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上,川流不息,顺江而下,两岸数千家企业开足马力,向世界输送着广东制造,而这些厂商生产的各类零部件最终会用到一种产品上——

  从这样。到这样,这样。甚至,这样。这些手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制造”。当前,全球53%的手机在中国生产,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有8家来自中国。

  如果这一切有一个原点,那要回到1988年,回到“中国电子产品第一街”——华强北。当时这里的成交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在这里,每一个柜台后面都连接着工厂,连接着深圳、珠三角乃至中国和全球的电子产业。

  2015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行榜,6家广东企业上榜。一时间,粤产手机声名大噪。而想要更进一步,则要拼制造实力。显示屏与芯片,是一台高端智能手机的“内外兼修”。然而“缺芯少屏”却是当时国内大部分手机制造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2009年,也可以称为国内屏幕显示产业发展元年,以广东企业为首的中国面板产业开始在全球版图里逆势突围。

  这一年,广东建立了首家自主品牌的显示面板工厂,搭建起国内首条高世代面板线,彻底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地位。这条生产线亿元,是当时企业总资产的好几倍。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一年后,这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生产线成功实现提前量产。

  广东自此身披屏幕输出大省的名号,在高端显示应用领域与一众国际厂商分庭抗礼。少屏之痛已经完全逆转,而这颗“芯”又该如何让它跳动地更加强劲?

  如果说前十年,广东制造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建立起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那么第二个十年,广东制造业则在内外承压下,开启了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超越追赶之路。

  强芯,便是广东迈向制造业顶端的最关键一环。“13万亿大省”,壕掷千亿造芯。

  从我国首个实现芯片自研并量产、规模化商用的手机厂商开始,十几年时间,广东逐步构建起一个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与佛山在内的“多点开花”格局。广东制造业已不再谈“芯”色变。

  2023年,广东集成电路产量685.74亿块,跃居全国第二位;广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量2597件,居全国首位。“广东强芯”,为集成电路产业开辟出一片新的空间和战场。

  七十五载珠江奔流,产业大潮浩浩荡荡。一部小小的手机,见证了广东对创新创业的拼搏与坚守,也不断刷新着新中国在科技和制造领域的上限。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未来产业沿江而立,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交易,就像在家门口找邻居“串门”。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整条流水线,只要你敢想,湾区就敢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