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喷火给爷爷拔火罐、蛇精忙着直播当网红、马里奥被大灰狼误当小红帽抓走童年的动画人物穿越、混搭、融合现代元素摇身一变成了一幅幅新漫画刷热朋友圈,80后、90后直呼“毁童年”,却又忍不住捧腹大笑。创作者杜可是位广告设计师,他仍希望将记忆中的童年用这样特殊的方式记录。杜可说,自上周起他的作品被网络转火后,随之而来的商业合作让他应接不暇,能得到这么多人认可他很受鼓舞,但也不会乱了分寸,忘了初衷。
上周,80后、90后的朋友圈被一串儿“毁童年”的漫画刷屏,童年记忆里的卡通形象被活灵活现搬入现代生活,混搭着跃然纸上。作者脑洞大开,作品看上去诙谐有趣,却让不少已过而立之年的人笑中带泪。
北京晨报记者联系到作者杜可,34岁的他在一家知名美国广告公司工作,网传作品都是他业余时间创作的。“工作很忙,遇到任务紧迫时会无休止地加班。为了减压,我想到了画画。”他说。
杜可从小就喜欢画画,但直到小学毕业才开始接受专业培训,只用了半个暑假,有些美术天赋的杜可就考入了中央工艺美院附中。此后,经过6年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杜可考入了清华美院。
“那时我对于学习美术的理解就是以后要当一个画家或插画师,我觉得我的工作和画笔离不开。”阴差阳错,2005年大学毕业,杜可辗转多家境内外公司就职,始终围绕着广告行业。忙碌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杜可发现自己从事的职业与当初的理想有不小差距。
但如何在现实生活和梦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成为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我得为自己找回过去的梦想,也要让它为我当下的生活减压”。从2015年开始,他的办公桌上多了两样东西,一个装满水彩笔的大铁皮糖盒,一个厚厚的绘画本。
在十几平米的房间内,有两面墙几乎都是为他的“藏品”量身打造的展柜。塑料不倒翁娃娃、猫咪花洒、复古闹钟、铁皮小汽车它们有些是杜可珍藏了20多年的玩伴,有些是他近些年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宝贝”。要不是电脑桌上的电脑,站在杜可的房间,记者都恍惚觉得回到了小时候。
“我是个怀旧的人”,杜可说,他喜欢画画,又从事广告创意工作,干脆脑洞一开,有了把经典形象和当下生活结合起来的想法。“如果陪伴了我们童年的卡通人物也长大了,也在我们身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杜可拿起画册告诉记者,“这里面每个想法来得都很偶然,可以说是灵光一现,没有什么前期准备。比如说这幅海绵宝宝和冻豆腐的对话,就是我有一天在吃冻豆腐时觉得它太像海绵宝宝了,把这毫无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再比如葫芦娃里蜈蚣精看着春晚摇红包这幅,也是过年时灵机一动,它(蜈蚣精)手脚并用能拿很多手机,这画面多滑稽。”
虽然有了想法,杜可却并不能随时坐下来动笔,多数情况是赶紧用手机写个大概,然后抽空去画,“每一幅画从用铅笔描线到最后水彩笔上色,总共要五六个小时,所以经常熬夜、顾不上吃饭。”不过杜可说,即便这样他仍旧很开心,尤其最后在作品结尾签上名后,成就感爆棚。
从6月22日开始网络走红,这让杜可始料未及。杜可说,最开始是微博有几个网红号转发了作品,6月2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张葫芦娃给爷爷拔火罐的作品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当天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联系我想转载,我同意了,没想到当天晚上对方就告诉我,内容点击量过了10万。截至6月24日晚上,点击量已超过200万,他们也很意外。”杜可说,随着作品被广泛转发,他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一夜暴增好几万粉丝,留言中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在打听他什么时候可以出作品集。
“我特别感动,倒不是因为一下红了,而是有很多人从我的作品里找到了共鸣,甚至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回忆。”
在众多留言中,也有不少人是来寻求商业合作的,杜可都一一回绝,“还是那个想法,我画画的初衷就是为了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目前我已画了60多幅画,等把这个本子画满,我希望能成册出书,这是我的梦想。”
从告别小商品市场到“袋淋”回归,从稻香村炸肉串到致敬老版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这几年,“80后”一代似乎突然就老派了起来,怀旧盛行,动辄陷入了集体追忆。杜可的漫画,虽然名为“颠覆”童年记忆,其实质,则依旧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留恋,只是换了个搞笑的梗,让那些“老去”的卡通人物追上了当下的岁月。
采访中,杜可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敢怀旧才是逃避现实”。已过而立之年的杜可,怀念曾经纯粹的快乐,也知道自己的现实里有房贷,虽不能不管不顾去任性追梦,也并不妨碍拿起画笔圈出一片“自留地”,打造自己的乌托邦。这不是面对琐碎人生的“束手就擒”,而是“有原则的妥协”,调皮的漫画家,有着岁月怎么也抹不掉的童心与初心。
“80后”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随着这一代人基本整体迈过“而立”,身上的责任固然越来越重,那颗“小朋友”的心,依旧翘首回望来路。感谢杜可们,用创意留住青春的剪影,对于过去,我们不沉湎,却终归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