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消费端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再次引发大众的热议。近日,一款名为“妙鸭相机”的APP获得广泛关注,这是一款基于AI人脸识别的相机类应用,用户上传自己数张不同角度的人像之后,支付9.9元,AI就能自动生成数字分身,并自动生成不同类型的照片,包括商务写真、证件照,以及校园、旅游等不同场景和风格下的个人写真。

  记者注意到,妙鸭相机提供的模板中,大部分背景为纯色,适配个人标准照。由于AI功能可以“一键换装”,或者生成用户自定义的风格图片,有不少网友表示使用该功能可以直接“取代”照相馆,生成标准照或个人写真照片。

  而在天真蓝、海马体等连锁写真摄影机构拍摄一组照片则需要百元起步,这也让不少网友戏称,“妙鸭九块九,海马体们P一宿”。因妙鸭相机较低的价格门槛,自7月17日正式面向大众开放后,不少用户争相“尝鲜”,一度需等待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出片。

  不过,伴随走红而来的还有质疑,有用户发现妙鸭相机此前用户协议中存在对用户内容可以“任何形式任何范围使用”的描述。对此,妙鸭相机回应称,原协议内容有误,并第一时间删除了相关条款;并承诺,“用户上传的照片只会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后自动删除”。

  随着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AI相机的走红,让一些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滥用。但市面上存在不少相机类APP都需要用户授权使用相机、相册等权限。那么,二者有无区别,AI相机是否真的会带来更多风险?

  对此,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大数据业务分析师王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从底层技术来说,妙鸭相机与简单的换脸相机是不一样的,背后有相关的大模型、算法支撑。妙鸭相机通过AI技术对每个人的面部特征识别,然后在相关模板中套取。妙鸭相机让用户自己选择模式、风格,相当于选择了一套特定的参数,从而使大模型获得更精确的生成结果。

  王鹏认为,从安全授权角度来看,妙鸭相机与其他换脸、美颜软件其实是一样的,都需要用户授权相机、相册。

  互联网、游戏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妙鸭相机其实就是更进一步的美图软件,达到美图滤镜所无法达成的风格化效果,属于AIGC较为初级的应用。

  “AIGC必然需要本地上传云端来进行解析和二次创作,因此用户图片不可能在本地应用客户端上做封闭式生成。”张书乐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应用运营方在数据上传后的保存、解析和后续的一系列生成动作、数据库存储等方面必须有更多的‘保密操作’,需要AIGC的开发运营团队进行前置性预防。

  不难看出,妙鸭相机短时间内出圈,除了AI相机风格多变带来的裂变式传播,也得益于当前用户对AIGC产品的极大关注。

  AIGC之风正劲,7月13日,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首份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文件,既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风险的现实需要。《办法》新增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也体现了对AI发展创新鼓励开放的态度。

  王鹏认为,对于AIGC来说,包容和监管需要两者兼具。一方面,在用户隐私、数据收集、网络安全等方面,还要加强监管,让用户放心使用相关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包容性,鼓励创新。未来,如果妙鸭相机等产品能形成好的商业模式,对传统业态产生迭代,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是好事,对于AIGC创业者也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