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小蒋展示了他的收藏——一箱旧手机,数量虽多,总价却不足百元。这些包含昔日流行的多功能机、MP5乃至几年前的智能手机,大多难逃闲置积尘的命运。随着手机更新速度加快,大众更换电子产品变得频繁,但淘汰下来的设备流向却常被忽视。

  2022年,全球共有53亿部手机被淘汰,其中5亿部源于中国。若这些手机中的85%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其经济价值将超千亿人民币。遗憾的是,进入正规渠道的电子产品回收比例仅为2%,剩余大量“电子废弃物”流向何方?

  尽管法规要求废弃电子产品回收需经许可,现实里,无证店铺和小作坊却随处可见。街头回收手机的店铺普遍缺乏透明定价,报价全凭店主决定,差异巨大,同部旧手机在不同店家估价从50到500元不等,价差可达10倍。回收后的手机处理方式各异,从直接转售、拆解零件贩卖到金属提取,不一而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个人信息安全。赵晨曾在线上平台出售手机后遭遇连串骚扰电话,对方不仅掌握其联系方式,还知晓住址、职业等私密信息。即便他彻底清除了手机数据,但在专业恢复服务下,删除的信息仍能轻松找回,隐私保护形同虚设。

  与街边小店相比,正规回收平台如万物新生(爱回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和估价体系,确保交易透明且安全。他们采用国际认证的数据清除技术,有效避免数据恢复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并为回收产品提供再销售或环保处理渠道。然而,正规回收面临覆盖范围有限、回收价格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部分消费者因价格因素仍倾向于非正规渠道。

  如何扩大正规回收企业的影响力,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课题。家电回收的成功案例,如电视、冰箱的高回收率,显示出政策引导与行业规范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回收尚缺乏具体制度支持。行业呼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加强监管,提升消费者对二手电子产品的信任度,同时提倡“以旧换新”的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在快速迭代的数字时代,手机更新换代频繁,许多家庭因此积累了大量闲置的旧手机。为了给家中腾出空间或是回收部分成本,出售这些旧设备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天气转热,吸管成为许多人的夏日饮品伴侣。它不仅让享受冰饮变得轻松愉悦,还被一部分人认为能促进水分摄取,因为吸管饮水的连续性让人们在不自觉中增加饮水量,特别是配合大容量杯子时,减少了中断饮水的动作,给人一种喝水效率提升的错觉

  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然而,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睡觉时手机的摆放位置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近日,青茂海关在旅检过程中发现了一起走私案件。一名穿着灰黑色短袖的旅客于7月16日凌晨通过青茂口岸的“无申报通道”入境时,因其走路姿势异常而引起关员注意,随即对其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