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湘:首先,无论是ESG、还是双碳,都已经成为了外向型企业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发布了“3040”碳中和目标“和”Create碳中和行动计划。公司整体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Create”的6个字母包括了6大板块,“C”是碳足迹,包括组织碳足迹和产品的碳足迹管理,“R”包括梯次利用和材料再生;“E”是极致智造,包括数字化与节能技改,“A”是内外的审核,“T”是科技创新,最后这个“E”则表示内部和外部的能源转型。

  上证报:当前,亿纬锂能在技术端,尤其是与绿色低碳相关的领域,有怎样的创新与进展?

  肖忠湘:实际上,创新一直是亿纬的基因。我们聚焦大圆柱、大铁锂技术方向,坚持做好自己的研发、多种技术路线年就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了全新一代MB系列产品,实现46系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并发布七大医疗电池解决方案,用科技守护生命。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等多项前沿技术正在加快落地。

  公司积极推进双碳工作,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绿电溯源)、极致制造、智能制造实现碳强度连续降低。通过极致效率,相比2022年,数字化升级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30%;通过极致管理,单位产品原材料损耗降低46%、物耗损失降低29%、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9%。我们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负责任采购、绿色运输、隔墙供应等措施,正在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价值链。为追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极致降碳,亿纬锂能还构建了“废旧-化学材料-电池材料-锂电池”循环经济链条,打造从“摇篮”到“摇篮”绿色闭环。

  上证报:现阶段,亿纬锂能是否与国内一些头部的供应链企业正开展合作,尤其是在推动产业发展和供应链创新方面,会不会产生具体的协同效应?

  肖忠湘:当然,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整个链条和生态的,我们始终保持一个开放欢迎的态度。比如,我们已经与厦门象屿在材料层面,形成了共同携手进步的合作伙伴关系。

  肖忠湘:第一,我认为,未来的ESG和双碳会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标准会越来越严,绿色的门槛会越来越高。第二,我们要警惕规则的制定和审计霸权。第三,要注重技术、数据、战略三个方面的安全性,需要统筹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