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菊园新区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一线,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打造“菊安通”智慧化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和转型。
围绕调研中发现的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聚焦安全工作“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具体目标,“菊安通”通过数字化模型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运用科技化手段助力政府部门监管,与上海市119接处警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安全生产、应急事件管理以及指挥救援等工作安上“千里眼”。
一方面,实现精准日常检查,强化安全风险“画像”。凭借传感器智能识别技术,在“集中监管驾驶舱”模块中,囊括了各单位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性检查项目情况,“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等检查细则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企业自我排查和自我整改能力。另一方面,实现高效联动处置,精准把握“黄金十分钟”。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系统将实现自动响应,一键划出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的安全线,直观显示周边单位、应急支持场所、应急救援设备物资、消防车轨迹等信息,为点对点调度指挥,就近协调网格人员先期处置工作,提供可视化数据化支撑,提高处置效率。
自投入使用以来,“菊安通”已在菊园辖区内重点单位、学校、医院等49家单位试点运用,完成报警预警8500多条,上报安全隐患2000多条,处置了64多起安全事件,其中火灾救援31次。
菊园新区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城市安全工作重点难点堵点,创新开发“菊安通”智慧化应急管理系统,做到监管方式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责任前置不再限于静态查验取证,现场指挥不再担忧资源不足,实现“管理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推动科技赋能引领安防实践变革。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平急转换”,实现实战管用。围绕调研中收集的企业主体责任需压实、安全风险意识需提升、源头治理需夯实、隐患盲点需消除、应急联动需高效等意见建议,“菊安通”探索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分类布设“自动报警、电气火灾、水源压力、防烟排烟、图像采集”等传感器系统,实现点位布控更牢。自动生成周期性安全检查任务,精准指导日常安全监管,实现服务范围更广。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信息一键提取,指令一键分发,做到“支持场所、救援车辆、专用物资”等应急资源联动,实现反应速度更快。
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监督指导”,实现企业爱用。围绕安全生产“四责联动”机制压实压细,夯实末端监督、落实分级管理,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愿管”等问题。内部管控更严,智能化推动消防档案健全,应急预案完善,自主建构“全自动感知、全流程提醒”处置闭环,全面压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联检指向更准,科学圈定安全管理的重点方向,按照风险等级开展针对性监督检查。整改效率更高,布设安全报告调阅功能,将压力直接传导至整改责任末端。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网格治理”,实现基层受用。围绕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目标,网格细分激活了治理要素,“菊安通”激发了治理动能。立足点对点调度,盘活线上资源,积聚线下人脉,以公共服务撬动社会化参与力量,打通城市安全扁平化一体联动链路,优化“居民自治、地缘联治、全域共治”三大生态。网格力量联动更高效,无论是因电梯故障受困,还是煤气阀门忘关出险,帮助网格人员快速先期处置。网格治理能级更均衡,全覆盖推动技防改造项目,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智慧化改造。特色化推动智能场景建设,如高空抛物监控、智慧电梯系统等,推动网格治理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下阶段,“菊安通”将进一步扩大系统覆盖范围,做实做强数字底座,充实辖区网格内人口、房屋、土地等信息,通过无人机巡航等方式,实现对企业单位内违章搭建、占用消防通道以及可燃物堆放等情况自动上报,打造多元一体的城市综合治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