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累计销售1000万台单反相机的品牌并不是佳能或者尼康,也不是已经逝去的美能达,而是宾得。是不是很惊讶?没错,宾得拥有非常辉煌的过去,但如今在微单相机的时代,宾得依然还在坚守着单反相机,成为了小众品牌。今天我就来讲讲宾得是历经坎坷,但不屈不挠的故事。

  宾得从诞生之初开始就命途多舛,创始人梶原熊雄在创业的第17个年头英年早逝,负责相机/镜头业务的松本三郎接替梶原熊雄,成为旭光学接班人。1945年美军轰炸,又把宾得工厂夷为平地。次年松本三郎带领团队重头来过重新建立工厂重新生产望远镜。

  之后的几十年里,宾得总算是顺风顺水,一路研发出日本第一台35mm胶片单反相机,并在日本/荷兰上市。1981年更是成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0万台单反相机的品牌。在此期间,有个靠着跟随宾得脚步成长起来的影像品牌,叫做理光。

  问题出在了2000年。“旭”光学在2000年宣布开发一台全画幅数码单反,据传内部编号为MR-52。这款相机的工程样机后来在2001年得到公开展示,它基于胶片单反MZ-S机身打造,因此往往被大众称为MZ-D。这台全画幅数码单反用的是飞利浦的600万像素全画幅CCD传感器,同样用这块传感器的还有康泰时N Digital。熟悉单反历史的都知道,康泰时N Digital由于传感器故障问题最终销量惨淡,母公司京瓷更是被拖累到退出了相机市场,所以使用同款传感器的宾得也相当悲剧,最后放弃了全画幅数码单反计划。

  也正是这次失败,宾得对全画幅单反相机的开发始终有点阴影存在,导致宾得在后来的产品开发方面全面落后于佳能、尼康、索尼。等宾得捣鼓出第一台数码单反*ist D的时候,佳能都已经发布EOS 5D了,你说是不是节奏慢了太多了?

  更大的问题出现在了2007年。2006年宾得总裁宣布与光学玻璃制造大厂豪雅(HOYA)合并,但该合并案在股东的反对下失败。 2007年豪雅强行并购掉了宾得,然后做了三件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事情。

  1.将宾得传家宝——镀膜技术拿走,给自己家的滤镜安排上。从此豪雅的滤镜品质突飞猛进,成为全球顶级滤镜品牌。

  2.将宾得的镜头专利拿走,交给子公司图丽,生产和宾得原厂镜头品质相当的副厂镜头,卖给佳能、尼康用户。

  3.给入门相机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此宾得被冠以“油漆厂”绰号,原本技术为先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2011年,理光集团宣布收购处于豪雅魔爪下的宾得摄影事业部(其他分部还在豪雅魔爪下),并在2012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理光映像株式会社,重新走上正轨。同年宾得发布第一款数码无反可换镜头相机PENTAX Q,为世界最小、最轻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虽然PENTAX Q是在理光时代发布的产品,但研发立项阶段肯定是豪雅时代。这台相机的诞生说明宾得并不认为微单相机是未来,因为它用的是1/2.3英寸传感器(后期款有1/1.7英寸),纯纯的可更换镜头玩具相机而已。Q系统从2011年诞生到2014年腰斩,销量非常惨淡,毕竟画质真不行。

  因为Q系统的失败,宾得对微单系统的未来也同样持悲观态度,所以迟迟不愿意转型生产微单相机,错过了弯道超车的机会。2016年宾得终于终于终于发布了全画幅单反相机K-1,但此时离各大品牌全面转型全画幅微单相机只剩下短短2年。

  宾得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推出过不少小型化的单反相机和轻量化镜头。但此时富士开始崛起,在几年时间里推出了大量的APS-C画幅微单相机+4433中画幅无反相机,体积比宾得轻,颜值比宾得好,故事更能打动消费者,直接动摇了宾得的基本盘。而宾得在最近几年里销量下行的情况下,更加没有钱去研发新品了,被腹肌南波万花式吊打。

  所以宾得看起来特别的衰落,全画幅单反打不过全画幅微单,体积重量都和南波万的中画幅看齐了。中画幅几乎停产,镜头只剩4支还在生产,性能别说打不过南波万,连哈苏都可以来唾口痰。APS-C画幅单反也被南波万正面冲击,性能/镜头群上完全被碾压。

  2022年,PENTAX筹划开启胶片相机新项目,将开发和推出新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让有经验的胶片相机用户和想要第一次尝试这些相机的年轻摄影师充分享受胶片摄影的体验。

  我认为影像市场足够大,只要宾得坚持差异化(只做单反),同时再重走胶片相机之路,虽然会成为超级小众品牌但活下去问题是不大的。最最关键的是理光当年是宾得的跟班小弟,对宾得品牌一往情深痴心绝对,非常愿意拿其他产品赚到的钱给宾得继续折腾。毕竟上天给了宾得那么多次的挫折,也并没有打垮宾得,愿宾得历经百年,回来还是那个不屈不挠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