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4年考研逐渐落下帷幕,闯过初试、复试关口后的考生们“几家欢喜几家愁”。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其中,专科生们也成为了主力备考群体之一——他们鲜被关注,他们斗志昂扬,期待通过这场考试站到另一个台阶上。

  从踏入职业高校、到走入社会,专科生们跨过一道一道槛,生涩而努力地完成着人生阶段的转变。升学、就业、金融、租房等,都成为了其重要的抉择。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为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为516万人,超过一半数量。

  对于基数庞大的专科生群体而言,“专升本”成为了毕业前完成学历转变、重塑梦想起点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全国专升本报考和招生人数持续火热。数据显示,上海市专升本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招生5220人、7427人、10006人,全国其他各地省市也呈上升趋势。

  “专升本考试对考生意义重大,最直接的一层意义,就是洗刷他们身上的专科生标签。”《人物》杂志在相关文章中如是总结。

  与专科生的热情相对,“专升本停招”也成为了热议话题——在临考前得知报考院校专升本停招、不得不转头准备他校,这对有意愿升本的专科生而言,意味着之前的复习几近功亏一篑。

  针对“停招疑云”,江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分析说,专升本招生,并不是各校“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而是主管部门根据报名人数、录取率、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综合测算、统筹规划而来,有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高考录取率通常保持前一年同等水平或略微上调同理,大家看到专升本在扩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报名人数的逐年增加。”

  然而,专升本的学生真的需要完全撕下“专科生”这张标签吗?在负责 “专转本”招生工作的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任看来,闯过“专转本”难关、成为本科生的学生们身上始终带着一股“拼劲”:“他们学习的目的性非常强,学习的勤奋度比较高,动手能力比较强。这类群体中的突出学生也非常优秀,有的人考研考上很好的学校,也有年度创业典型人物。”

  而对于已经走向社会、有过至少两年工作经历的专科生们来说,研究生考试成为了他们重写命运的另一条道路。在社交媒体上,专科“逆袭”的相关讨论屡见不鲜。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上,以“专科考研”为线万多篇笔记;抖音等视频平台上,“大专考研”指南、“专升硕”经验分享等内容也引来诸多关注。

  当走出校园、迈向社会,面对就业市场,更真实、更现实的难题展开在专科生面前。

  在大众舆论中,社会与企业似乎很少关注到专科生们的就业现状。由智联招聘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企业对不同学历毕业生职位量分布,本科占65.26%,大专仅占17.17%。“传统高校含金量更高”,这样的传统观念仍然占据社会主流,造成专科生就业难的困境,也是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上海这座城市能容纳大量的专科生就业,关键在改变他们的劳动就业观念,整个上海也要改变社会观念。”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说。

  在招聘岗位上,专科生想得到一个“靠谱”的就业机会也并非易事。“专业与职业未必对口”已经成为专科生们心照不宣的共识,“销售”可能是专科生们最大的职业选择。网络上,各类专科生在职场逆袭成功的励志案例很多,但对于沉默的大多数而言,专科生的职场选择仍然很狭窄。《白皮书》显示,在招聘岗位方面,企业对大专生需求岗位偏基础,集中在销售顾问,客服,行政专员等。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专科生更愿意流入快消、互联网、零售/批发等行业。在智联招聘华东区域市场总监邵静看来,任何企业都需要各类专业和学历的人才,具体依据企业整体人才梯队架构决定。“专科生已然渗透在各行各业中,但对于有学历门槛要求的研究型企业而言,专科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邵静坦言道。

  邵静认为,“专科生就业难”的困境是由企业、社会、学生等多方原因共同引起的:求职心态不急切,在毕业后想继续升学、求学,造成了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拉长了求职战线;对就业的期待值、尤其在薪资问题上过高,会遇到与现实产生的落差感。“因此,无论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硕博研究生,对于就业,仍然需要调整好心态。就业只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邵静说。

  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更有针对性,它是打通社会与专科院校之间模糊的信息通道。“当前,我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让未来产业需要的‘蓝领工人’人才与教育体系变革完成对接,完成人才引导和教育体系的变革。”何建华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扩大需求岗位、打通社会与专科院校的重要一步,“应该从专科教育开始,让专科生更适应于社会、跟上时代。”

  近日,数禾科技发布《见微知著,洞见人生:还呗高等学历用户借贷行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数禾科技旗下消费信贷平台还呗APP的专科用户进入社会的时间普遍早于本科用户,通常在25-30岁之间迈入事业和家庭的快速发展期,其信贷需求也随之最为旺盛。

  离开校园、迈向社会,信贷服务成为了专科生、乃至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接触金融机构的初体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线上信贷选项和入口在各类生活消费场景中都变得触手可及,这也让互联网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容易选择消费信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测算,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逐年快速上升,从1.27亿人到3.38亿人。随着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对借贷行为认知度和接受度提高,消费信贷迎来黄金发展期,并反过来促进消费升级,形成正反馈循环。

  除了消费场景的触达影响外,“信用白户”的身份也影响了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的金融选择。刚毕业的专科生多数是信用白户,即从未在金融机构借贷,个人征信记录上没有任何借贷记录,这样的信用基础无法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要求,他们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满足需求,这也导致了年轻人更倾向选择消费信贷。

  “学历是衡量筛选客户的指标之一,但学历并不是最重要优先级,核验类数据、黑灰名单、多头用户等数据是更重要的指标。”同在消费信贷领域的信也科技也表示,从事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对于专科生学历用户持开放态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多维度数据分析来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信也科技确保了业务风险的可控性。

  此外,数禾科技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用户因“生活改善”和“自我提升”而借钱。专科毕业用户选择信贷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个人生活,比如装修、租房、电子数码产品、教育培训、旅行出游等刚性改善类需求和自我提升。在专科毕业用户中,也有一大部分成为个体工商户的专科生小微企业主们为了公司经营而选择信贷。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风险偏好,更倾向营收大、流水多的小型企业助贷支持,较多的“微”企业主多数是流水更小的,盈利更弱、更无资产的企业,在传统信贷中不符合风险要求。据悉,还呗已为百万小微企业主及工商个体户提供贷款撮合服务,累计交易额超400亿,覆盖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全行业。

  还呗用户中受电信诈骗用户画像也在《报告》中引起关注。由于初出校园、过往需要了解和使用金融知识机会较少,多数专科生金融基础知识薄弱,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部分年轻受害者低估电诈分子的手段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在电诈骗局中返本抽身,结果越陷越深,最终成为刷单返利、投资交友等诈骗手段的囊中猎物。

  对待电信诈骗,国家不断加大惩治力度。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加大反诈知识宣传力度,相关部门依法从严、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同比上升六成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14万余人、同比上升一成多,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万余人、同比上升106.9%。“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灰色地带的电信诈骗曝光在法治的阳光下,犯罪分子无处遁逃。

  作为金融机构,也应当主动行动,在业务端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受诈用户,从根源保护用户钱袋子。2020年起,基于AI技术,还呗自研并多次迭代反电诈模型用于识别潜在被电诈用户并预警;结合人工审核电话专线,对疑似被电诈用户进行提醒和告知。截至目前,还呗有效识别存在受骗风险用户超3万人,反诈提醒人工电线人掉进“电诈陷阱”,阻止受骗用户金额损失超1亿。

  “联合警政加强用户端的反诈宣传,提升征信意识,辅以大数据、AI智能驱动的风控机制识别用户需求、匹配适当的授信金额……通过种种手段,我们相信能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消费信贷模式。”数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长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是永远有下一个终点的接力赛,是没有对手的个人秀。跑道上,专科生们于困境突围,锚定自己的起点,眺望远方。在“专科生”的标签下、在冰冷的数据背后,鲜活的个体生命绽放出耀眼光彩,成为中国新一代绘制的美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颜色。(完)

  知识产权运营赋能AI大模型产业化应用暨徐汇区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在沪举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