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通讯员伏波记者姜涛)今年7月1日是中国诞生103周年纪念日。昨天,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主办的《大浪淘沙——红报里的中国党史》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书填补了中国历史老报纸的研究空白,书中收录了苏中二分区在高邮临泽湖荡中创办的《人民报》创刊号和1949年4月25日在扬州左卫街(今广陵路)上出版的《南京解放》版面,都是全红印刷。

  《拂晓报》创办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之子彭小枫上将受邀担纲该书总顾问并题词。该书共分为红色建党纪念报、红色新年报、红色重大事件报、红色纪念日报、红色特殊期号报、红色号外报、红色解放城市报、红色开国大典报八大部分。书中收录了近300份散落在民间的早期报纸,可以说每一份都是珍贵的革命文献。这其中既有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太岳日报》《拂晓报特刊》《人民报》创刊号和《渤海日报》《晋察冀日报》,有解放战争时期的《牡丹江日报》《大众日报》《关东日报》《淮海报》《嫩江新报》《解放军》,也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胶东日报》《平原日报》《福建日报》《新苏州报》号外和《河南日报》《厦门日报》创刊号等。

  作为一份地委机关报,《人民报》的办报历程也见证着革命历史。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高邮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朱军华告诉记者,《人民报》于临泽创刊,1945年9月,因兴化县城解放而进驻兴化城,1945年冬“双十协定”生效后,镇江、丹北一带的苏中五分区的前进报社撤到苏中一分区,并入《人民报》,同时宝应县委《新宝应报》和兴化县兴化新报印刷厂并入人民报印刷厂。1946年春节前,《人民报》移到高邮县城“育婴堂”旧址出报。1946年6月《人民报》又随地委机关从城里撤到农村。1946年9月、10月,苏中地区进入解放战争最严酷最艰苦的时期,因为经常转移打游击,《人民报》部分人员留在分区坚持办报,直至1947年初苏中形势开始趋向缓和,《人民报》由兴化县境内向高邮县进发,随后在1948年底二进高邮城,在城内过元旦,1949年2月进驻扬州城。

  据了解,《人民报》先后作为中共苏中一地委、华中二地委、苏中二地委、华中工委二地委、扬州区地委的机关报,报纸初为五日刊,后改为三日刊、二日刊等,均为铅印。版面有4开4版,也有8开2版、6版。总编辑先后有蔡修本、赵家梁、高刚、马达等。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社长制,江坚、许符实先后担任社长。1949年11月14日,《人民报》停刊,共出版10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