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染料工业成就显著,首创靛蓝连续染色机,参与研制活性染料“旗红”获得成功,连续数年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共编译有关染料生产资料150余万字。此次,其女儿沈介美捐赠档案161件,涵盖手稿、论文、报刊文章及藏书。这些档案不仅是研究沈鼎三学术成就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中国染料工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海宁老摄影家钱雪军先生,捐赠档案52663件。其中照片档案52437件,以潮城发展构筑起时代景深,记录下海宁几十年的变化轨迹;个人档案226件,以荣誉档案为主,更有他早期摄影生涯中使用过的照相机。

  被誉为“抢拍潮头第一人”的丁祖光先生,捐赠档案2993件。其中照片档案2798件,以海宁潮及各学校毕业照为主;个人档案195件,另有老摄影器材等,可一窥摄影行业的发展变迁。

  书法艺术家陈有法先生,不仅在书法创作上独树一帜,更在多次书画比赛中斩获殊荣。此次捐赠档案271余件,以荣誉类档案、实物档案等为主,包括书法作品、荣誉证书、会员证,以及他日常使用的毛笔、印章和照片册等实物。由其子陈鸣华、陈煜华先生捐赠给海宁档案馆。

  资深漫画家朱治观先生,于1983年开始创作漫画,自浙江《经济生活报》发表他的首部作品《公私分明》至2000年间,创作画稿超万幅,发表作品两千余幅。他的漫画针对性较强,主题明确、形象生动又简单易懂,善于从时事出发,侧重于针砭时弊,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在漫画界享有好评。此次捐赠档案208件,以漫画作品为主,由其女朱晓燕女士捐赠给海宁档案馆。

  原海宁体委的乒乓球国家级裁判陈其林,捐赠档案7367件,包括海宁各界各级体育运动会的奖牌、证件、荣誉、成绩册等大量资料。这些档案不仅是他个人辛勤工作和专业精神的结晶,也是海宁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热心于档案事业的海宁体育教练金建人先生,捐赠档案112件,以体育资料为主,包括各种与体育相关的荣誉证书、比赛简录、笔记本、奖章和秩序册等,为研究海宁的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素材。

  斜桥镇退休干部徐汉松先生捐赠《自传》1937年11月20日再版本电子件及仿真件。这本《自传》,为斯诺录,汪衡译,由上海文摘社出版,黎明书局经售,于1937年11月1日初版、11月20日再版。该自传封面印有侧面圆形头像,潘汉年手书书名,是研究的重要档案材料。

  清代的《沈南溟先生独立图(长卷)》,保存完好,格外珍贵。文史研究者虞坤林介绍,沈南溟原名沈鲲,字南溟,是清代海宁地区享有盛名的文人,也是沈介美女士的先祖。这幅长卷长十余米,时间脉络横跨乾隆年间直至清朝末年,从不同文人的角度,展现了沈南溟先生一生的风采。

  海宁是自己的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珍贵回忆。此次捐赠这幅《沈南溟先生独立图(长卷)》,既是回馈家乡,也是为海宁文史研究献上的一份力量。“这幅长卷不仅对我们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海宁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希望通过这幅长卷,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海宁过去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深厚底蕴。”沈介美说。

  档案馆将保管好、利用好、宣传好这些珍贵档案,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宁的历史,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对档案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为海宁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