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之后,50万人民举行了盛大的节日游行。走在最前面的,是铁路工人组成的仪仗队。接着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游行队伍排成70路纵队浩浩荡荡地行进。无数的和平鸽从游行队伍中飞起来。文艺工作者的队伍抬着共同奋斗的标语牌:“提高艺术修养,努力艺术实践。”最后走过广场的是体育大队。

  运动员们不断地喊出嘹亮的口号:“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保卫和平!”游行队伍通过后,广场内少年先锋队队员和机关干部拥向,向毛主席热烈欢呼。

  毛主席在沸腾的欢呼声中,到城楼两侧向外宾和群众招手致意。在这届国庆庆典中,有四十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位国际朋友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

  1954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晚上,广场举行群众联欢晚会。晚10时许,大会指挥部通知要下雨的消息,群众一阵拥挤,造成死亡4人,伤57人。

  1955年2月17日,北京首都有近190万人参加了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在前,聚集着祖国和平的保卫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京部队和守卫的公安部队的战士们,他们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谴责美帝国主义妄图用原子武器威胁中国人民。

  1955年3月1日,(红版)人民币发行。正面图案为(红色),背面图案为国徽与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1955年3月8日,广场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庄严地竖立起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其中碑正面的碑心石是一块整石,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重达百吨,石料来自山东青岛。

  采运这块碑心石,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华克专工程师从开采、运输、加工到最后安装,寸步不离,老起重工张合符担任吊装总指挥。

  关于碑心石的吊装,1955年3月8日的《北京日报》在头版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安好》为题进行了报道。

  1955年的5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千万张舒心的笑脸,开放在毛主席的眼前,千百双国际友人的手,紧握着中国领导人的手,歌声、笑声、祝福声在前汇聚成有声有色的海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在广场织成了辉煌的图案……50万人参加广场的游行。彭真市长在大会上致词。

  1955年7月,再次扩建广场,拆除了广场北部两侧红墙,铺筑混凝土大方砖33759平方米,9月完工。

  1955年9月20日,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图案普通邮票(第七版)(共5枚)。

  1955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周年。

  1955年11月17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题写了碑文。

  1956年1月15日,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的工人、店员、资本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郊区农民代表等二十多万人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庆祝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合作化,并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大会。市长彭真在会上讲线年,湖南益阳人民印刷厂承印农业生产合作社工分票,票面有拖拉机、、和平鸽图案,面值有壹分、贰分、伍分、拾分四种。

  1956年2月15日,北京市举行“胜利杯”环城赛跑,市体委主任柴泽民鸣响开赛第一枪。27岁的张威第一个冲到终点,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前获奖的冠军。

  1956年6月15日,《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发行。其中第四枚天空光芒四射未发行。

  1956年8月23日,当10辆崭新的深绿色的“解放”牌汽车出现在广场时,很快被人群包围了起来,人们都为先看到我国制造的汽车而感到兴奋。

  1956年10月1日,北京是一个雨天,但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共和国第七个诞辰纪念日到来了。这一天,50万群众聚集到这里,欢度国庆。这是历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在这次国庆阅兵典礼上,主席在城楼上,挥手向广场上的人民群众高呼:“人民万岁!”向军乐团的乐手们高呼:“军乐团的同志们辛苦了!”毛主席的声音让人民激动不已,更让军乐团的同志们感动。

  新华社研究室又研制了一部新“大炮”,光是底版盒就有二三十斤。“新大炮”镜头的画幅是1.5英尺×2英尺,结像大,影纹细,展览时,放大几米都不成问题。领导决定,将它装在“土炮台”上,由我使用。事先,我得学习使用它。

  因为机器的结构很复杂,欲使镜头升高或降低,要拧许多螺丝。国庆节清晨,我们就进入会场,用绳索将“新大炮”和三脚架吊到“土炮台”上,然后在上面组装。

  当时使用的是航空摄影用的胶卷,师傅在暗房按尺寸裁好,再缠进暗盒里。为保证万无一失,这个底版盒一直由我背着进入会场,再背着爬上“土炮台”,又由我亲手将它装在“新大炮”上。那天下雨了,我用事先准备好的油布赶紧把它遮盖起来。

  拍的时候,我一只手按电动快门,一只手用气泵往“大炮”后背压气,这样才能保证曝光后画面清晰。这一年我拍摄了《文艺大队通过》等多幅照片。据说照片传真到国外,外国人看了觉得奇怪:中国的照片颗粒这么细,是怎么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