。而且不仅只是消费内容,还会观察研究YouTube的生态。

  在14年左右,我就看到了做视频自媒体蕴藏的巨大机会。在那个国内还没有短视频这种概念,在提到视频自媒体,大家第一反应还是优酷的年代,YouTube的头部网红收入就是按千万美元计算了。

  其实我在14年,也短暂的试过水。拍了些素材,但视频一个都没发,就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放弃了。

  总之,之前虽然看好,但因为有别的事,主要原因还是行动力不够,就没有去真正实施过。

  到了2017年,短视频风口一下起来,让我瞬间觉得,再不去尝试可能就来不及了。加上对工作现状的不满意,以及那颗不安分的心的驱使之下,我就直接裸辞了。

  原以为,像我这样有丰富公众号经验的自媒体专业人士进场,那涨粉还不是嗖嗖的。尤其是在离职前,我曾花半小时拍了个视频,再花半天剪辑了下,发到B站上,几天内竟然就有近40万播放。

  离职后,因为没了约束,再加上搞公众号还有些收入,让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紧迫感。

  总的来说,就是我很长时间并没有去执行自己离职时的计划。这期间,倒是时不时会有猎头找我,推荐各种靠谱、不靠谱的机会。

  也有一家头部MCN公司的创始人找我去当运营总监。这工作其实挺适合我,对视频感兴趣,并不代表一定非得自己下场去实践。如果有合适的平台,可能起步就在一个大的舞台上,也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但下定决心不再当“打工人”的我,很难再回到职场中了。所以虽然没干啥正事,我依旧任性的对所有这些机会都说了No。

  我逐渐意识到,在上海这种大城市里,如果你脱离了原先的圈子,很容易大隐隐于市。那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有大量的高学历,不工作,0社交的蹲族。那篇文章深得我心,因为这TM不就是在说我吗?

  蹲了一年的我,觉得不能再继续荒废下去了。于是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逃离上海,回到老家。

  我认定,只有回到像老家那样的十八线城市,不给自己蹲下去的机会,可能才会静下心来做点事。因为在大城市里,没人关心你,死了都不一定有人知道。

  而回到老家,你得面对来自父母和亲人那穿云箭般的眼神,你实在不好意思再无所事事。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回老家生活成本更低。

  我当时在上海租房,一年房租就得10万。就算是同样的啥也不干,呆在老家,一年还能省不少钱呢。

  所以,我做了一个以前从来不是选项的决定,就是离开大城市,回老家。而且除了父母,我谁都没有告知。

  因为从大城市回老家这样的行为,在很多人眼里,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我又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没做出什么成绩,不想让人知道我在干嘛。这样就避免了你大张旗鼓的吆喝,万一搞不出啥名堂,被人笑话的尴尬。

  总之,我回到了老家,确实真的能静下心来,可以做点事了。但此时已经到了2018年底,离我决定做视频又过去一年多。互联网行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这一年,B站登录纳斯达克,并推出了针对up主的激励计划。抖音日活突破了2亿,tiktok迅速崛起。快手成为全球最大直播平台。YouTube即将超过Netflix,成为美国青少年观看视频首选平台。这一年我虽然没有行动,但一直关注着行业的动态。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大量的创作者涌入各个平台,都想追上这头风口上最靓的猪。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甚至惨烈。

  除了个人创作者之外,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入场。他们有钱、有团队,和平台关系好,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是普通创作者完全无法比拟的。

  但我深知一个道理,最好的时机是昨天,但今天入场肯定要比明天更好。 我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我不能再坐以待毙。至于平台的选择,由于我多年研究YouTube,B站又是国内最像YouTube的平台,那自然就成了首选。

  于是,我拿起那台几年前在日本买的一个二手入门单反,终于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视频创作之旅。这也是为什么你去看好奇五先生这个频道,在B站第一条和第二条视频之间,中间间隔了一年多的时间。

  由于就我一个人,从选题、拍摄,到剪辑、发布、运营,全是我自己。我也只能拍一些简单点的,一个人就能hold住的内容。

  好在视频的拍摄方向,我在一年多前就想清楚,得是一个人就能干的,也储备了许多题材,所以问题不大。

  我确定的方向就是拍一些趣味小实验。这类视频时间、金钱投入都不算大,主要是创意的构思。

  我有准备题材库,所以很快就发了10来期视频。我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流量起来是需要量的积累。但事实还是残酷的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我的前10个视频,播放量竟然全是个位数。一年前那个随手拍的40万播放的视频,涨了几百粉丝。结果现在每次一更新,不仅没人看,还掉粉。

  有些视频看上去简单,但为了拍好,我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准备。例如那种模仿YouTube老外的千度球实验。为了把一个铁球烧红,我试了好几种方案。先是学老外那样用几个喷火枪,结果一罐气烧完,铁球也只是暗红,后来才知道国内这类喷火枪的气体温度不够高。

  然后尝试用煤炉,结果火不够密集,铁球连暗红都达不到。再用打火灶,依旧不行。万般尝试之后,才找到解决办法,即你们看到的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只有它才能很快的把铁球烧到通红。做这类千度球视频的很多,我是全球第一个想到用这种方式的。后来国内有很多人模仿我拍这类视频,用的都是我发现的这种方法。

  投入这么多精力,视频却完全没人看。这让号称有丰富自媒体经验的我情何以堪,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自己了。

  但五哥我显然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我给自己定的时间是一年,如果折腾一年没什么起色,就老老实实再去找份工作上班。这才一个月,时间还早呢!

  所幸的是,努力没有白费。某天晚上,我和平常一样躺在床上,心情复杂的刷着B站。但与平常不一样的是,我的两个视频在发布了一阵没什么动静之后,播放量突然涨了起来,而且是那种飞速的上涨,每刷新一下就多好几千。

  尤其是这个铁球煮大闸蟹的视频,开始起量之后,如果我没记错,第二天就过百万播放了。

  要知道在2018年,B站过百万播放的视频还是很少的。这个视频甚至到达了全站日排行榜第2名,里面的热评也收录进了B站官方公众号。视频后来被无数营销号搬运过,相信大家可能在很多地方,看过它的各种版本。

  这两个视频的突然爆发,也带动了其他视频的播放量,粉丝数也大涨至八千,然后随着新视频的更新,又慢悠悠的到达了2万。

  此时,好奇五先生频道的主角,小强,终于要登场了。在此之前,我模仿YouTube的老外,拍过几期真空实验的视频。那些视频的评论里时不时会有人问,把蟑螂这种可怕的生物放进真空里会如何?

  选蟑螂作为拍摄题材,是我研究后确定的选题。我在知乎、B站等搜过蟑螂相关的话题,发现几个特点:

  这说明蟑螂这东西,一是可能暗藏巨大的流量,二是至少在中文互联网上,主流意见是欲除之而后快。

  加上我本人一直对昆虫类题材很感兴趣,经常在YouTube上面看各类昆虫视频,那时对蟑螂也是又怕又好奇,所以决定克服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来重点拍摄蟑螂相关的题材。

  于是第一期,拍的就是把一只蟑螂放进真空箱内的观察。这玩意确实可怕,竟然呆了十几分钟一点事没有。也因为这变态的生存力,第一期小强为主的视频,就收获了50万播放量。之后连着拍的两期不温不火。

  我知道,如果要有所突破,得来个大制作。 于是就有了让很多人入坑的,小强版电锯惊魂第一期,千度球vs美洲大蠊。

  因为已经有了些粉丝基础,那期视频一发布就大火。视频也很快被搬运到微博、虎扑等各个平台。视频的总播放量和之前的铁球煮大闸蟹差不多,但因为有配音有剧情,有制作的感觉,所以粉丝转化率很高,一下就从2万关注涨到了8万多。

  很多人看了这期视频后,翻我前面的视频,发现不少以小强为题材的内容,纷纷叫找到了宝藏up主。

  从此,好奇五先生这个频道就永久的打上了蟑螂这个标签。以至于以后无论更新什么其他的视频,都会有人问蟑螂在哪里?怎么又不务正业了等等。

  既然观众喜欢看,我也就趁热打铁,又更新了不少以蟑螂为主角的实验视频。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2019年4月,此时距正式开始已经过去半年,B站的粉丝也突破了10万,还收到了官方寄来的奖牌。

  这半年来,主要收入就是B站的激励计划和其他平台的广告分成。平均一个月接近一万,听起来还不错,但和我以前的收入比实在不算什么。

  我放弃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可不是奔着这点激励计划来的。而且我也添置了不少拍摄装备,算下来根本就没什么结余。

  原先的计划是,有了一定粉丝量后,靠定制广告,也就是商单来挣钱。因为我以前做公众号时主要就是靠这个,这也是最轻松的变现方式。

  但事实并没那么简单。在我B站11万粉丝左右时,确实接到了一个来自于大品牌的商单,推广价差不多是当时粉丝数的1/10。

  这钱挣的是挺轻松的,但问题是,这个之后就没什么靠谱的商单了。时不时会有来问的,要么给不起钱价格奇低,要么是一些不太靠谱或者风评很差的产品。

  我也能理解,毕竟我拍的都是些比较重口的东西,许多大品牌可能不愿意跟这类内容产生关联。如果不改变视频风格,靠定制广告变现这条路大概率是走不通了。

  此时还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我发现,除了营销号的搬运之外,开始批量出现我的模仿者了。以蟑螂为主题的视频一下子冒出来好多。

  以前我是这个领域的全网唯一的内容供给者,很多人在等着我更新。现在突然一下出现了许多同质化的内容,流量不可避免会被稀释。

  而且许多模仿者对视频质量没什么把控,更新频率很高。虽然质量不高,但胜在数量多,而且这类题材本来很多观众就是猎奇看个乐呵,也并没有那么在意质量高低。

  在家里时间呆久了,你也开始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不会问你什么,但你从他们的眼神里能感受到不解。

  在他们看来,读了那么多书,放弃大公司的体面工作,回老家来天天跟一群臭虫子打交道,不知道图的是什么。

  我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好在有一期视频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就是在这期用CD机转小强,测试它是否会晕的视频里,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人在评论或弹幕里问这个CD机在哪买的,甚至还有不少人私信问我要链接。

  我的视频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道具。每次要挑到适合出镜的道具,我都会花很多时间。

  就像大家购物都会货比三家一样。如果找到好的大家需要的产品,我等于是帮用户完成了导购的部分,那按这个逻辑推理,视频带货可能是变现的一条路径。

  清明节的时候,一个同学来找我玩。当时我们聊到这个频道的未来变现方式时,她随口而出,你拍这么多蟑螂的视频,可以卖蟑螂药啊!

  现在觉得顺理成章,但当时的我竟然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当时想,这东西客单价才几十块,有啥好卖的?

  进入5月后,越来越多的人私信问我,家里有蟑螂怎么办?有没有靠谱的灭蟑螂的东西推荐?

  我慢慢认识到,这是自然需求,不是我硬塞给用户的。 可能做电商卖蟑螂药真的是一条出路。

  于是我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开始露脸并对着镜头讲话。因为我有镜头恐惧症,公众演讲对我不算什么,但对着镜头讲话就会感到特别别扭。我早期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露脸讲话。

  后来想明白 ,既不露脸,也不讲话,频道能承载的商业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你要恰饭要推荐产品,话都不讲一句,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所以我就硬着头皮,开始练习对着镜头说话。刚开始会很难受,镜头面前也会很生涩,拍的视频自己都不愿意看。

  第二个决定,就是频道内容要提供价值。单纯的猎奇类的视频,满足的是观众比较浅层次的需求,也无法让你和那些模仿者区分开。

  所以我开始带着问题去拍那些实验类视频,视频开头抛出问题,中间实验验证,结尾进行总结,并引发思考和讨论。

  题材也更多的围绕一些网上争论较多的,会有一定启发性的内容。例如蟑螂没了头到底能活多久。

  为了拍一些实验类的题材,我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例如拍那期蟑螂不吃不喝能活多久,连续拍摄了近2个月。

  只是奔着流量而来的模仿者,显然不会有耐心做到这样。而你做的越认真,辨识度就越高,观众对你就越信任。

  然后就是开始研究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这就意味着要真正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鉴于刚开始,对行业的理解还比较浅,首先考虑卖的是成熟的大品牌,例如我以前用过的拜耳的灭蟑胶饵拜灭士。

  很快我在1688上找到了批发拜灭士的,价格也很低。兴奋的买回来几盒,包装很有档次,看起来是正品,但挤出胶饵的一瞬间就感觉不对劲,因为它是黄色的,而我以前在旗舰店买的是白色的。

  问商家怎么回事,竟然直接告诉我就是高仿产品。 总之就是以假乱真,很多地方做的比真的还好,以至于后来拜耳的销售经理来我这考察,我把这假货给他看,他都分辨不出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那个高仿货也能杀死蟑螂,而且利润很高。我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很快就排除了卖假货的想法。这东西虽然能赚钱,但这可真是恰烂钱啊!

  我又委托在拜耳工作的同学,看能不能牵线搭桥。沟通后知道拜耳的线上店是一家代运营公司经营的。和他们联系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诉求,表明自己有粉丝有流量,即可以帮他们做推广,还能带货,而且都是精准用户。

  本来满怀期望,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而此时天气越来越热,问我如何灭蟑螂的也是越来越多。一般的困难显然阻挡不了我要赚钱的决心,于是我开始考虑备选品。

  对付蟑螂不仅有化学方式,还有像蟑螂屋这样的物理方式。所以我退而求其次,开始研究这类产品。

  一番研究后,我找到什么值得买上面的一篇灭蟑分享的文章,比较了八种捕蟑器,提到有一家淘宝店的特别好用,产品外形,诱捕机制什么的都是自己研发的,而且还申请了专利。

  我很快买了各种捕蟑器来测试,一比较这个效果确实不错。而且一看,明显做工、手感比其他普通的要好一大截。有特色,也有效果。

  然后看到他家淘宝店已经开了8年了,而且只卖灭蟑的产品,上面还会分享他的研究心得,看起来就很靠谱。

  不管怎样,凭着我那三寸不烂之舌,他愿意尝试这种新的卖货方式,给了我一个不错的批发价,并且愿意调整零售价,给我的粉丝让利。

  我知道电商是个苦活,不想一开始就把模式搞的很重,所以采用了一件代发的模式。 即客户在我的淘宝店下单,他会收到订单信息,实际由他发货。

  如果你想尝试自营电商,在你销量还不稳定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会省掉很多事,也不用担心仓储,库存,物流等问题。

  我们确定了合作方式后,接下来就是拍推广视频了。因为是第一次推广自己卖的产品,所以那期视频我拍了很久,生怕出什么差错。

  拍完后也和厂家反复确认。确认无误后,在2019年6月12日,忐忑的点下了发布。视频审核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到底会不会有人买我推荐的东西。

  视频发出后的一天,竟然就卖出去上千个捕蟑器,之后销量逐渐下降,但也一直有新看到视频的人来购买。这让我看到了内容电商的潜力和粉丝信任的力量。 后续也连着推了粘蟑屋等系列产品。

  每一个这种小需求,都要跟厂家再沟通一次。而且不是自己发货,时效性也不能得到保证。你觉得很急的事情,厂家不一定有你那么急。

  考虑到未来还会卖更多的产品,而且肯定不止一个供应商。如果用户拍了两件来自不同厂家的产品,发货就更麻烦了。

  所以在一件代发了一两周之后,我就决定自己进货了。也就是从厂家那批发,让他把货发到我这,然后我自己打包发货。

  自己发货事要多得多,得准备各种型号的纸箱、封口胶、填充泡沫等一系列打包工具;得和快递公司签协议谈价格;得有堆货的地方,要考虑防潮防盗;进货还得占用资金,还有库存的压力。

  不出所料,在推了这种物理灭蟑道具之后,很多人问有没有蟑螂药卖,这个需求看起来比物理捕蟑道具要大得多。

  几经探索,之前想卖拜耳产品的事终于有了眉目,经过各种摸索,终于联系上了拜耳的经销商。

  这拜耳的经销商代理的,是一种大包装的更实惠的杀蟑胶饵。虽然利润空间比较小,但能给粉丝带来实惠,也就更有卖点。

  此时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到9月了,天气开始转凉。但我回忆起,几年前我在上海租房时,在厨房看见一只小强,略微的网上查了些资料后,就毫不犹豫的下单拜灭士。下单时间也是9月底。所以问题应该不大。毕竟,大多数人如果在家里看到蟑螂,肯定是不会等它天冷了自行消失。

  所以我在稍微思索之后,就进货了1000支。这也是我做视频以来,一次性投入的最大一笔钱,货款就要几万,当时还是有点心虚的。

  因为自己进货发货,就有库存的压力。万一东西卖不动或者卖的慢,这是件很让人头疼的事。

  拍了实测视频之后,在2019年的9月25号发布。由于是大品牌,也因为实测效果确实可以,而且价格是真的很实惠,销量再一次大大超出我预期,1000支竟然一晚上就卖完了。

  原来还担心库存的我,开始怪自己进货太保守了。以至于视频发布后的几天,我都在全国找货,也在几天内就把那种规格的,国内还有的存货直接给全卖完了。

  好在还有一种替代的,容量差不多,稍微贵一点的同品牌产品,在原先的规格卖完后顶了上去,后面也成了我店铺现在销量最好的产品。

  但是电商的天花板高,发展潜力大。最重要的,电商收入更稳定,让我不需要依赖甲方广告主。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去选品卖货。

  电商初有成绩的同时,大洋另一边也传来好消息。原本在YouTube,同步更新了几个月视频,一直没什么起色。但是自2019年9月开始,可能是被系统算法发现了,视频突然一下火了起来。

  连续几个月,单月播放量都过千万,粉丝数也迅速突破10万。科技自媒体大号“差评”在去年的11月,甚至还发了篇这样关于我的文章,叫“这个男人靠玩蟑螂通吃B站和油管”。

  YouTube上面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的观众不少,他们看了我的视频之后,也纷纷问我推荐的产品在哪能买到,果然蟑螂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正好这几年有个做东南亚地区的,叫虾皮的电商平台很火,你可以理解为东南亚的淘宝。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在虾皮上也开了店铺,搞起了跨境电商,销量也还不错。

  推了灭蟑螂的产品之后,有趣的是,粉丝问我的问题越来越多。五先生,家里有蚂蚁怎么办?五先生,有没有灭跳蚤的东西?五先生,老鼠怎么对付?五先生,什么时候搞可恶的蚊子?

  不过已经到年底了,气温越来越低,这类产品有极强的季节性,所以我也就没怎么研究推荐新品了。过年的时候新冠疫情爆发,我又在湖北,所以正好休息两个月。

  到了去年,也就是2020年的4月,国内逐步解封,天气也热了起来。我于是开始全力研究、测试灭各种害虫的产品。找到效果好,性价比高的产品后,在正常更新视频的同时,顺应部分粉丝的需求,适当推荐相关产品。

  并且在这一年,还做了更多的定制类产品。也就是找到靠谱的工厂,贴自己的品牌。 例如卖的不错,评价也很好的粘鼠板。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例如会有国内外消杀行业里,各种各样的厂家、供应商找我想合作的。

  因为销量还可以,也直接建立了和拜耳的合作关系。拜耳和我对接的销售经理,还特地来到我们这个18线城市考察交流。

  淘宝官方运营的微博,也对我进行过采访。由于频道在YouTube中文区的表现还不错,官方也安排了运营经理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等等。

  过去的一年,产品线丰富了许多。各种除蟑螂,灭跳蚤,灭白蚁,驱蚊的产品相继上架。在淘宝开店一年左右的时间,信誉达到了三皇冠。

  因为我的视频在各主要平台都有发布,所以也尝试过许多其他电商平台,例如微信生态的微店,头条小店,快手小店,还有针对跨境电商的shopify独立站等。也发展了一些稳定的海外批发客户。

  2020是频道内容和商业化同步进行的一年。收入构成主要有两块。一是YouTube的广告分成。好奇五先生频道如今在YouTube上面,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3亿。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YouTube的广告分成收入,是远高于国内平台的。

  另外就是电商。2020年全年销售额达到了几百万。当然这和那些动辙一晚带货过亿的大佬们比不了,但也算是从0做起来的一点小成绩。我也从一个电商小白算是入了门。

  而且,最重要的,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小团队,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这一路走来,并不是顺风顺水。经历过不少坎坷,熬过很多夜,也踩过不少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头发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