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也许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的确,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技术与标准”论坛上,正如主持人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所言,我们每天醒来,感受到信息通畅的便捷,看到智能家电、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从屏幕走到生活,全球企业的创新也正在成为产业变革的引爆点。
2015年12月18日,来自知名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界代表齐聚乌镇峰会。他们作为时代的创新者,为世界带来了一场关于“互联网技术与标准”的思想盛筵。
“标准”说起来只有两个字,但是其制定过程不仅是写一篇论文那么简单。制定标准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确保系统和人之间的互相兼容。好的标准的定义是什么?开放式Web应用程序安全项目全球董事会主席托巴斯·贡德罗姆认为,标准就是把优秀人才积聚在一起,以促进不同标准化机构之间的统一协调,同时还有竞争的一面。“这种竞争也可以帮助我们把最优秀的人才挖掘出来。因为合作和竞争两者结合可以最大地开发我们的潜能。”最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和竞争出现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主席布鲁斯·克雷默指出,标准化工作包含很多层面,即活动、技术、时间、测试。多个层面不仅需要在市场上进行实践,而且要有全球部署。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杨泽民认为,标准化工作有五点很重要:第一,解决最紧急、最重要的互联网发展需求;第二,重视高价值、可操作性的标准;第三,找到合适的机制,推动一个平衡的进程适应不同标准;第四,开放源;第五,所有标准化制定组织之间要展开协作。
作为本次“技术与标准促进互联网发展”议题的主持人,托巴斯·贡德罗姆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十年的时间点,请在座的嘉宾站在2025年的视角回顾互联网发展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物,借以展望十年之后的互联网形态。
“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认为,到时候可能会成为全数字时代,这对于很多机构来说是巨大的改变,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再往前看,未来会成为数字物品的时代,“因此我们要有基础设施”。而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对十年之后解决“质”的问题很有信心:“每一个连上网的设备都是智能的,都能非常积极地跟别的设备沟通和交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闫保平则希望,十年以后互联网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域名,个人域名又能和手机号码整合到一起,以此给人们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
所有的国际标准可能都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完成,期间确实会存在一些挑战,但是与之相对的机遇也会层出不穷。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与标准,与会嘉宾的“十年之约”一定会实现。
“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变了”,奇虎360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也成为了一个“网红”。在论坛的第二个议题“万物互联驱动产业变革”发言时,他也借机预测了下一个五年的风口:IOT。
传统观念中的IOT是Internet OfThings的缩写,字面翻译是“物体组成的因特网”,准确翻译为“物联网”,又称传感网,即为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也就是万物互联。但是周鸿祎却颠覆了过去大家对于IOT的理解,他认为不应将IOT等同于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概念。IOT传感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每个设备都会在内部放入智能系统。“换句话说,你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手机,但是所有的东西都长得不像手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回答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发言中提出的问题:未来的计算机,也就是互联网里的终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出席“网络安全”论坛时指出,维护网络安全必须具备全球的视野,树立开放的心态。图/郭研 摄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与周鸿祎的观点不同。他认为未来的手机,应该是个人的一个小的云中心,虽然万物互联,但是也不可能像周鸿祎所说,每一个小的连接点都有处理和存储能力,那样它的成本、它的方便性和应用性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中兴通讯去年就尝试提出了MIT战略,即“万物移动互联”,史立荣认为真正的万物互联一定要移动化。
辨析了IO T的概念之后,A PUSGrou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涛进一步分析了IOT的模式。他认为目前存在三种万物互联的模式:苹果模式、谷歌模式和用户系统模式。苹果模式为用户提供硬件、操作系统、用户系统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谷歌模式更轻快,只为用户提供操作系统;用户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三者各有优劣。
在移动宽带、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万物互联确实在重新构建工业化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但是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献蜀提出,传统行业不应该被忽略。“也许未来的BAT,可能会变成CBD。什么是CBD?猎豹的第一个字是‘C’,巴士在线第一个字母是‘B’,滴滴第一个字母是‘D’。”其实包括这三家公司在内的很多所谓传统行业公司,也在万物互联浪潮的推动下,利用顶层设计的思想,自上而下,从用户需求侧来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接入到互联网的服务。
滴滴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也对万物互联的未来做出预测:“前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是用互联网连接一切,未来三十年是云端的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驱动一切的时代。”潘建伟教授最后强调,我们在拥有一种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个个体本身的隐私和自由思想。
无论如何,IOT已经成为时代的风口。万物互联的热潮是被风吹熄还是借力发展成燎原之势,还需拭目以待。
中国从政府的层面一直在促进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2015年1月30日发改委颁布云计算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建立云计算信任的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介绍,目前建立信任体系的工作已经覆盖三个方面: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
云计算产业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大数据的发展,今天数据的处理恰恰是因为云计算的发展,也是因为我们结构化和对象的存储,使得我们能够把这些数据存储下来,能够通过云计算,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更多产业的出现、升级和融合,另一方面又会给用户带来有关数据的“选择恐惧症”。随着技术的提高,Gartner公司首席分析师付宏星判断,从去年开始云计算逐步进入企业的主流市场。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坦言,大数据时代企业也有难言之隐。“大数据如‘水漫金山’,而企业在这个水当中‘干涸而死’。有80%的数据为非结构化的数据,企业都无法获得使用。因此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体量,也在于能否创造价值。”
2012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云计算顾虑最多的就是信任问题,其中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系统的可靠性和业务的连续性、以及服务质量、安全等。
“因此这个时代大家应该基于所谓的风险的策略管理云。没有任何东西是安全的,硬件可能出故障,软件会有漏洞,人会犯错误。云计算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要提供韧性,最小化故障的发生率。”付宏星尝试着提出了建立可信赖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体系的原则。而在行业的中观层面,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觉得可能难度大的技术创新还是要交给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有经验的企业来做这一块工作。当然它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到应用级应该是放开,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觉得提供基础的云计算,超大容量云计算给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的电信运营商应该成为主力。”
因此,云计算不是来“跑马圈地”,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角度建立共赢的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当中,利用大数据分析产生更好的价值。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星:我觉得要有教育,人很重要,对标准来说人非常重要,我们要教育年轻人,让他们加入到标准化工作中来。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项目处处长 杨晓雅:标准化工作也是竞争,有最好标准的人才能存活下来。
互联网名人堂创新者 钱华林:标准化是我们根据国际上形成的,我们中国人干事有一个习惯,先干了再说,慢慢再改进。其实这个东西不是很严格,我发现欧美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 杨泽民:我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标准化工作对此贡献非常大,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看到标准化还会继续作出贡献,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作出贡献,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标准化。
北京咸鱼智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庄振宏:标准很重要,我们要有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标准而从事标准工作。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主席布鲁斯·克雷默:今天的讨论让我们大家都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非常有益。我特别感谢CNNIC举办了今天的会议,来让大家讨论未来标准化工作当中可能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