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胡林果赵瑞希)14日,因地铁施工被围挡近4年的深圳华强北商业街重新开街,销售机器人、VR和新型可穿戴产品的店铺,密集地排列在这条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路两旁。从低端仿制到智能自主,华强北的“蝶变”成为深圳乃至中国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2013年3月,华强北路因地铁施工被封闭。彼时,华强北部分同质化、低端化的企业也正面临寒冬,如同华强北的交通问题一样,需要重新规划和思考。

  曾经来过华强北的人对这里的印象是,国外的新款手机尚未在中国大陆上市,华强北就已经流入了“水货”;一款全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手机问世不久,类似的仿制品就在华强北的商铺里销售了。

  这些印象让华强北经历了经营上的“阵痛”,伴随着地铁施工,华强北商业圈也在寻求新一轮的“蝶变”。以赛格广场、远望数码城、华强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业商城与交通改造同步转型升级——从原来的以直销为主的大卖场,变成现在展、销、创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

  重新亮相的华强北成为一个拥有三横一纵四条地铁线的商圈。作为华强北街道转变的见证人,华强北街道办副主任刘仁根说:“华强北路由原本的机动车道改为了步行街,呈‘丰’字形布局的地铁将极大地改善华强北的交通拥堵问题。”

  以销售手机及周边产品为主业的赛格通信市场的转型升级,就是华强北“蝶变”的一个缩影。市场内一间以蓝白色调为主的手机充电设备专营店吸引了不少前来购物的市民。

  “这间品牌店的店面是由原来的30多家‘一米店铺’合并而成的。合并后的品牌店,少了同质化竞争,多了自主品牌优势;少了劣质产品,多了优质、创新产品。”赛格创业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忠旭说。

  在饶忠旭看来,以赛格为代表的电子卖场的转型升级,与华强北商圈的转型升级是同步的——商户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从以前做仿制品,到现在打造自主品牌。“对商户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有品牌,更重要的是做出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品牌。”饶忠旭说。

  现如今,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有电子元器件、手机及配件、IT数码、安防、LED等各类电子专业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是国内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15年10月,香港人罗绮萍带着她的3D打印创意团队从香港来到华强北,在以销售电子元器件为主营业务的赛格电子市场的12楼,开辟了一片应用型创新创业项目的新天地。

  “深圳离香港那么近,华强北又处在电子元器件交易的中心位置,我这个项目缺的就是硬件,华强北是最好的选择了!”罗绮萍告诉记者,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创业氛围还帮助她的团队吸引了来自德国、美国等地的优秀创客。

  “即使在美国硅谷,如此完备的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场也是非常少见的。”来自德国的创业者米歇尔·海瑟说。

  目前,依然有大量应用型创客选择在华强北创业。在“赛格众创空间”里,30多个团队正在这里研发应用型产品。“应用型创客缺什么元器件,下个楼就可以找到;创客创出什么新产品,人流量和市场就可以第一时间检验。”赛格众创空间总经理王子瀚说。

  在华强北经营一家智能穿戴设备的店主卢少美对转型升级后的华强北充满了期待。“希望未来的华强北能够人气更旺,也希望中国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越走越好。”卢少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