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刷行业夕阳论的论调似乎很久很久就开始流传了,业内也普遍认为,从1000年前的泥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数字印刷机,印刷行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技术设备的发展,而在印刷方式及工艺上却鲜有革新。特别是自号称“喷墨印刷”德鲁巴的drupa 2008以后,印刷技术领域就几乎寂静一片,业内人士依旧谈论着“数字印刷”、“数字印刷”……
尽管我们在2010年5月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IPEX 2010展会上,听到了“数字印刷统领IPEX”、“传统印刷退居二线”等主流媒体论调,尽管我们清晰地发现此次展会上传统印刷设备展出面积仅占总展出面积的26%,尽管数字出版技术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数字印刷技术进行不可逆的飞速发展。
但我们是否就可以立刻确定数字印刷已经取代传统印刷,电子阅读器取代书本,数字取代印刷呢?没有谁能准确说清楚,就连那些在不停生产电子阅读器的企业也并不敢说印刷机即将消失。
但作为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数字将取代印刷?我们不信!
我们不妨用一个去往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细节来证明我们的结论。
张先生飞往美国纽约,进入美国领空时他便收到一封报关单和I-94卡(入境卡),这些卡片往往是单色或双色的胶印印刷品,每年几亿人次出入国境,这就意味着有几亿的卡片印刷业务,可不可以电子化呢?可能性不大,目前对于美国的盟国,都已采取电子护照,美国公民使用电子纪录身份证,出于安全、法律等考虑,每个人还是要填这个单子。
下了飞机,张先生进入拉瓜迪亚或者肯尼迪机场,迎面而来的是问讯处和电子问询板,问讯处前面的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几十种纽约市市区、机场和交通路线的介绍及地图,这些往往是彩色印刷的各种折页或者小册子,旅客可以随便取阅;电子问询板上面有几十个酒店和租车行的公司图标,旁边是电话,拿起来就接通你要找的酒店或车行,当然,在电子问询板的旁边,依然是各种酒店和车行的宣传单的取阅架,为了将企业介绍、服务特色、交通地址以及注意事项等庞大的信息告诉给客户或潜在客户,这些宣传单被设计制作成为精美的三折页或对折页。
张先生和绝大多数的商务旅客一样,通过印刷品资料选定合适的租车行,开走自己订好的车,同时在车行的门口拿走一份备好的免费的本市和本州的纸质折页地图,张先生也使用车内安置好的GPS,但要了解周边情况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和路线,纸质折页地图无疑更为方便一些。这些地图大多是多色印刷,双面覆膜,尽管对开幅面却被巧妙得折成32开或者16开幅面,方便旅行者查阅。按照2009年统计,美国全境拥有1.7万个租车点,经营着160万辆车,每年有205亿美元营业额,按照每人每次100美元的花费,就会有2亿人次使用他们的服务,照这个比例,有多少人会和张先生一样,顺手取用一份折页地图,并拿上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旅馆、酒店的折页介绍手册呢?张先生在启程时,已经拿了三份他要去的地方的地图,以及八份商户的宣传折页放在车上,而这背后的印刷产值有多少呢?估算是数以亿计。
张先生开车到达预约好的酒店,迎面而来的又是装满推广小册子的信息台,美国的酒店,包括汽车旅馆,无一例外地在主要地点,如早餐厅、前台、售货机、制冰机旁边以及你的房间里,摆满介绍当地餐馆、景点、市政服务设施等一切信息的折页小册子,甚至是一个电影院,哪怕那是本地唯一的一个电影院,也会是一份有着详细资料的三折页手册,而当你翻开一个景点的折页介绍手册时,有时你会发现这个景点不过是某个十字路口中的一个塑像,或者街边的一面铜牌。美国市场这种“滥用”折页印刷品的营销习惯丝毫没有变化,美国有将近13万家注册的酒店和旅馆,这种宣传品的数量,无疑又是数以亿计。
张先生驱车进入了一个不是非常熟悉的城市,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会在最近的一个城市信息中心停车询问,美国城市/乡村的信息中心(Information Centre/Visitor Centre)大到美国主要陆路口岸的豪华大厅,小到一个中西部人口稀少的小镇路旁的民居里,遍布全境,信息中心由美国政府资助,地方政府管理,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你需要的几乎任何信息,如本地区的各种比例尺寸的地图,地理人文历史景观介绍。而大型的陆路口岸的中心,来访者可以找到周边上百个地区的介绍小册子以及地图,如果还不够,工作人员会根据你的需求提供最为详细的地图介绍,可以说那里是信息的海洋,换句话说是折页印刷品的海洋。
实际上,在信息化中心,除了地方政府、商会印制的官方介绍外,政府服务部门,餐馆、酒吧等娱乐场所,景点,学校,旅馆甚至军队等都将自己的宣传品放在信息中心的信息架上,除此以外,游客还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当地消费折扣券,按照不同的分类,每本都非常厚,每月甚至每周都有更新。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美国共有2.5万个人口聚居点,这其中包括大的百万人口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小的如美国中部几百人口的村镇,每一个聚集点都设置有信息中心,如此推算万余个信息中心里充斥的印刷品,数量相当可观。这种宣传品的数量,依然又是数以亿计。
张先生在美国有自己的住房,乘车终于回到家,打开家门后,张先生居然很费力才推开门,原来他收到的邮件都通过他家门下半部分做的黄铜质地的邮件投递口塞到门后,因为出差很久,这些邮件已经堆成小山把门挡住了。其实美国人的印刷品邮件多已经是世界闻名了,独栋别墅的门前会由开发商统一设置的邮箱盛放邮件,一般三天就溢满了;公寓的邮箱一般设置在一楼大厅,旁边一般会有一个特大号的垃圾桶,住户们取出邮件后,非常快地浏览一下,将绝大多数广告邮件不打开顺手扔进垃圾桶,垃圾桶每天要清理两次,否则很快就堆成小山。事实上,宜家、沃尔玛等商家都将直邮作为推广的主要手段,如此换算,美国1.13亿个家庭会收到多少邮件?仅美国邮政一家2009年就投递了1500亿份直邮广告类邮件,这背后又是多么大的一个亿计印刷产业啊。
张先生收到了邮件中有大量是企业年报资料,他是美国8000万股民(还不包括通过购买基金间接进入股市的准股民)中的一员,美国股民中很多人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股民,他们会认真研究上市公司报表,阅读参考资料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他们除了浏览大量的出版上市公司情报的出版物外,还通过几个专门代理邮寄公司年报(大多数为上市公司,但也包括非上市的大型股份公司)的经纪公司定期索要公司年报等资料,张先生这样的股民一般会先收到他们负责邮寄年报公司的表格,已贴好回函的邮资,只要在你需要的公司前面打钩,填上你的地址,扔进信筒,就会如期收到印刷精美的公司年报,根据你预订的数量,往往是厚厚的一个个邮包。美国证监会规定,这些年报印制及邮递费用都是由发布年报的公司来支付。除此以外,上市公司还有义务将股东大会的事项,董事会的候选人介绍,选票,和公司经营报告寄给每个登记的股东,而根据美国证券法规定,股民所在证券公司有责任代顾客进行股东登记,那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全体股东将收到这些资料。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些资料往往是精美的铜版纸印刷,而现在的大多数上市企业,尤其是银行业,已经改为普通纸印刷,但还是必印必送,这里又有数以亿计的印刷在其中了。
张先生决定去附近的超市进行采购,在美国的每个超市,尤其是食品超市的出入口也都摆放了信息架,本地的各种免费出版物、宣传品、报纸等都整齐归类放置,而在任何一个人流聚集的地方,如电影院、酒吧、公交车站旁、街口红绿灯处,这种信息架比比皆是……其实身处数字时代的美国人,却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一样,浸泡在纸质印刷品的海洋里,而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很多年,即便是近几年也没有大的变化。
张先生是一名普通人,他的生活里充斥了印刷所带来的产品和服务,而在加拿大或者西欧的一些国家,为了照顾到更多语言使用者,他们的印刷品种类不变,却有多个语言版本,数量更是惊人。这就是我们所在的数字时代,数字即将取代印刷?我们不信!
回到中国的商务印刷品市场,现在希望达到美国的程度为时尚早,原因是多层面的问题,但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趋势。近年来,北京开始出现政府出资的统一品牌的旅游信息中心,城市及乡镇周边都有,为很多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服务,但里面陈列的纸质宣传品寥寥无几,大多是政府印制的地图等等,村镇一级的信息就更少了,相关的商业广告信息几乎没有。还有中国的租车行服务刚刚起步,中国的直邮系统还很原始,中国的股份公司信息公开化都没有到达到一定的层次……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会不会重复美国现在的场面呢?非常可能,因为欧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是由合理的市场需求所激发形成的对于商务印刷产品的供应。
当然,用普通人的生活去描述印刷的深度和广度,一定是管中窥豹,当我们试图用这些真实的例子展现一个不断信息化的社会里,印刷依然是有刚性的需求的,电子化并不能替代商业印刷说满足的这方面市场需求,但我们也承认,伴随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传统印刷中的书刊印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商业印刷也许就此成为传统印刷在数字时代的未来。
而如果我们深入一步,继续探讨印刷的数字化,我们可以发现,印前已经数字化,印刷也已经数字化,而印后的数字化正在进行中,对于市场而言,印后的数字化其实是印后的高效化,而高效引发的“无装订”需求也将越趋明显,商业印刷中,无论是宣传品,还是公务资料,都将避免钉装、胶装这样的复杂装订方式,而折页成为了“印后无装订”的首选解决方案,这在很多市场已经显现,成为现代印刷工艺简单化的要求,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然一步。
而装订折页化发展也将进一步对折页工艺本身提出更大的要求:精度、功能、效率以及和设计创意,这也将成为我们对于折页期待的最佳理由。
无论如何,当我们身处这个数字世界时,我们手里依然会有一份纸质的印刷品,数字将取代印刷?我们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