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考虑客户需求的时候,究竟可以具体到哪些领域去寻找呢?分享三个层级的需求。
财务需求是直白的,是公司或者部门的明确要求。正因为财务需求是直白的,所以不能想当然,因为每家公司或者每个部门的财务指标并不相同,或者不是同等重要。
多数需要达成销售指标,同样是销售指标,也有发货和纯销的不同;同样是销售指标,有增长和市场份额的不同,有增长率和贡献率的不同;有的还考核利润,有的考核利润率,看似差别不大,却在提示公司或者部门的管理方向的不同。
如果要了解客户,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他所在的单位考核什么财务指标。这么显眼的需求领域,一定可以带来很多的启发,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身在其中的客户,也未必真正参透公司考核这些财务指标的真正意图。
很多人听到战略就晕。无论如何战略需求的确不像财务指标那么实在,可是只要你深刻领悟了客户的财务指标之后,只要问一个问题:这些财务指标如何持续达成呢?只要问问持续性达成财务需求的保障,就打开了战略需求的要冲。
为了确保这些财务指标将来还能够达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架构?什么样的客户类型和分布?资源分配会做什么样的倾斜?会有哪些结构性连续性的活动?或者,需要哪些产品线来支撑所有这些指标的达成?
弄清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让客户自己都会有些吃惊。所以,真正的需求,连客户本人也未必清楚,需要共同来发现。
个人需求就更切题了,本文开头的讨论都是个人需求以及需求的表达。如果说财务需求是公开的,战略需求显得隐蔽,而个人需求就更加私密。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难。
照理说,个人需求是服从组织需求的,至少应该是统一的,否则什么叫齐心?什么叫忠心?也经常听到公司的老板要求下属站在他的角度看公司,这的确是很难的。就像爬山,每个高度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很难要求一个尚在山脚的员工,拥有山顶的视野。
单就个人需求而言,还有两层,一个是角色需求,一个是自我需求,不要混淆起来。角色的需求,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人们往往被眼前的紧急事务所困住,而重要的事情被深埋在忙碌的尘埃中,难见天日。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客户的行动往往是反应式的,是来料加工式的。救火模式,让自己焦头烂额,不堪其苦。
如果客户更加从容,更有计划性和节奏感,那一定是能够把紧急与重要事务截然分开的状态。
每个人都会估计手头的事情,只不过因为了解很多,已经发现了很多枯燥无味,了无新意而已;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构想更新的领域以备将来去进驻。结果,看得见的眼前枯燥无味有竞争,看不见的远处世外桃源却没有wifi可用。这是洞察客户角色的第二个方面。
很多人都会困于现状,在等待未来,因为所有现实的未来,都需要占用现在的资源。如果客户愿意和你分享自己在长短期业务的对接和过渡,那么资源的分类和分配就成了必然的话题,合作也成了靠谱的选择。
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会发生什么事?答案是日程改变,即日常的安排会发生变化。日程最终会发生什么变化,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变化对客户的需求而言,是如何缩短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为此,他会付出什么成本?
需求与需求的表达不同,表达需求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要探询客户需求的领域,从三个层面来入手,即财务,战略与个人。说到个人需求,又有角色与自我需求的不同,而角色需求则更加实际一下,比如紧急与重要的分离,红海与蓝海的对接,现状与未来的过程。最终,客户的日程改变,就不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还需要一个改变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