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眼视光是消费级医疗中难得的具有易标准化、易规模化、易资本化的细分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此前有行业资深投资人告诉动脉网,在美国,视光业务已比较成熟,行业内门诊数量超过500家的连锁视光机构有8家,而中国目前视光服务机构整体加起来还不到3000家。

  这意味着,眼视光服务领域也能跑出新的独角兽企业,或者眼科巨头们通过布局该业务能再造一个“爱尔眼科”“华厦眼科”。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也对眼视光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在近年,花真金白银出手的就有创新工场、淡马锡、璟沃投资、蓝驰创投、清池资本、睿盟希资本、泰康人寿、曜金资本等一众机构,包括贝瞳少儿眼科、睿视科技、艾康特、NovaSight等企业拿下了融资。

  同时在政策端,《“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于2022年正式发布,在政策上给予了眼视光行业进一步支持。加上近年来用户认知的提升,以及行业参与者们在技术、模式上的新突破,眼视光行业正在悄然中发生着变化,并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会与可能。

  为了洞悉行业趋势,动脉网联合美团医疗发布《2023眼视光行业白皮书》,试图通过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观察眼视光行业现状,并从互联网新渠道中研究眼视光消费者和眼科医院、眼视光中心等行业参与者的发展特征,以及产业链正在发生的底层变化,给出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和建议,助力眼视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眼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眼视光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在升级迭代中演化出新的业态,带来巨大市场机会。

  首先看需求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电子产品普及进程加快,眼健康问题高发,其中屈光不正人群达7亿人,干眼人群约3.6亿人。近视还呈现出低龄化特征,2020年青少年整体近视率达52.7%。大众对视光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

  供给端方面,传统的眼视光服务主要针对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和低视力眼健康问题,提供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验配等的服务。而随着大众眼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专业眼健康服务的要求更高;在新的眼健康理念、新的消费需求、新的供给形式涌现的趋势下,新的眼视光行业崛起并呈现一片蓝海。

  新兴的眼视光服务横跨眼科学、视光学、视觉科学三大学科,以屈光不正的预防、诊断和矫正为核心,兼顾常见眼科疾病筛查、诊疗,拓展视觉训练、数字疗法等服务,以更全面的干预方式提升大众眼健康水平。为了更好地承载新服务,眼科诊所、视光中心等新业态涌现,以更广泛的分布、更贴近患者及消费者的距离,形成鲜明的行业定位。

  在眼健康服务生态中,眼科医院定位于综合眼科疾病诊疗,尤其是复杂眼病、疑难眼病的诊疗,设置了多个亚专科或专病门诊。不过,眼科医院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未设置眼科,部分综合医院眼科未设置视光中心,配镜处方还需到院外选购眼镜。

  而传统的眼镜店虽然分布广泛,产品可及性高,但眼镜店服务的专业度不高,且盈利模式单一、竞争越发激烈。

  因此,眼视光机构成为衔接医院医疗服务、眼镜店消费服务的新业态,目前国内有2000余家眼视光机构。作为眼健康体系的初级单位,眼视光机构肩负着眼健康监测、基础诊断、流动转诊、预防矫正和康复的前沿哨点重任,和疑难杂症、手术为主的眼科医院形成了良好互补,也是传统眼镜店向专业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不过,作为新兴业态,眼视光机构的数量还不多,在眼健康生态中的渗透率还不高,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眼健康问题往往不是独立的存在,研究指出,近视患者中干眼的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患眼底疾病的风险较高;此外,角膜接触镜虽然可以矫正视力,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性结膜炎、角膜上皮损害、感染性角膜炎等多种问题。

  而在过去,眼科医院、眼镜店两大业态之间相对割裂,眼科医生、视光师、验光师之间协作不多,对患者眼健康问题的干预大多是单次、单项的。“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近年来,眼健康理念随之变化,更强调围绕患者或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系化的解决方案,贯穿防、筛、诊、治、康,形成眼健康管理闭环。

  眼健康服务需求刚性且高频,数据表明,眼视光首诊病人中定期常规检查占50.7%;此外,有视力困难或问题的26.3%;需要新眼镜改善视力的15.3%:眼镜丢失或损坏要新配眼镜的为5.1%;眼病、眼感染或受伤占4.3%。其中仅有4.3%的患者是需要向眼科医院转诊的,其余都可以由视光中心来完成服务。

  眼视光产品方面,随着视光矫正市场增长,产品需求趋于多元化。做视力矫正、达到“看得见”的目的仅仅是患者最基础的诉求,而今,患者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舒适度、美观度、功能性等有更高期待,要求产品能适用于不同场景、搭配不同服饰,甚至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总的来说,“一人多镜”“眼镜配饰化”“美瞳彩妆化”成为眼视光消费趋势。

  由于多种常见眼病难以治愈,近视也只能延缓进展,患者对早筛早控、长期管理有着更迫切的需求,这是控制病情、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眼盲发生,这促使患者要求眼视光服务机构有更专业的服务水准。

  新业态之新的供给形式:近视防控产品、长周期服务频出,贯穿眼健康干预全环节

  随着眼健康服务需求频次增加,患者对获取服务的便捷程度也有相应需求。通常,到眼科医院看病需经历预约挂号、现场排队检查、排队就诊等流程,流程复杂、耗时长,灵活、便捷的就诊模式越发显得必要。在市场需求推动下,由眼科医师、视光师、视光技术辅助人员等组成的新型眼视光机构在快速兴起。

  目前,国内已出现一大批连锁型、加盟型眼科门诊或视光机构,大多由眼科医院资源下沉、眼科医生创业、传统配镜行业转型、眼科器械供应链业务延伸而产生。

  近年来,业内在眼健康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或细分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形式,OK镜、离焦镜、哺光仪等近视防控产品接连上市,眼轴监测、干眼护理、视觉训练等长周期的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新型产品与服务贯穿了眼健康干预全环节,并获得数字技术助力,能够更便捷地在轻量化运营的服务机构落地,进而促进了新型眼视光机构的快速发展。

  新业态带来新机会。超一半国人有眼健康问题的背后,是巨大需求推动着眼视光服务市场的快速扩容。

  根据灼识咨询与沙利文的数据,蛋壳研究院进行估算得出,2015年至2022年,中国眼视光市场规模已由710亿元增长至1212.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8.5%。随着中国屈光不正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视光矫正单次价格的增长,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人民币1409亿元。

  而从细分的医学视光市场来看,民营机构又将为市场增长提供强大动能。2015年—2019年,民营机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4.3%,2020年至2025年预计将保持12.0%的复合增速,均高于整体增速。

  近年来眼健康相关政策频出,政策鼓励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尤其关注眼科疾病高发的“一老一小”群体,眼视光服务市场机遇巨大。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3年近视防控目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此后,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近视防控的服务规范、技术指南的文件。

  2022年,国家卫健委制定《“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推动眼科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政策对眼健康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学生和家庭的眼健康意识,眼视光服务迎来更大机遇。

  从供给端看,眼科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手术、医学验光配镜等服务,眼镜店也可进行验光配镜、近视防控,同时还提供其他视光消费产品,二者在服务内容上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共同服务于患者和消费者。

  眼视光市场内,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眼科医院、综合医院眼科、眼科诊所以及获得医疗执业许可的视光中心等。医疗机构与眼镜店在验光配镜服务方面有重合之处,差异在于:医疗机构可进行医学验光,也可验配RGP硬镜、OK镜,而眼镜店分布广泛,验配流程快捷,眼镜品类丰富;因此,二者提供的眼视光服务形成互补,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包括医疗侧和消费侧的需求。

  目的:1、洞察眼视光消费者的基本特征;2、以眼视光消费者的基本特征为基础,解构当下眼视光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方法一:问卷调查。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蛋壳研究院采取线上传播+线下抽样的方式进行,地区覆盖34个省级行政区,年龄覆盖12-80岁的消费者,共计发放问卷1349份,收集回问卷1183份,经审核后,有效问卷样本1024份。

  方法二:美团平台数据抽样调查。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动脉网作为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美团合作,从美团数据库中抽取有互联网眼视光产品购买经历消费者样本。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对数据脱敏后进行分析。

  对两项数据进行清洗及分析后,通过找出其中的关联性,我们勾画出了眼视光消费者的最新自画像。

  根据此次调研,在1024人中,只有186人没有受到眼健康问题困扰,占比为18.16%。也就是说,有超八成的人有眼健康相关的问题。其中,屈光不正占比最高,已成国人最大眼健康问题。

  蛋壳研究院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测算,2022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已超7亿人,数量庞大,达到了全国人口总数量的近50%。

  作为眼健康问题的一种,屈光不正是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的一种病变,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从临床端来看,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在此次蛋壳研究院调研的1024人里,眼睛不适问题频发。其中,近一个月内,有视物不清、视觉疲劳、眼干眼涩、有异物感、分泌物粘稠、眼痒、红肿、畏光、充血的人群比例较大。其中,视物不清、视觉疲劳排在前二,占比分别为87.3%、67.77%,而无以上症状的仅占1.37%。

  在造成眼睛不适的原因里,既有生理性因素,比如灰尘、风沙等异物入眼,以及长时间看电脑、手机、书本等用眼过度等:也有病理性因素,比如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坏死细胞或者代谢物堆积在结膜下导致等。

  一旦眼睛不适或出现患病的情况,参与调研的46.48%的人认为,会对其造成最大负面影响是心理负担,并影响身心健康。另外,21.39%的调研人群表示,眼部患病,特别是近视后,由于眼球发生变化,最大负面影响是影响个人容貌。而只有6.15%的人认为最大负面影响为经济压力。

  随着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在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0.6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为10.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5.6%,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处于高值。

  除了人群的扩增外,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也在增加。蛋壳研究院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的时间超过6小时的达到了49.51%,约为一半。

  长期、高频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健康带来不小压力,比如会导致眼睛的调节功能和双眼视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出现眼睛疲劳,以及可能会导致眼睛分泌泪液不足,造成眼球表面干涩,出现眼睛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眼视光消费者画像4:超3成用户是因读书/工作等生活场景进行眼健康的检查、治疗除了预防外,眼健康的检查与治疗也尤为重要。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34.77%的人会因读书/工作等生活场景对眼健康的要求而选择做眼健康的检查或治疗,超过了成:因眼睛问题已经影响正常生活选择检查、治疗的占比27.15%,前二者合计超6成。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进行眼健康的检查、治疗主要还是被动因素,体检发现或受朋友、资讯等因素影响,而主动进行检查、治疗的情况占比较低。

  为保护眼睛日常健康,调研用户里愿意每年花费的非治疗类(购买护眼仪、滴眼液、日常检查等)经济成本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占比47.75%,近一半,愿意花费3000-10000元的排第二,占比31.06%。这表明用户舍得在眼睛日常健康的保护上花钱。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了解眼健康的方式和途径愈发多元。目前来看,除线下到医院或视光中心等机构去咨询检查外,还可以通过线上的视频平台、图文资讯、互联网医疗等进行咨询、了解。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29.59%的用户倾向线上(视频平台、图文资讯、互联网医疗等)的方式去了解关于眼健康保护的方法,人数达到了约3成。而倾向于线%,结合线上用户占比,也就是说,近6成用户可选择线上方式。

  在线上具体的渠道选择上,用户的可选择项颇为丰富,包括了美团等科技服务平台、百度等搜索引擎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微信/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平台、小红书等兴趣电商平台,等等。其中,选择美团等科技服务平台、百度等搜索引擎等平台的人数排在前二,分别达到了57.23%、33.5%。

  线上用户结构:根据美团平台的数据,平台上眼科用户主要是居住在一二线城市、“高收入”“高消费”“品质追求”的年轻女性。年龄段集中在20~35岁,占比71%,且不断向更低龄延展。在城市分布上,北京和上海占比达到了27%,且逐渐向二线城市延展。

  眼视光消费者画像7:验光/配镜/近视眼手术是用户线上主要需求,干眼症增速快

  用户消费行为习惯:根据美团平台的数据,验光/配镜/近视眼手术是线上主要需求,其中干眼症增速快。

  眼视光消费者画像8:品牌知名度、视光师/医生的专业度是用户最看重的两个因素

  在用户不断接触并使用线上的方式了解、咨询眼健康相关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有过因线上平台的介绍或宣传,去过视光中心或眼科医院经历的用户不断增多。蛋壳研究院此次的调研结果显示,已有40.82%用户有过因线上平台的介绍或宣传,去过视光中心或眼科医院的经历。

  另外,在选择一家视光中心/医院服务时,用户关注的维度也比较多元,既有机构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是否有权威专业的视光师或医生、是否有最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等指标,也有是否有全程陪同的专业服务人员、相对便宜的服务价格等因素的考量。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在众多考量中,机构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是否拥有权威专业视光师或医生是用户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因此,对于眼科机构或视光中心来说,要尤其重视品牌建设及视光师/医生队伍的引进、培养和规范。

  在视光业务上,眼科巨头们纷纷布局。2023年年中,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股东大会上强调:“我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公司发展的视光诊所模式。目前来说,我们的模式已经很成功了,可以大量复制。首期定了1000家的目标,未来会视情况不断发展。”不仅爱尔眼科,包括何氏眼科、华厦眼科等在内的行业巨头都在视光业务上快速推进。比如华厦眼科董事长苏庆灿在2023年4月初就提到,未来五年华厦管理的连锁视光中心数量要达到200家,且重点布局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何氏眼科在2023年5月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计划新设视光中心30家左右。

  眼科上游端也在发力视光业务。如欧普康视目前已经布局200多家视光终端,并计划建立1300家视光中心;爱博医疗的触角也延伸至此,其参股的炯炯眼科已开始运营,青少年近视防控、医学验光配镜等是诊所主要项目。

  在资本端,投资机构也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在近期花真金白银出手的就有创新工场、淡马锡、璟沃投资、蓝驰创投、清池资本、睿盟希资本、泰康人寿、曜金资本等一众机构,包括贝瞳少儿眼科、睿视科技、艾康特、Nova-Sight等企业拿下了融资。

  根据各大上市公司年报披露,2022年,爱尔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希玛眼科、华厦眼科的视光服务项目分别占到了营收的23.50%、36.70%、15.10%、9.30%、12.27%,成为营收重要增长极和支撑点。

  蛋壳研究院访谈的眼科机构一致认为,国家大力推行“近视防控”“防盲治盲”等战略,当前医学科普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居民的眼健康意识和医疗消费意识均有提升,让眼视光行业迅速发展。

  眼科医疗在公立综合医院多隶属于五官科,整体投产比和重视程度较低,在公立体系中如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眼科中心、上海复旦耳鼻喉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综合实力较为强劲。《202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我国眼专科医院有1203家,其中公立眼科医院仅有59所,非公立眼科医院数量近乎接近20倍,多达1144家。

  社会办医成为眼视光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已有爱尔眼科、太学眼科、希玛眼科、德视佳眼科、朝聚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等民营眼科品牌初步形成规模效应,领跑民营眼科医疗服务、眼保健服务的资源供给与下沉。

  为了缩短眼病患者就医路径时长、增加眼保健行为触达、满足庞大近视人群保健、矫正、康复需求,社区形态的视光医学门诊、眼视光诊所应运而生。

  在视光领域,传统眼镜店、眼保健机构因为低门槛、轻资产、重连锁得以快速铺开,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非医疗级视光机构有8万家之多。近年来,除了儿科诊所在积极拓展小儿眼科和医学验光业务之外,由眼科医师、视光师、视光技术辅助人员组成的新型眼视光门诊在快速兴起。

  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来自眼科医生、传统配镜行业、眼科器械供应链的连锁型、加盟型视光门诊,如博士眼镜携手医院和社康开办了多家视光中心、眼科器械供应商欧普康视在各地陆续投资上百家眼视光门诊和眼科诊所。在华北地区拥有20余家眼科门诊的铂林眼科、由中山大学眼视光博士创办10余家规模的新梅眼科等。

  爱尔眼科自2014年开始通过产业基金,加快上市公司体内外医院圈地布局,现已实现海内外业务布局。后进眼科公司围绕核心区域不断外拓,扩大区域与全国布局。目前、爱尔、华厦、普瑞已实现全国化布局:何氏、朝聚区域性优势明显,扩张战略上仍以省外扩张为目标。其中何氏眼科深耕辽宁,逐步向重点城市群拓展;朝聚眼科深耕内蒙古逐步向华北、华南地区扩张。

  眼视光市场广阔,但竞争异常激烈,民营眼科医院已增至上千家,除此之外还有接近3000家视光机构抢占社区流量,线下截流,眼科和视光机构获客更加困难。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获客成本,二是客户黏性。在此情况下,近年眼科机构加速线上化进程。

  根据美团平台的数据,一二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入驻美团的商户占比分别为36%、24%、23%、17%。可以看到,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

  在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入驻商户最多,占比达37%,西北地区最少,占比为4%,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成一定正相关关系。

  传统眼科消费模式:医疗机构直接面对眼科消费者,为眼科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

  互联网眼科消费模式:020,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即在线到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互联网眼科模式的核心是将互联网眼科平台作为桥梁,链接医疗机构及眼科用户。

  B端:通过价格优惠、提供信息、预约服务等方式,将线下医疗机构的信息在线上进行发散,从而扩大其获客渠道。

  互联网眼科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产业链及产业链内部各个主体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互联网眼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眼视光服务产业深度融合。

  美团消费医疗于2019年启动,为用户提供从健康检测、预防调理到轻症治疗的信息决策和服务选择,其中覆盖了眼科、眼科、体检、疫苗、中医等35个行业,以及补牙、正畸、HPV、针灸、近视手术等106个细分品类服务。

  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门店和货品选择、医生线上问诊服务,以及团购、预定、预约和拼团等多样化购买场景,为用户消费决策以及就医问诊提供便捷/专业/有保障的选择。

  商户端:基于美团以本地化消费为核心,提供基于LBS的精准营销服务、IT服务、经营服务等数字化服务,帮助商户扩大销量,积累线上品牌资产,成为商户线上营销获客、建立品牌影响力的必选经营平台。

  医疗客户运营中心:美团医疗基于医疗行业核心客户的需求,结合美团平台的经营能力、数据能力、算法能力、营销能力四大核心基础设施所构建门店管理、广告投放、客资管理、经营参谋“一站式聚合经营门户”。

  美团医疗针对机构经营需求,为机构提供商户通、推广通、数据雷达、眼视光智能客服、智选展位、品牌秀等一系列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覆盖机构经营全生命周期,助力机构长效经营。

  美团医疗整合产业优质资源,结合自身平台优势,在做好营销服务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医生和商户提供更多特色服务,为用户打造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为医生树立高黏性个人品牌,为商户塑造强影响力商业IP。

  互联网平台已成为眼科医疗机构营销推广的主要渠道,通过线上渠道获客成为趋势。原因在于,眼科医疗数字化技术是眼科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疫情加速催生线上问诊等需求,众多眼科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延续病患后续服务。

  另外,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整理、分析眼科医疗机构运营情况与客户的健康信息,可输出高质量的诊疗、运营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有利于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水平,增强机构的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成为未来眼科医疗机构升级的样板。

  像高度近视、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疾病,也被发现有高危基因位点存在。高危基因位点虽然不是直接导致疾病,但增加了疾病易感性。

  汕头大学的研究显示,在同样的用眼情况下,有一类基因携带者发展成高度近视的风险要比其他人多出23.63倍。正因如此,基因预测技术将是眼科重点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了解了基因,我们就能更大程度地掌握得病的可能性。基因治疗带来的最大希望,就是让过去我们束手无策的一些眼病,现在拥有解决方案。

  现在,基因治疗开辟出了新的治疗道路,给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市场调查网发布的《中国眼科基因疗法市场发展形势现状及行业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仅有一款眼科基因疗法药物上市,即SparkTherapeutics公司的LUXTURNA,其于2017年在美国上市,适应症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在研发进程上GenSight Biologics公司的Lumevoq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眼科基因疗法药物。

  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尤其是在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政府接连推出多项政策力求完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链条,处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础地位的视力筛查与监测领域目前仅靠教委、卫健委及学校、公立医院等部门推动,面临任务繁重、成本较高且资源有限等问题。

  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并加强视觉健康平台的分析预测能力,使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筛查与监测逐步常态化、个性化,进而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助力精准防控。随着AI智能筛查的应用以及视觉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此类视觉健康“新基建”在该领域的优越性正在逐步显现,且会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及新型智能筛查与监测产品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预计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与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突破百亿元。

  当前,我国眼科医师数量约4.48万人,视光人才严重不足,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未来,一方面,专业视光人才的培养进程会不断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接轨,建立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资格认证机制,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学历教育培养机制。

  另一方面,智能产品将不断下沉与普及。将普惠化设备布局到基层与偏远地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操作简易化、筛查智能化,以降低就业要求与人工成本,使基层地区享有三甲医院医生的检查能力及更优质的眼科服务,促进眼科医疗资源可及化。同时,视觉健康筛查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设备以及数据信息等将会进一步在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标准化,从而带动整体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市场的发展。

  当前,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从监测到防控干预各流程相对割裂。未来,筛查监测类产品的类型将进一步丰富覆盖更多场景。视觉健康数据分析将更加安全高效,各个数据端口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测。

  在视力防控上面向医疗/非医疗机构的设备则会继续进行技术迭代,满足更精细化的检查需求。基于检查结果,为儿童青少年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实施数据跟踪,定期随访,针对视觉健康问题进行动态干预。在各环节优化的基础上,借助AI、大数据等新兴数字化技术,视觉健康管理整个流程有望形成从监测到干预的视光新业态服务闭环。

  社会各方将通过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深配合,实现多方联动,构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联盟,其中联盟主体中政府将加强顶层设计与相关措施推行,完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家长将随着重视程度的加深为孩子购买各类产品及服务,全方位进行近视防控:学校作为孩子校内生活的主要责任方,将加强户外锻炼,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各类电子产品进行高标准管控;医疗机构将采取更多元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视觉健康宣教中,提升自身的检查服务能力。同时,联盟外围各方主体,例如视觉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视觉健康产品厂家也会在人才输送、产品服务等方面对联盟的运行给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