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形象地表达了书籍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文明,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那么,孩子们每天使用的课本,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又是怎么制作出来再到我们手中的呢?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一本书从编辑排版到印刷发行的完整过程,感受文字和图形的魅力,我们组织了“一本书的诞生”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让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一本书的制作全过程,增强对印刷行业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素养。

  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名为新民印书馆。在解放战争时期,该厂被称为正中书局北平印刷厂。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将正中书局北平印刷厂烧毁。然而,1949年2月,由祝志澄、周永生等老一辈新华人在一片废墟上,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建成了生产厂房,实现了浴火重生。1949年4月24日,其正式宣告成立。

  北京新华印刷厂作为我国出版印刷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级重点书刊印刷企业,长期承担着国家重点图书和文件的印制工作,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繁荣我国的出版印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厂不仅肩负着国家重点图书的印制任务,而且为众多知名出版社、杂志社及海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也拥有着多位会手工制作传统图书的老师傅。

  一本书的诞生,往往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匠人的汗水,它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凝聚了背后无数用心做书人的智慧与努力。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书籍的敬畏与坚守,使得每一本书都成为了知识的瑰宝,激发了小朋友们对阅读的热爱与珍视。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引导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让书籍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启迪智慧的窗口,用阅读点亮他们未来的道路。

  走进精品书的”博物馆“,孩子们大开眼界:这里不仅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书柜里还陈列着全世界仅有100套的纯金镶嵌的二十四史,以及专为毛爷爷印制的大字本古装书、各种消失已久的小人儿书...

  新华印刷厂的资深老师会给小朋友们分享一本书从构思到成书的全过程。老师介绍到,出版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三审三校可以确保文稿内容的准确无误,文稿框架需要梳理,插画需要精心排版和设计,让图书在视觉上更美观,更容易吸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设计后的图书稿件会给到出版社,交由印刷厂的师傅们负责产出。

  讲解印刷技术的由来,从古代印章到宋代活字印刷,再到现代数字化印刷,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复制与传播,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交流。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使文化传承更加便捷,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印刷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百闻不如一见,听了老师们的讲解,孩子们更对印刷车间充满了好奇。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一用走近印刷车间吧!车间内那些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机器马上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咔嚓咔嚓、轰隆轰隆地工作着,不断输出着色彩斑斓的印刷品。经过老师们的细心讲解,孩子们好奇地走过印前制作中⼼、彩印⻋间、装订⻋间,对每一条流水线都充满了兴趣,仿佛打开了他们探索新世界的大门,也对各种机器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在这里,孩子们有机会和师傅们学习如何装订一本老式线装书。线装书又称古线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图书装订形式,以线类进行装订。这种装订方法最早出现在宋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线装书经历了从卷轴装到册页装的演变过程,并在明代中叶正式形成线装本的册页书。

  线装书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最著名的线装书当属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新华厂展厅参观-了解新华印刷⼚的历史及珍藏典籍,给⼤家介绍新华印刷⼚珍藏的典籍、建⼚的历史、专业稀缺的印刷⼯艺;

  主题分享-书从编辑到印刷的过程:从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历史、印刷流程和⼯艺等方面介绍;

  参观印厂各个车间:印前制作中⼼、彩印⻋间、装订⻋间等(根据当天印厂工作情况安排所参观的车间);

  活动费用:399元/一大一小,增加一儿童300元,增加一成人99元;新活动体验价299元/一大一小,增加一儿童220元/人,增加一成人79元/人

  费用包含:课程设计和执行,课程讲师,课程助教,相关活动物料,场地费用,活动保险。

  (1)请务必在支付页面留言栏中,备注姓名、身份证号,以便我们购买保险(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