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2年的绿联科技,恰逢彼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开始流行,数码线材和其他配套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但另一方面,由于早期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市场亦缺乏细化标准与监管,导致相关数码配件售卖长时间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一个价格透明、质量可靠的第三方品牌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
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后,绿联科技开始在产品标准与供应链协同中寻求突破空间。2014年,绿联科技通过了苹果的MFi认证;2018年,绿联科技成为华为首批DFH计划合作伙伴……随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绿联科技成功打造了自身3C数码优选品牌形象,并由此向移动电源、蓝牙耳机、电脑配件等领域延伸,在洞察市场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产品体系和研发设计能力塑造自身优势。
现如今,绿联科技已成长为领域颇具代表性的知名企业。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公司的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34.46亿元增长11.40%至2022年的38.39亿元,并于2023年进一步增至48.03亿元,增幅25.09%,三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05%。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大部分是非常理性的,高性价比产品才会是用户最终选择。”绿联科技总经理何梦新表示,产品的品质及用户体验是公司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招股说明书中,私有云存储、无线耳机、氮化镓充电器等产品及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被列为绿联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同样是基于洞察市场趋势作出的决策。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报告,得益于对数据安全性、可控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近年来私有云市场呈现高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01.4亿元。
在2024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览会(CES)上,绿联科技与英特尔合作推出NASync系列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支持无线访问和AI驱动的数据管理。
据介绍,该产品汇聚了绿联科技在硬盘驱动器和固态硬盘方面的技术专长,与在云计算和个人电脑组件方面的积累,亦是双方对当前市场高效存储和自动化智能决策需求给出的解决方案。
NASync系列产品亦是当前消费电子行业竞争的缩影:面对日新月异的数码消费市场,对需求的洞察能否及时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和供应链合作,转化为成熟的产品投入市场,考验着企业的创新、研发和协同能力。
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绿联科技自主研发产品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1.15亿元、34.65亿元和44.12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60%、90.41%和91.89%,均维持在90%以上。
在投入方面,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由2021年的1.57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16亿元,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长率为17.41%,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约为5.56亿元。
这种持续不断的技术加码,使得绿联科技能够在捕捉到市场需求后快速将其研发落地,并围绕核心技术灵活应用、开发各类新技术,从而不断打磨、完善产品与解决方案。
例如,在充电行业普遍应用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绿联科技通过应用新一代GaNinfinity芯片,进一步提升了充电器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了热损耗,并通过独特的叠板设计,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进一步缩小了充电器的体积。
何梦新表示,3C消费类行业起源于数字化时代,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时,要从产品思维转变为消费者思维,现在的经营逻辑是需要不断明确消费者的兴趣、偏好、购买力,再寻找对应的产品或者供应链满足其需求。
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使得绿联科技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尤其是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突出的电商市场占得先机。
据招股书介绍,公司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全球化销售,其中销售模式以线上销售为主。但近年来,公司线下收入尤其是境外线下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1.71亿元、2.93亿元和4.65亿元,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在面向不同国家进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早早布局不同国家地区渠道,构建全球化品牌,亦是绿联科技业绩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公司成立之初,绿联科技便坚持自有品牌策略,通过持续深耕“UGREEN绿联”品牌,在全球电商平台的兴起及国际贸易和物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的覆盖。
据招股书介绍,目前平台是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该平台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32.69%。公司根据平台特点及市场需求进行品牌开拓和产品优化,推动品牌溢价能力和知名度的持续提升,促进收入的持续增长。天猫、等国内平台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32.40%。
目前,绿联科技的收入已有约五成来自境外。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境内及境外市场销售较为均衡。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6.09%、44.91%和50.39%,境外收入的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与谷歌等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关系的达成,绿联科技正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捕捉智能化浪潮下新一轮市场机遇。在成功上市后,其将如何抓住智能化风口机遇,开辟消费电子新赛道,值得市场进一步关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