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国际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延宕,世界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面对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大宗化工等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超预期冲击,公司坚定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采取各项针对性的经营措施,优化重点业务板块的布局、同时逐步处置低效资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确保公司整体的稳健运行及平稳转型过渡,积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利润贡献点。
报告期内,在董事会及管理层的领导下,公司按照转型升级的经营战略,结合各个业务板块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经营规划,集中资金与资源,全面聚焦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同时加速对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板块的资金投入与资源布局,并对原印刷包装板块的资产进行相应的处置,进一步加快公司转型,确保公司战略转型在坚实的基础上持续加速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3,115.86万元,同比下降29.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5,053.73万元,同比下降47.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16,398.92万元,同比下降43.01%。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2023年战略调整转型,业务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营业收入规模同比减幅近30%,烟标业务收入比重同比大幅下降,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处于投入成长期及产能爬坡阶段,本报告期尚未贡献利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740,717.77万元,同比下降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571,142.40万元,同比增长2.52%。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新型材料板块的投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和韧性,加大产业投资,提升产品质量和降本增效,并围绕产业链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拓宽延长新材料产业链条,促进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对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至51.57347%,持续深耕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产品主要涉及动力电池、储能隔膜。
为促进博盛新材的提速发展,奠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公司于2023年2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博盛新材之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投资人民币20亿元,在湖南省娄底市、江苏省盐城市建设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以下简称“新能源隔膜项目”)。
报告期内,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娄底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以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盐城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尚在推进过程中,部分投产且处于产能扩张阶段,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投放,公司新能源隔膜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公司也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的投资,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及博盛新材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新材料项目产业化,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南大学签署《无负极钠电池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展“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其合作内容聚焦于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相关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1)开发长寿命无负极集流体技术;(2)宽电化学窗口,宽温域,高稳定的电解液或电解质开发;(3)长寿命正极材料遴选与改性;(4)研制Ah级硬壳或软包无负极电池,开展电芯优化设计研究等。同时,双方将联合申请国家及各级政府主导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共同探索成立新材料项目研究院。该项目的合作已形成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公司已申请一项新的发明专利“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和在无负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该专利技术属于无负极钠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负极金属电池用改性集流体、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集流体具有较为优异的性能,特别是能够适配高面载正极的应用要求,可以和其组装得到高稳定性的无负极钠电池。
同时,公司积极打通产业及供应链上下游,进一步整合资源向新能源综合材料领域转型,全面进入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与合作方紧密合作,投入多款产品的开发,包括复合集流体材料、钠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固态电池基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CCS集成母排结构件等,进一步扩充公司新型材料的产品类别与覆盖面。公司也将依托多年来从事膜类新材料产业所形成的业务布局,以及在膜类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工艺和关键环节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挥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的多重优势,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公司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以博盛新材为核心的新能源新型材料板块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博盛新材正在从膜品供应商向行业内领先的电池包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转型。同时,公司将为未来五年以上的长续赛道储备优质资源,研究更广域的新材料赛道,逐步组建研发团队,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布局,持续推动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重点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使产品研发成为博盛新材未来经营发展的加速器,由此加速拓展公司业务第二增长曲线、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并布局的领域,随着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及其对自身健康意识持续增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扩大,使得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而带动医药制造行业规模不断增长,为医药包装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医药包装行业属于规模效益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自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以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不但对化学原料药审评审批,还需对相关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一并审评,对医药包装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包装材料是医药制剂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配套环节,医药包装材料与药品是配套产品,受下游医药工业的行业趋势和需求特点影响,医药包装行业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为进一步夯实公司大包装产业的基础,公司充分利用集团化和产业链的优势,切入高附加值细分赛道,积极做大做强I类医药包装产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通过对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四家专业I类医药包装公司的并购、以及投资新设东峰首键,已实现对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同时,公司成立东峰药包作为整个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东峰药包将统筹整合上述五家控股子公司,提高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点区域,持续提升东峰药包在大包装产业板块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以东峰药包作为核心,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力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赛道,丰富公司战略版图。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医药包装板块各子公司的投资力度,支持其新厂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充其产能,同时加大东峰药包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与推广,目前已向阿斯利康、费森尤斯卡比等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并已完成日本武田制药的现场审计和基于psci标准的CSR审计、正在进行稳定性测试,与赛诺菲的业务合作已提供样品并试机通过,与施维雅的合作也正在打样过程中,另外与拜耳、默克的业务合作也已完成供应商建档等程序。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并有效贴合东峰药包为客户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的理念,将进一步提升公司I类医药包装产品的产能,以及服务优质客户的能力,助力医药包装业务板块整体的提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助力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子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持原有控股子公司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经营发展的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新设控股子公司重庆东峰首键药用玻璃包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钠钙玻璃、硼硅玻璃等多种药用玻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进一步扩充了公司I类医药包装的产品品类,且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湖南福瑞高端包装印刷智能工厂技改搬迁建设项目”变更为“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二期)”及“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其中“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主体即为控股子公司重庆东峰首键药用玻璃包装有限公司,该项目拟在重庆市涪陵区投资建设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的大型生产基地,投资总额为人民币42,004.86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42,004.86万元。
上述项目的实施,在丰富公司I类医药包装领域产品品类的同时,将有效提升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在医药包装领域的产业布局,从而为公司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提供坚实保障,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印刷包装业务作为公司原先的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继续发挥产业链、生产基地布局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所积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业务板块平稳有序发展,同时结合印刷包装细分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业务板块增长趋缓、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也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择机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对持有的湖南福瑞印刷有限公司、延边长白山603099)印务有限公司、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深圳市凯文印刷有限公司股权的转让,进一步回笼资金为后续重点投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报告期内,公司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湖南福瑞高端包装印刷智能工厂技改搬迁建设项目”变更为“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二期)”及“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
其中,“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二期)”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涂覆隔膜生产水平,巩固子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地位,从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而“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将新增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等重要产品品类,从而基本实现在I类医药包装的全品类覆盖,有效贴合公司为客户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的理念。
以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变更事项,是根据公司制定的“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经营理念所做的相应安排,是公司加速推进向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产业布局,同时也彰显了公司将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业务作为未来发展核心业务板块的坚定决心。后续公司也将全面聚焦到新能源新型材料板块,并加大投资规模及投资强度,力争将控股子公司博盛新材打造成为新能源、储能隔膜领域的头部企业。
2、公司于2022年启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项目,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顾军、陈燕、深圳市博睿创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博昱创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双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熊杰、曾斌、樊华(以下合称“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51.05653%股权。
上述重组项目自启动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积极推动本次重组的各项工作。本次交易历时较长,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和标的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为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报告期内经公司审慎研究并与交易对方友好协商,同意终止本次重组事项,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回本次重组相关申请文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持有博盛新材51.57347%的股权,博盛新材属于公司之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因此上述重组项目的终止对公司及博盛新材生产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不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和科创板六大领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保障。新型材料产业由于其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下,5G、半导体、新能源技术、可降解材料等板块未来发展前景清晰,其中多数行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持续推进,给相关行业上游原材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球市场“绿色低碳”的整体发展趋势,驱动锂电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快速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双碳目标的不断明确,各国新能源政策频出,有力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锂电产业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发展,相关政策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成长和锂电池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张,也为锂电池隔膜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历史性发展机遇。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32.8%,达到176.9亿平米,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达到129.4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达到47.5亿平米。从不同类型隔膜出货量来看,2023年干法隔膜出货量增长明显,同比增速为67.4%,远超湿法隔膜的增速。2023年中国干法隔膜的总体占比增长至26.9%,比2022年提高5.6%,为2014年以来中国干法隔膜出货量占比的首次回升。未来在储能电池隔膜需求的带动下,干法隔膜出货量将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集流体作为锂(钠)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钠)离子电池中既充当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又充当其电子流的收集与传输体。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制造成本以及更强的兼容性。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迭代和下游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根据GGII预测,2023-2025年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119/1416/1805GWh,虽然PET/PP复合铜箔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众多下游膜材厂商和电解铜箔供应商已积极布局复合铜箔产能,且部分已进入产品送样阶段。未来复合铜箔的渗透率将有望持续提升。国泰君安分析认为,假设2023-2025年复合铜箔全球锂电池领域渗透率分别为2%、5%和12%,复合铜箔的平均售价分别为6.2元/平米、5.9元/平米、5.6元/平米,则预计到2025年复合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30亿平米、对应市场规模约为168亿元。
新型材料业务的发展依托于企业长期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淀,公司新型材料业务以全资子公司广东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实施主体,其中鑫瑞科技在传统基膜业务的基础上,深入拓展新能源、高阻隔、可降解材料相关领域,并与行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研发、产能提升、客户积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优势,未来也将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产能、提升市场占有率,沿着新能源、高阻隔等具备高成长性的赛道进行布局,加速业务转型,形成新的利润贡献点。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博盛新材专注于干法隔膜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报告期内随着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娄底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以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盐城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尚在推进过程中,部分投产且处于产能扩张阶段,新增产能持续投放、产品出货量稳定增长,隔膜产品的交付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博盛新材研发团队在传统基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深加工的涂覆隔膜,不断钻研涂覆生产的关键装置设备技术,目前相关涂覆产品已导入量产,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此外,博盛新材生产团队对生产工艺及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单线产能持续提升,并提高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有效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依托在技术、质量与客户等方面所积累的优势,重点发展膜类新型材料业务,优化新能源新型材料板块的产品结构。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并布局的领域。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其发展进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2023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国家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等诸多方面做出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多个医药医疗行业相关的“十四五”规划,随着药品审评体系不断健全与优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常态化、政策推进新药商业化进程,国家对医药行业及药品包装行业的监管日趋规范与严格,叠加医疗反腐相关政策的推出,未来存在进一步提高医药包装企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的可能,为医药及医药包装行业发展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推动行业向创新驱动转型,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利润总额3,473.0亿元。中长期来看,在高质量、高层级的供需作用下,随着医药行业格局优化与产业升级的不断加深,医药制造行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未来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公司已成立东峰药包作为整个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旗下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子公司的统筹管理,整合各公司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业务,进一步提升在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有效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点区域,持续提升东峰药包在大包装产业板块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医药包装板块各子公司的投资力度,支持其新厂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充产能、提升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向高毛利类的产品发力,提振该板块的整体毛利、净利水平,同时,依托东峰药包的产业平台化管理及品牌效应积极拓展外资药企客户,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业规模,促进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提速发展。
公司烟标印刷包装业务是印刷包装行业的细分子行业之一,作为卷烟产品定位、品牌宣传的重要载体,烟标产品的生产相比较其他印刷包装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高稳定性、大批量、多批次、高精度、高防伪和环保性强等特点,在印刷设备、设计工艺、环保水平等方面对比其他印刷包装细分行业有着更高的要求,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作为下游烟草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烟标印刷包装行业发展与烟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卷烟产量约为24,427.5亿支,同比增长约为0.4%,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但受烟草客户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及招投标政策的影响,烟标印刷包装行业也在持续进行行业调整。基于烟标印刷包装细分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业务板块增长趋缓,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公司也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择机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并积极布局其他各类社会包装及2C端的印刷业务,不断加强印刷包装板块的产品多样性和覆盖广泛性。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涵盖新能源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印刷包装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产品涉及新能源隔膜、PET基膜、PVA高阻隔膜、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个产品品类,已形成以I类医药包装、印刷包装产品为基础,加速转型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的业务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快速加大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资金投入与资源布局,培育新的利润贡献点。
新能源新型材料方面,公司根据现有产能规划、年度销售目标、客户订单周期,制定整体的年度、半年度、季度及月度生产计划,并在每季度末根据下游市场反馈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库存管理,实行“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同时,采取自动化生产线提升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及一致性,从而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成品产出效率。后续公司也将依托核心竞争优势,持续开发优质下游客户资源,并通过新项目的投产完成产能爬坡,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及产品交付能力,加速公司转型升级。
I类医药包装业务方面,主要经营模式是在通过对公司资质、体系、生产现场等方面的考核后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并通过产品打样、报价及与其他供应商的技术及产能的综合评定获取订单,按照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其中药包材产品在正式供货前还需要与制药企业进行产品关联申报,完成关联审评审批备案。在医药包装业务的经营过程中,不断拓展开发优质客户是经营模式的核心。公司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客户经营模式,实现“一个客户、多种产品”多次高频的交叉式销售,在提升客户稳定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利润水平的持续优化。
印刷包装业务方面,主要基于印刷行业的下游企业目前广泛实施的招投标政策,通过参与下游企业组织的招投标获取订单,并按照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公司产业链的布局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有效满足集团内部对于印刷包装生产原料的需求,而且形成了规模化的对外销售,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快速加大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资金投入与资源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增加新赛道、培育新的利润贡献点。
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已实现对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控股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续通过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分别在湖南娄底、江苏盐城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博盛新材隔膜业务的产能,力争将博盛新材打造成为干法隔膜行业的头部企业,并持续优化其产品结构,强化其研发能力,实现技术驱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博盛新材与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务、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已初现雏形。此外,公司与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合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及各类高附加值涂布隔膜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不断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链的布局。未来公司将基于隔膜产品,逐步拓展其他综合材料产品品类,同时有效提升在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化前沿应用方面的研发能力,力争在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方面,公司通过对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四家专业I类医药包装公司的并购、以及投资新设东峰首键,已实现对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基本完成I类医药包装的全品类覆盖。同时,公司成立东峰药包作为整个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东峰药包将统筹整合上述五家控股子公司,提高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点区域,持续提升东峰药包在大包装产业板块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发力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赛道,进一步丰富公司战略版图。
公司在通过收购、全资新设、合资控股、参股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于重点领域投资的同时,也在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此实现对于核心业务领域的聚焦,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的拓展空间,形成产业板块布局的优势。同时、公司也将为未来五年以上的长续赛道储备优质资源,研究更广域的新材料赛道,逐步组建研发团队,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布局,并与高等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重点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
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博盛新材以广东深圳为研发运营总部,以湖南娄底、江苏盐城两大生产基地为依托,并与公司全资子公司鑫瑞科技在广东汕头的生产基地形成有效的协同发展,形成华南、华东两大生产研发中心的区域化布局,在新能源电池隔膜材料行业具备相应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将结合产学研资源优势,进一步向其他新型材料领域加大投资,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新材料项目产业化,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提高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化前沿应用方面的研发能力。
医药包装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在贵州、重庆、江苏拥有了五处I类医药包装产品的生产基地,有效实现在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进一步提升规模化供货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的产业板块协同效应。
公司印刷包装业务以在汕头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汕头东峰博盛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在广东、云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建立了区域性生产基地,配套服务当地客户,实现了有效的生产调度、资源配置与管理协同。
全国性的生产基地布局,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团总部的统筹协调,以点带面,将各个生产基地的区域优势整合为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个生产基地开发当地及周边客户,拓展新的细分业务,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新能源新型材料板块方面,博盛新材为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海辰储能、鹏辉能源300438)、星恒电源、正力新能等客户供应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隔膜产品,其客户均为行业内主流企业且双方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需规模均在不断扩大,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及良好的业绩输出空间。随着博盛新材产能的逐步扩充,公司将会逐步覆盖国内更多主流的电池生产厂商,并进一步扩大原有客户交货量。目前,诸多新客户的开拓也正处于验证和导入阶段,后续将针对隔膜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深度开发。公司全资子公司鑫瑞科技膜产品的应用范围也已拓展至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博盛新材隔膜产品的客户则直接为新能源电池厂商,后续博盛新材可在对行业下游市场趋势分析、客户开拓和认证等方面与鑫瑞科技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协同共享。未来产能和交付能力大幅提升后,公司也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开发更多的优质客户,进一步夯实客户资源优势。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板块方面,目前千叶药包、首键药包、东峰首键、华健药包、福鑫华康等下属控股子公司与北京科兴中维、北陆药业300016)、北京卓诚惠生、远大生物、上海联合赛尔、正大天晴、汉森制药002412)、复星医药600196)、上海上药集团、民海生物、鱼跃医疗002223)、丽珠集团000513)、以岭药业002603)、东瑞制药、同济堂、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太极集团600129)、好医生药业集团、步长集团、苏中药业、葵花药业002737)、一洋制药、康泰生物300601)、康弘药业002773)、海正药业600267)、昆药集团600422)、北京同仁堂600085)、华润三九000999)、海力生制药002393)、金陵药业000919)、修正药业、香雪制药300147)、天津武田药品、济川药业600566)、汇仁药业、新疆维吾尔药业、葫芦娃605199)药业、桂林三金002275)药业、康恩贝600572)、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安邦制药、精华制药002349)、山东鑫齐药业、华兰生物002007)、海天制药、辅仁药业、药友制药、阿斯利康、费森尤斯卡比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品牌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将加大产能投入和升级产品结构。
优质的客户资源有助于公司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为业务板块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公司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统筹汇集技术研发领域的人才及资源,并成立无锡创新研究院,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的综合研发实力。
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博盛新材的技术团队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生产方面深耕细作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专业积累和实践经验,并在锂电池隔膜干法生产工艺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同时博盛新材在干法隔膜高强度、造孔技术、薄型化、双层/三层结构、涂覆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持续进行研发布局,通过自主研发材料特性、深究工艺技术流程,可精细化调控制造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定制化的产品需求。目前,博盛新材已形成薄型化单层隔膜、大容量动力隔膜、高强度三层共挤隔膜等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体系,已实现对自主研发的12-14μm三层共挤隔膜产品的量产和销售,且6μm、8μm、9μm、10μm的产品具备研发生产能力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同时,基于行业发展和下游客户的需求,公司已经研制出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隔膜产品并进行客户前期运用的相关测试,并且博盛新材研发团队在传统基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深加工的涂覆隔膜,并对涂覆生产的关键装置设备技术不断钻研,目前相关涂覆产品已导入量产,形成增长新动能。博盛新材自主研发的三层共挤隔膜产品具有轻量化和抗褶皱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容量、高循环寿命、低成本并兼顾安全性等要求,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隔膜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先发优势。此外,公司已经与国内一些设备厂商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合作,其中也达成了独家销售的相关约定,所以在设备方面能够快速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完成进一步的深度研发,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加精细的产品。博盛新材现有技术研发人员汇集了来自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韩国SamsungSDI能源研究所等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专业人才,公司也将继续坚持自身竞争优势,积极研发电池隔膜的先进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且结合在锂电池隔膜行业拥有的扎实技术基础,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入选参编了《干法单向拉伸锂离子电池隔膜》、《钠离子电池隔膜》两项团体标准,并参与编著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教材。
此外,公司与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合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及各类高附加值涂布隔膜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也在持续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公司的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均以新型复合材料为基材,目前复合铜箔、复合铝箔项目持续推进中,送样产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制备,样品已送至下游头部电池企业进行测试。为加快公司复合集流体业务的发展,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项目升级达成合作,共同攻克复合集流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提升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
I类医药包装板块方面,各控股子公司也正在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其中首键药包与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型药用瓶盖等医药包装先进技术,并和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学院开展合作,着力攻克自动智能连线和视觉检测技术,提升对药包生产质量的高效把控,助力工业生产实现智能化升级;华健药包已拥有12项“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注册证(I类)”,与众多医药上市公司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集团化管理模式,引导医药包装板块各控股子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整体竞争力并着力加快“东峰药包”在高端医药包装细分领域的产业布局。
公司持续关注重点业务板块的技术发展路径与行业前沿技术,加快在新能源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与中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均开展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全力推动专项技术研究并促成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
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对板块内子公司及重点项目的投资,优化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加速公司向高景气赛道转型。
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的核心经营主体,报告期内,公司于2023年9月通过受让陈燕持有的博盛新材4.36%的股权,对博盛新材的持股比例由47.21347%提升至51.57347%,从股权层面进一步强化对于博盛新材的管控,有助于保持博盛新材内部治理结构的长期稳定。
为促进博盛新材的提速发展,奠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博盛新材主要客户的需求,公司于2023年2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博盛新材之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投资人民币20亿元,在湖南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以下简称“新能源隔膜项目”)。
报告期内,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娄底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以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盐城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隔膜项目尚在推进过程中,部分投产且处于产能扩张阶段。设备投产进度方面,拟新增产线的核心流延设备和拉伸设备均已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正常推进设备安装调试及交付工作,扩产进度与整体规划进度基本保持一致。上述新增产能的持续投放,使隔膜产品的供应交付能力得到稳定提升,进一步保障了客户订单的需求。博盛新材目前拥有较为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与良好的行业口碑,产品得到下游市场客户的广泛认可,在干法隔膜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根据EVTank数据显示,在干法隔膜企业中,博盛新材2023年出货量排名已进入前四位。未来随着博盛新材隔膜产能的逐步增加,博盛新材在干法隔膜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博盛新材生产团队对生产工艺及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单线产能持续提升,并提高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有效提高了产品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博盛新材研发团队在传统基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深加工的涂覆隔膜,不断钻研涂覆生产的关键装置设备技术,目前相关涂覆产品已导入量产,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另外,博盛新材研发团队为降低供应风险,也积极推动开发国产原材料的使用,报告期内已完成2款国产原料的开发并导入产线款国产原材料批量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进一步提升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资金实力,有效匹配上述项目建设及产能扩充的资金需求,顺利推进湖南博盛、盐城博盛新项目的投产实施,报告期内公司同意由博盛新材对其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增资人民币1.2亿元,增资完成后湖南博盛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8,000万元增加至人民币2亿元;同意由博盛新材对其全资子公司盐城博盛增资人民币2亿元,增资完成后盐城博盛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亿元增加至人民币3亿元。
在以自有资金支持博盛新材及下属子公司提速发展的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湖南福瑞高端包装印刷智能工厂技改搬迁建设项目”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其中一个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二期)”,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35,900.63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32,459.28万元,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涂覆隔膜生产水平,巩固子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地位,从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新型材料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板块,报告期内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生产基地的扩产稳步推进,并通过对湖南博盛及盐城博盛的增资,为其后续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报告期内,由于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为保证市场份额,博盛新材阶段性地调整了产品销售价格,加之目前处于投入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博盛新材当期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博盛新材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107.9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与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合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设在汕头和苏州两地,专业从事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及各类高附加值涂布隔膜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不断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布局。目前,公司也在持续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公司的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均以新型复合材料为基材,目前复合铜箔、复合铝箔项目持续推进中,送样产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制备,样品已送至下游头部电池企业进行测试。同时,为加快公司复合集流体业务的发展,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项目升级达成合作,共同攻克复合集流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提升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
作为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板块的另一主要经营主体,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广东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对其基膜业务进行了策略性调整,鑫瑞科技提高了基膜回收造粒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库存管理,并增强了差异化产品的销售力度,同时积极推动与本地客户的业务合作,从而有效提升了基膜产品的销售。在功能膜业务领域,鑫瑞科技致力于拓展高性价比订单和差异化改色车衣市场,进一步开拓了公司改色车衣的销售渠道以及车厂投标业务。
报告期内,鑫瑞科技控股子公司汕头市鑫瑞奇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PE单材结构的可持续食品级包装袋,单一材质包装袋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通过优化组合,具有保鲜、防护效能,能够有效降低内装物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损坏和变质,且包装袋使用完毕后可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进行回收利用,顺应国内外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目前该包装袋已应用于果汁产品的包装。
鑫瑞科技及鑫瑞奇诺于2022年在汕头市濠江区启动新型功能膜材料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3亿元(暂定),引入新的生产设备,生产、研发及销售新型功能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单材化PE膜产品(MDO-PE基膜等)、镀氧化铝膜及涂布膜等产品。报告期内该项目持续推进,已完成PE高阻隔膜项目镀氧化铝设备基础工程、公用工程建设和设备的整机安装工作,目前镀氧化铝设备已经进入验收试产阶段,并开始对外送样,并同步推进PE吹膜线项目的土建建设与设备安装工作。该项目将结合在工艺、涂料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基于可循环高阻隔材料的核心产品体系,项目实施完成并达产后,公司新型材料业务在高阻隔产业链上的纵深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对基膜生产、涂布工艺、镀氧化铝工艺等多个核心工艺环节的全面覆盖,技术壁垒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公司将充分依托博盛新材在电池隔膜领域的技术积累、客户优势和团队优势,有效扩充其产能及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优质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并抓住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优化在电池隔膜及其他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产能布局,从而保证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的持续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将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鑫瑞科技及鑫瑞奇诺新型功能膜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引导鑫瑞科技及鑫瑞奇诺加强产品转型升级,在持续做好传统基膜业务经营发展的同时,积极向新能源、高阻隔、可降解材料等前沿材料领域进行深度拓展。
为进一步夯实公司大包装产业的基础,公司充分利用集团化和产业链的优势,积极做大做强I类医药包装产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通过前期对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四家专业I类医药包装公司的并购、以及报告期内投资新设东峰首键,已实现对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
为进一步扩充产能、提升市场份额,控股子公司首键药包拟投资人民币4亿元在重庆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华健药包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福鑫华康拟投资人民币1.2亿元在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控股子公司东峰首键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报告期内上述项目均在持续推进过程中。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控股子公司东峰首键经营发展的需求,调整优化其投资计划,并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湖南福瑞高端包装印刷智能工厂技改搬迁建设项目”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其中一个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42,004.86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42,004.86万元,项目的实施是公司在I类医药包装领域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等重要产品品类,公司由此基本实现在I类医药包装的全品类覆盖。
在支持各个控股子公司加速发展的同时,为实现公司I类医药包装产业的有效协同,公司成立东峰药包作为整个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东峰药包将整合上述五家控股子公司,提高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点区域,持续提升东峰药包在大包装产业板块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发力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赛道,进一步丰富公司战略版图。
报告期内,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除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建设外,也将开发外资药企客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向阿斯利康、费森尤斯卡比等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并已完成日本武田制药的现场审计和基于psci标准的CSR审计、正在进行稳定性测试,与赛诺菲的业务合作已提供样品并试机通过,与施维雅的合作也正在打样过程中,与拜耳、默克的业务合作也已完成供应商建档等程序。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并有效贴合东峰药包为客户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的理念,取得了越来越多高质量客户的青睐。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包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71,235.48万元,同比增长22.39%。
印刷包装业务作为公司原先的主要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在下游烟草行业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公司一方面继续发挥产业链、生产基地布局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所积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业务板块整体的有序发展;同时由于印刷包装细分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业务板块增长趋缓,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公司也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择机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
报告期内公司终止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东风股份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并将该募集资金专户的节余募集资金扣减尚待支付的该募投项目尾款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此外,公司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湖南福瑞高端包装印刷智能工厂技改搬迁建设项目”变更为“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二期)”及“东峰首键年产65亿只药用玻璃瓶生产基地项目”,加速向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转型升级。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终止及变更,是公司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所做的统筹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集中,加速公司转型升级,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对持有的湖南福瑞印刷有限公司100%股权、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100%股权、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59.641%股权、深圳市凯文印刷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加速推进产业板块的转型升级,并进一步回笼资金为后续重点投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023年,公司烟标产品合计对外销售161.67万大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08,297.16万元。
为实现技术引领发展的新发展格局,公司一直将技术研发工作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子公司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个重点合作研发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南大学签署《无负极钠电池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展“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其合作内容聚焦于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相关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1)开发长寿命无负极集流体技术;(2)宽电化学窗口,宽温域,高稳定的电解液或电解质开发;(3)长寿命正极材料遴选与改性;(4)研制Ah级硬壳或软包无负极电池,开展电芯优化设计研究等。同时,双方将联合申请国家及各级政府主导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共同探索成立新材料项目研究院。该项目的合作已形成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公司已申请一项新的发明专利“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和在无负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该专利技术属于无负极钠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负极金属电池用改性集流体、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集流体具有较为优异的性能,特别是能够适配高面载正极的应用要求,可以和其组装得到高稳定性的无负极钠电池。此外,公司也正在积极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电解质等相关电池核心材料。
报告期内,为加快公司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项目升级达成合作。根据协议约定,公司与北自所在长期于动力电池隔膜生产线合作的基础上,达成进一步的全方位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攻克复合集流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及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下属无锡创新研究院,聚焦可持续绿色包装发展趋势,围绕“降解、循环、回收”方向,分别开展了“功能性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PLA)新材料”、“可食性包装新材料”、以及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了“功能性可持续包装新材料”三个项目,其中“功能性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PLA)新材料”项目已完成项目技术路线调研以及资源配置工作;“可食性包装新材料”项目已完成技术路线调研、材料预研工作,并研发出可食性包装膜产品;“功能性可持续包装新材料”项目通过联合实验室建设,借助江南大学先进实验条件和高端人才资源,利用各类天然提取物对涂层材料进行改性,成功开发出系列高阻光包装材料、实现紫外全波段高屏蔽,通过界面仿生技术、成功开发高界面强度、耐水煮/蒸煮高阻隔涂层,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开发出系列高阻水新材料。目前已形成覆盖高阻氧、高阻水、高阻光、耐水煮、耐蒸煮、抗菌、保鲜、防雾等各类功能性材料在内的成体系高端材料国产化替代并通过控股子公司鑫瑞奇诺实施市场转化。
除上述重点合作研发项目外,报告期内公司也结合各个控股子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研发工作下沉至各个控股子公司实施,开展了以下研发项目:
(1)新型材料方面,控股子公司博盛新材组织实施完成了“干法隔膜高速流延、拉伸技术开发”、“超薄型高强度10微米隔膜技术开发”、“干法隔膜涂层技术开发”、“高速流延技术开发”、“干法隔膜超高效流延技术开发”等项目。
全资子公司鑫瑞科技组织实施完成了“高光复合纸连线工艺开发”、“PET在线预涂技术开发”、“普通类电化铝色相稳定性的研究与管控”、“印刷型全息定位电化铝预研项目”等项目,另外“高档拉线膜开发”、“超低雾度高清晰基膜开发”、“阻燃PET薄膜开发”、“高性能可回收软包装聚乙烯薄膜开发”等项目也处于持续推进中。
(2)I类医药包装方面,控股子公司千叶药包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实施了“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容器制备及成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控股子公司首键药包与其全资子公司重庆首瀚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师范学院合作实施了“基于高性能防划伤药用铝塑组合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控股子公司华健药包与河海大学合作实施了“基于专用水性版辊印刷技术的研发”项目。
(3)印刷包装方面,公司推进完成了“胶印减酒精印刷技术研发”、“纳米级UV数字喷墨油墨及印刷适应性技术开发”、“浅色印刷色彩稳定性控制技术开发”等项目,并与北京印刷学院合作推进了“全息纸张及其印刷品色差测量和目视评价技术研发”、“数码印刷技术研发”、“数字烫金油墨及适应性技术研发”、“印刷后工序智能化技术开发”、“柯美喷头维护保养技术研究”等项目。
全资子公司东峰科技组织实施了“浅色印刷色彩稳定性控制技术开发”、“印刷品防倒头、防混淆技术研发”、“低VOC凹版印刷技术研发”、“胶版印刷品质量提升技术开发”、“基于柯美KM1800i喷头的纳米级UV喷墨墨水及数字印刷技术研发”等多个项目。
控股子公司陆良福牌组织实施了“凹印减风RT0及余热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开发”、“防止UV逆向光油盒包装产品开盖痕线反折爆墨工艺技术研究”、“改善产品印刷表面摩擦系数稳定性和客户上机适应性研究”、“包装袋印刷面抗磨损性能检测装置研究”、“厚卡板纸压痕易爆裂问题研究”等多个项目。
上述研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技术壁垒,有效提升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共新增申请包括新型材料、医药包装、印刷包装等方面在内的专利合计4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合计申请专利594项,其中发明专利151项、实用新型专利386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12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实用新型专利364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
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44项。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合计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27家、参股公司8家,另与天图投资及相关方共同发起设立“成都天图天投东风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天图东峰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两只消费投资基金、以及与湖州赛泽基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杭州斯涵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一只股权投资基金。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从集团层面进行了整体统筹,结合各个主要业务板块的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两个核心业务板块的投入,同时择机对低效资产进行了处置,进一步提升业务的聚焦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提速,增强后续发展的潜能和韧性。
2024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国民总收入1,25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上涨0.2%,物价运行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3%,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了超预期因素的冲击,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扩内需、强信心、促消费、强产业、促投资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巩固和增强。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新型膜材料行业的发展,依托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下游应用拓展则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性薄膜品种日益增加,性能加速升级,且国产替代能力逐渐提升,新型膜材料在电子、建筑、交通、食品、医药等下游领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从低端市场日益向中高端市场延伸,预计将开辟更大的市场应用空间。
新能源赛道作为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等领域。
得益于全球节能减排趋势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中国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定调了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5项战略发展任务;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表示支持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从技术、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发展格局并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至“十四五”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电池相关产业给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了从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覆盖各个方面且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储能型锂电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终端应用”融合创新的能源电子产业链逐步加快发展步伐,锂电、光伏等领域骨干企业加强合作,光储一体化建设加快。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之下,锂电池产业链内的企业创新意愿强烈,持续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新技术突破持续发生。随着动力及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带动隔膜行业景气度向上,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为1,550GWh,按照每GWh隔膜需求为1,500万-1,600万平米计算,预计将有超过232.5亿-248.0亿平米锂电隔膜的需求,行业整体预计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高阻隔包装是伴随食品工业的需求升级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作用主要是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包装内部,以对食品起到保质、保鲜、保风味、延长存放时间等作用,之后其使用进一步延伸到化工、医药、电子等领域,用于阻隔内装产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发生氧化、受潮、光照、辐射等影响,保证其性状的稳定,同时考虑到运输、存储等要求,还需具有较强的抗拉伸、抗穿刺强度等特性。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传统的硬性包装已逐步被创新的软包装解决方案取代。随着我国软包装行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软包装产品向更加轻量化以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根据Smithers市场报告《2024年软包装的未来》预测,到2024年软包装行业将继续增长,年增长率为3.3%,到2024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2,690亿美元。受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包装使用单一材料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软包装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安全、健康、环保”是未来软包装行业的发展方向,高性能、低成本、绿色环保的产品开发成为市场主流需求。PVA涂布高阻隔薄膜即聚乙烯醇高阻隔复合膜,其对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及氢气都具有优秀的阻隔性,阻氧性能可与玻璃、铝箔、镀氧化硅薄膜和镀氧化铝薄膜相媲美,而PVA的透明性、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氧气阻隔性等性能出众,且可回收再生利用,燃烧时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产生其他有害于环境及人体健康的物质,无污染,所以在食品、有机溶剂、生物医药等包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PVA涂布高阻隔膜因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且符合环保要求,目前已成为我国高阻隔膜市场上主流产品之一,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在食品、医药包装工业中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国内聚酯薄膜(PET)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聚酯薄膜(PET)作为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在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聚酯薄膜市场的发展,还受到环保意识的推动,聚酯薄膜相较于传统塑料材料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能耗,更加环保且可持续,聚酯薄膜在替代传统塑料包装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功能基膜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聚酯薄膜PET基膜产能平稳增长,2022年产能达到58.1万吨,并预计2023年中国PET基膜产能将达62.9万吨、2024年将达到64.5万吨,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并布局的领域。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其发展进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元,中长期来看,在高质量、高层级的供需作用下,随着医药行业格局优化与产业升级的不断加深,医药制造行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行业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在国民健康与经济运行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多个医药医疗行业相关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规范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工信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制剂、原料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品、辅料包材、制药设备、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发展进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产业是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及其质量对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安全意义重大。受下游需求的驱动,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细分包装产业。
根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到2035年我国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原创新药和“领跑”产品增多,成为世界医药创新重要源头。随着国家鼓励研发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同时医保政策也向创新药倾斜,集采带来的降价风险等倒逼医药企业改革创新,行业创新研发能力将不断增强,未来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将是医药企业脱颖而出的主要途径。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达1,427.6亿元,同比增长5.08%;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2025年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为8%,到2025年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765亿元,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下,我国医药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加快,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大型药企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攀升,药品技术含量及品质不断提高,对医药包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加之近年来国家医药包装的审批制度向关联审评审批转变,为避免昂贵的试错成本,制药企业客观上需要选择优质的医药包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注册并参与审评,综合实力较强、技术水平领先、质量更有保障的医药包装企业竞争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及药品包装行业的监管日趋规范与严格,以及医疗反腐政策的推出,未来存在进一步提高医药包装企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的可能,从而推动行业加速进行技术创新、品质升级、集中度提升,有利于行业内领先企业提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烟标印刷行业自身并无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烟标产品作为卷烟的包装辅料之一,行业发展与下游烟草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关。同时,随着卷烟产品品牌结构不断升级,烟草客户对烟标产品的防伪技术、环保要求、设计与品牌传达力要求日益提高,烟标生产企业的经验与资质、研发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愈发重要,叠加国家环保政策等监管体系趋严的影响,部分落后产能或无法达到监管要求、满足烟标印刷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将被淘汰;另一方面,受烟草客户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及招投标政策的影响,烟标印刷包装行业也在持续进行行业调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对于烟标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业务板块整体经营承压。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战略方向进行发力,在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核心板块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并进一步提高对于核心业务的聚焦度,集中资金与资源确保核心业务板块的提速发展:
新型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将主要围绕新能源、储能及高阻隔等细分领域材料产品持续进行投入,同时公司将为未来五年以上的长续赛道储备优质资源,研究更广域的新材料赛道,逐步组建、收购研发团队,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布局,并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重点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加速培育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医药包装业务方面,公司下属各家I类医药包装子公司将加快推进各个新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客户结构,提高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每个药包板块子公司都将在其领域深挖供应链纵深,公司也将依托东峰药包这一核心战略平台进行整合,持续寻找新的并购标的,通过并购或自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和提升产业规模。
公司将集中资金与资源,统筹推进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娄底市、江苏省盐城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的落地实施,通过两个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加速博盛新材产能扩张,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需求,以研发为抓手,协助客户解决行业内的技术难点、品质痛点,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深度沟通磨合,组建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进一步夯实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此外,公司将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加快全资子公司鑫瑞科技向高景气、高估值水平赛道转型,以PET基膜业务为基础,向PVA高阻隔、高阻氧膜等细分领域及高附加值产品进行投入,并与优质院校、科研机构展开产学研合作,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重点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努力培育新的利润贡献点,实现新产业300832)方向的市场化落地。
3、加快医药包装板块子公司新项目的建设,打造“东峰药包”医药大健康品牌;
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化和产业链的优势,积极做大做强I类医药包装产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的行业并购及投资,目前公司在I类医药包装领域已实现对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
公司将支持控股子公司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东峰首键新项目的落地推进,通过新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优化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东峰首键在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产业布局,为其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提供保障,并通过集团化管理赋能、进一步提升其经营效益。
公司将以东峰药包作为医药包装产业的核心战略平台,做好前期并购及新设的五家医药包装控股子公司的统筹管理,提高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积极打造“东峰药包”作为公司医药大健康的品牌,此后将战略重心逐步向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板块倾斜,在不断寻求新的收并购标的的同时,积极组建、孵化专业团队,吸纳优秀人才,逐步与各大医学院校探讨产、学、研等深度合作模式,实现产业化落地。
根据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规划,后续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板块,并适时对于部分不符合战略规划的业务及资产进行优化处置,加速资金回笼,为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等重点板块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消费投资基金已进入退出期,公司将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接下来公司也会将获得的投资收益用来进一步加大对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业务板块的投资,加快公司转型升级。
2024年,公司将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发展理念,在前期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趋势,通过以下措施,在聚焦核心业务板块的同时、沿着更优质的赛道广域布局,加快公司战略转型升级:
(1)新型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将全力支持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娄底市、江苏省盐城市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后续的落地实施,通过两个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加速博盛新材产能扩张。
结合新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博盛新材的产能也将得到释放,依托产品质量及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在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的同时,博盛新材也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综合研发实力,持续完善产品品类,并开发新的客户,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加速从膜品供应商向行业内领先的电池包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公司以控股子公司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将持续推进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及各类高附加值的涂布隔膜的研发,不断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布局,加快公司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
同时,公司将通过全资子公司鑫瑞科技继续加大对新能源、高阻隔领域的投入,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终端客户功能化需求,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相关产品的应用场景,加大新品种、新应用的研发,进一步切入新能源供应链体系,以及高端食品、药品包装领域。
此外,公司也将继续寻求通过并购、参股、自建等多种投资方式合理完善产业布局,并通过产品供应、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实现深度绑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2)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业务方面,公司已在集团层面成立新的一级部门“集团药包事业部”,并新设全资子公司汕头东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作为该业务板块的整合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已设立的“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核心战略平台的投入力度,以“东峰药包”为核心从法规政策、技术研发、运营质量、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为旗下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东峰首键的发展赋能,为“东峰药包”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将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培育成为公司支柱板块之一。
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目前处于产能扩张的关键周期,控股子公司首键药包拟投资人民币4亿元在重庆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华健药包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福鑫华康拟投资人民币1.2亿元在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控股子公司东峰首键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报告期内上述项目均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公司也将为控股子公司上述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上述新建项目的平稳落地,进一步提升整体经营规模,提振该板块的毛利、净利水平。
在产品品类不断扩充、产能加速释放的同时,公司也将持续打造“东峰药包”的整合平台及全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多种药包材产品集“设计—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服务,并致力于医药包装产业链的“专精特新”,提升客户合作信心及合作战略上限,以此拓展优质药企客户,并进一步提升外资药企客户占比,优化医药包装客户结构。
(3)印刷包装业务方面,公司将以全资子公司汕头东峰博盛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依托在其他省份已建立的区域性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提升生产调度、资源配置与管理协同水平,优化集团化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同时也将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继续对业务板块相关低效资产进行处置,加速资金回笼用于核心业务板块的投入。
(4)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下属无锡创新研究院将根据研发路径持续推进各个重点项目,博盛新材也将在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将围绕新能源、高阻隔、可降解等多个重点领域,将研发工作下沉至各个控股子公司进行针对性地开展,并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全力推动专项技术研究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
随着公司“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战略的持续推进,对于公司的集团化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业务涉及多个板块、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资产分散、涉及面广等实际情况,公司从多个方面优化了集团层面的管理架构,首先新设了分管新能源板块的集团副总裁岗位,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子公司的统筹管理;其次在集团层面成立新的一级部门“集团药包事业部”,加强对“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的管控。通过以上管理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对于新能源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管理,后续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对于新型材料、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核心板块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将不断优化集团管理模式,从集团层面加强对核心业务板块的管理管控,此外公司也将通过吸收合并、股权转让、注销等方式对部分低效资产及相应的经营主体进行整合与剥离,切实把内部管控工作提升到集团革新发展和公司治理的全局中去思考谋划,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部门及岗位设置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集团化管理体系运行顺畅、组织结构整体高效,通过集团化管理为下属子公司的发展赋能。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随着公司业务板块的拓展和子公司数量的增加,加上公司在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板块的提速发展,公司对于高层次管理人才、业务人才、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显现。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公司战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