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站站长“空无”发布《致淘宝用户的一封信》,宣布淘宝网完成了一次重大网站升级,对众多影响用户体验的功能作出了整改。
正如信中所说,这些年淘宝专注于提升手机端用户的体验,而忽视了PC端的产品体验。很多问题被无数消费者反复吐槽过,直到现在才得到解决,包括但不限于:
这些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都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甚至“被迫”使用手机版淘宝。要知道,上班“摸鱼”逛淘宝是以前很多白领的乐趣,现在他们终于能用回来了。
同时,这次改版还恢复了网页版的“淘江湖”论坛,这是淘宝网页版的官方论坛,符合PC用户在大屏幕打字习惯的社区产品,供用户交流经验、反馈意见。
这次淘宝改版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致淘宝用户的一封信》帖子的底下,就有许多用户表达了对改版的认可,也有用户提出了意见,回帖数达240多个。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用户展开了讨论。
其中便有用户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淘宝网页版为何长期受到平台的忽视?的确,要改变以上问题并非难事,为何淘宝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才重新把网页版捡起来呢?
2013年左右,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端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APP。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淘宝等电商平台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在PC时代,上网的成本还是很高的,直到2013年,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只有2亿多人,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还没有网购的经历。
而移动端的出现,让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即可下单商品,网购的门槛大大降低。可以说,移动端是电商巨头杀入下沉市场的重要抓手,因此淘宝当时把重要精力都放在了移动端的开发上。
一定有人会问,开发移动端和网页端并不冲突,为什么不把网页版淘宝也做好一点呢?这就不得不提移动端相对于网页端的另外两大优势。
第一,使用时间更长。淘宝很清楚,用户的消费频率和停留时长是呈正相关的,大部分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远比电脑长,这意味着手机用户有更多的机会打开淘宝下单。况且移动端的链路更短,不像网页端需要打开电脑等一系列操作,更容易形成使用习惯。
第二,易于收集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流行“货找人”,即基于大数据向用户推荐他们可能喜欢的商品。而要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采集用户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而使用手机号登录的移动端更容易实现,因此受到平台强推。
就像某些餐饮店铺为了提高翻台率,故意把座椅设计得不那么舒服一样,淘宝迟迟不改进网页版的功能,可能与引导用户使用移动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用户使用习惯是可以向上兼容的,从PC迁移到手机,远比从手机迁移到PC容易。
那么,为什么平静已久的淘宝网页版,最近又大加改动了呢?这与淘宝整体战略的转变有关。
去年5月,马云在阿里内部一次沟通会上,指出淘宝天猫未来的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淘宝网页版的重启,便是这三个“回归”下的产物。
回归淘宝,自然要完善淘宝的功能,补上网页版这块拼图;回归用户,自然要照顾P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回归互联网,自然要回到淘宝发家的网页版上。
今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长文《致改革 致创新》,提到“过去一年阿里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显然,尊重每一个客户的需求,保障每一个客户的体验,是重回客户价值轨道的必然要求。捡起被丢在半路的网页版淘宝,更是改革中的阿里树立的一面旗帜。
其实横向对比来看,淘宝网页版做得并不算差,因为大多数电商平台的网页端都在沿用过去的版面,很少做出重大调整。甚至有些兴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比如拼多多,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做网页版。
不过,经过升级的淘宝网页版依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网页版商品的评论功能不够完善,依然要登录才能查看全部评论。
此外,淘宝网页版的直播功能也只有官方推荐的几个直播间,无法搜索,也不能互动,依然需要登录才能使用全部功能。
实际上,当下很多“爆款”互联网产品,都十分重视不同设备上的适配。比如抖音网页版拥有手机版的大部分功能,可以照常发评论、看直播等。为了照顾网页端用户,其推荐的大多是横版视频。甚至,抖音还提供了PC客户端供用户下载,考虑得十分周到。
小红书也是一样,存在网页版、PC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多个版本,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网页版甚至还能直接复制文字,某些方面比手机版还好用。
之所以这些从移动端起家的互联网产品大力开发网页版,无外乎是为了更多元化的商业布局。多了一条渠道,便多了一种可能性。
对淘宝而言也是如此,网页版淘宝依然是有开发潜力的,比如正在到来的AI时代中,算力更强的PC可以承载更多的AI功能,网页版淘宝或许能成为其在AI电商时代的入口。
总之,平台和用户是相互成就的,用心对待用户的平台,必将收到用户真诚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