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传递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伤企犯罪的强烈信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制造、传播涉企谣言,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损害商业信誉等犯罪,本质是以网暴企业牟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案例显示,有的以“维权”之名,行“勒索”之实,如网购食品后在包装袋内放置虫子、塑料、头发等异物后重新密封,若商家不同意赔偿,便以曝光或投诉相要挟。有的摆拍有关餐厅管理混乱、存在卫生问题的虚假视频,以曝光相威胁……
涉企网络谣言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不法分子为了博眼球、引关注、蹭流量,甚至假冒新闻事件知情人混淆视听,制造虚假舆论热点“带节奏”,或无中生有,或添油加醋,这些负面消息严重误导网民,对企业造成伤害。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坚持严格执法司法,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
敲一敲键盘就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法分子违法成本低、企业维权成本高的现象迫切需要改变。相关部门应依法重点惩治利用网络谣言对民营企业实施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加快治理为网络敲诈等行为提供助力的“网络水军”、行业“内鬼”等群体,铲除网络黑灰产业链。同时,还应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推动平台规范受理处置涉企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