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力量,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当前三夏临近,如何服务“三农”,确保农民增收,拉动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月15日15时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大河网,邀请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焦锦淼做客视频直播间,向广大网友谈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做好为农服务工作。敬请关注!

  焦锦淼,男,汉族,生于1958年8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管理学研究员,河南尉氏县人。1980年后历任河南省统计局团委副书记、书记,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中国信息报》河南记者站长等职;1990年后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等职。2000年后历任南阳市委副书记,河南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等职,2008年初任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系河南省第五、六、七、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八、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政协委员、常委,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经济法研究会理事、省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为您进行的在线访谈活动,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焦锦淼,您好!我们欢迎您,也请您向网友问声好。

  主持人:供销社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重要依托力量,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去年,省供销社荣获全国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位居全国第三位,为河南增了光、添了彩。今后如何保持和超越原有的成绩,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如何做好为农服务工作,进而完成扩内需、保增长任务?

  焦锦淼: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宗旨,“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属,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省供销社采取了在流通网络建设中“五让农民”,在经济组织发展上“五招助农”等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农村消费,丰富了农民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焦锦淼:好的。在流通网络建设中“五让农民”就是指:一是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有钱花。省供销社始终把助农增收作为重要责任来担当,不断强化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在供销社所开办的超市中,都设立了农产品销售专柜、专区,把当地农民生产小杂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引入超市。很多超市龙头企业还通过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组织订单农产品进超市、进网络,把一乡一县的土特产品变成了区域市场的名牌产品。200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共购进农副产品52.4亿元,同比增长20.4%,助农增收10多亿元。二是超市开到家门口,让农民有钱花得出。全省供销社系统从实际出发,通过自筹资金、招商引资、职工集资、吸收加盟等多种途径,以超市、连锁店等新型业态,用市场办法和经济手段,对县及县以下基层网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改造,实施“超市进乡村”工程,把超市开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大大便利了农民消费。目前,全省供销社已发展农村超市、连锁店3.95万个,超市、连锁店正在逐步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业态。如今,走进供销社的农村超市,过去的黑屋子、土柜台不见了,明亮的灯光、新颖的装饰、先进的设施,摆放整齐的货架、商品,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已经成为县、乡最好的购物场所和农民消费的理想去处。有不少农民反映,如今买东西很方便,不出村就有超市,一般不用往乡里、县上跑了,省了很多事。三是开展连锁经营,让农民钱花得放心。过去的农村商店,销售额小,品种少,价格高,质量粗劣,农民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坑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省供销社围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最大需求,突出抓了日用消费品和农资的连锁经营。通过对连锁加盟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等规范化管理,从采购环节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并从规模采购上降低了商品价格,把货真价实的商品供应到农村,让农民买的放心。目前,全省供销社建立各类各级商品配送中心475个,配送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不少市县商品配送率达到70%以上。2008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实行连锁配送经营后,连锁加盟店不仅商品质量有了保证,经营品种普遍增加2倍以上,销售额增幅平均50%以上。四是提供综合服务,让农民消费实现升级。供销社基层网络在传统购销服务的基础上,针对农民的新消费、新需求,在综合服务、拓展经营领域上不断推陈出新,既开展了科技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娱乐、收费代缴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又相继开展了电话卡代卖、销售、保险代理和医药、图书、建材、家电、种子、农机等新型经营性业务。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3.9万个,建立社区服务中心2100个,在引导农民消费升级方面,供销社的网络功能和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五是培育网络龙头,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供销社把培育网络龙头作为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改革改制、加强联合合作、组建企业集团、品牌资源整合等方式,培育建立各类龙头企业580个,谋取了直属企业在农村市场的话语权,增强了为农服务实力,让广大农民获得了更多实惠。省供销社直属企业豫农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农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引进资金1530万元,着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已在全省建立配送中心32个,自行加工和贴牌加工“豫农牌”配方化肥10余种,2008年实现销售额8.5亿元,在全省农资经营中处于龙头地位,有效地稳定了河南的农资供应价格。省供销社新合作公司引进全国总社新合作集团800万元资金进行增资扩股,在全省30多个县级供销社,发展直营店、加盟店2200多个,2008年实现销售额8.3亿元,成为全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的网络龙头,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通过新合作网络直接输送到了全国各地市场。全省供销社系统还涌现了省豫棉集团、南阳惠农达、红棉集团、焦作鹏宇、豫龙商贸、柏城商场、天福来、龙丰农资等一批区域市场网络龙头企业,成为开拓农村市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骨干力量。

  在经济组织发展上“五招助农”是指:一是兴办专业合作社助农。省供销社制订了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验收标准,并以召开现场工作会、巡回观摩、参观考察等形式,展示、推广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果,树立了一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明显的专业合作社典型,推动了全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从组织形态上大体分为原料加工型、销售代理型、产加销结合型、技术服务型和龙头带动型等五种类型,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到2008年底,全省依托基层社创办专业合作社2941个,吸收农户110.65万户,年助农增收8.83亿元,户均增收800元。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一个标准搞生产,一个声音谈价格,联合起来闯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缑氏的葡萄、洛宁的竹编、新野的蔬菜、宁陵的酥梨分别销往国际、国内各大市场。2006年7月,总理来河南时,对洛阳市偃师缑氏葡萄专业合作社进行视察,对供销社组织农民发展特色种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二是领办专业经济协会助农。发展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是省供销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举措。省供销社确定了“突出主业,上接下联,开放办会”的发展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供销社领办合作经济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等,为发展农村经济搭建服务平台。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兴办专业协会928家,入会会员12.3万个,发展势头较为迅猛。2008年8月,省供销社成立了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全省8000多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了一个新的服务平台。荥阳市农民经纪人协会、中牟县农产品营销协会、上蔡县养猪协会、郸城县红薯淀粉协会、南阳棉花流通协会等一批协会在发展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三是建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助农。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最能贴近农民,服务“三农”最直接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发展中,各地供销社因地制宜,通过在原分销店、双代店的基础上改造、由基层社投资新建、职工回村领办或吸收农民入股合办以及基层社与村委会共同出资等多种建设方式。目前,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已建起了村级综合服务社,总数达3.98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发展,延伸了供销社的经营服务阵地,提高了供销社的为农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了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成为集物资购销、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组织,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满足生产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林州市供销社在全市的16个乡镇545个行政村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近1000个。这些服务社依托县连锁配送中心,面向农民开展预约登记、送货上门服务,经营服务范围已从化肥、农膜、日用消费品供应,拓展到农村财产保险、邮电、通信、粮油储存及红白喜事代理、婚介服务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四是兴建农村各类市场助农。坚持改造与开发相结合,办好各类专业市场,引导农民入场交易,实现产销对接,既是供销社的优势,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又一举措。近年来,各地供销社抓住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闲置的仓库、场院,开发、改造成商品交易场所,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到2008年底,全系统已兴建各类市场579个,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22个、工业品批发市场126个、农资批发市场100个、再生资源市场44个、集贸市场155个,年商品交易额达77.8亿元,涌现出了平顶山市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开封果品批发市场、内黄县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洛阳市副食品果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市场。已经兴办的各类市场,尤其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是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兴建的,对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内黄县蔬菜批发市场,与北京等十多家大型蔬菜集散地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及时向菜农反馈国内蔬菜市场需求、价格信息,年销售蔬菜1.4亿元,产品辐射冀、鲁、豫等10个省30多个城市,被当地农民亲切地誉为“闹市场的领航船”。开封市果品批发市场,年商品吞吐量1亿多公斤,交易额上亿元,为豫东乃至鲁西南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对促进当地瓜、果种植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农。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三农”的关键环节。河南各级供销社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舞动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经营水平。一批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商贸型龙头企业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应蕴而生,并以此为龙头,打造“龙头企业+专业社+农民”的龙型经济。到2008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已建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90个,其中:省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全国总社级龙头企业29个,市以上政府认定或销售总额、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2个,共带动农户81.6万户,年销售收入90多亿元。周口市供销社从新加坡引资创办的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达50亿元,在服务和拉动当地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郸城县天豫经贸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强化红薯淀粉原料基地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发展红薯种植10万亩,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经济,1.5万多户农民从中直接受益,仅此一项当地农民年增收4200多万元。

  主持人:“三夏”将至,而“三夏”农业生产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河南粮食总产超1000亿斤”的目标至关重要,省供销社是如何做好“三夏”服务工作的?

  焦锦淼:“三夏”农业生产与供销社息息相关,供销社将积极发挥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农资供应中实行“五保”,全力服务“三夏”农业生产。一是保量。供销社把保障“三夏”农资供应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重大责任来担当,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近期,省供销社多次召开有关会议专题研究“三夏”农资供应工作,并下发通知要求全力搞好农资储备,积极服务“三夏”农业生产。同时,各级供销社及农资经营企业根据农民需求,广泛筹措资金,千方百计组织适销对路的足额的农资商品。1-4月份,全系统共筹集农资采购资金52.08亿元,组织购进各类化肥248.05万吨,加上库存的68.5万吨化肥,购进农药6894吨、农膜6189吨,确保满足“三夏”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保质。供销社把农资质量看作自己的生命,严把农资商品进货质量关,坚持从正规厂家进货,进优质货、名牌货,做到“三不购进”(假冒伪劣不购进、“三证”不全不购进、渠道不正不购进),保证让农民买上用上趁心如意的好化肥、好农药。同时,加强自我监管,在“三夏”期间,定期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杜绝假冒伪劣化肥等农资商品进入市场。三是保价。省供销社向全系统发出号召,要求农资经营企业及经营门店本着保本经营、微利经营的原则,不随行就市、不囤积居奇抬高价格,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农民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同时,各地农资经营企业通过大力开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以批量进货来降低价格。尤其是发挥自身网络优势,以省豫农农资集团公司为龙头,“惠农达”、“撒可福”、“鹏宇”、“万庄”等农资骨干网络为依托,把农资商品及时配送到全系统1.5万个农资经营网点和1839个庄稼医院,开展连锁直供经营,减少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化肥价格,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生产成本。四是保服务。供销社提出了“让农民满意100”的口号,并贯彻到全系统的每一个农资企业、经营网点、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社等。不仅增加服务人员、延长营业时间、商品拆整卖零,把农民需要的农资商品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而且利用供销社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农机队等,积极开展测土施肥、配方用药、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服务。同时,发放信息手册、设立咨询电话、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五是保兑现。供销社为使农民买的放心,凡是供销社销售的农资商品都发放信誉卡,对农资商品进行质量、价格、服务等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违背承诺的经营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给予直接责任人、企业负责人以党政纪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对遭受损失的据实赔偿,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