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这么多车企的故事,有春风得意的,也有落寞失意的,前者多是横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企业,后者基本都是困于一隅的地方车企。

  之前提过,我是个东北人,确切地说,是个黑龙江人。在我的家乡,也曾有过这样一家地方车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个结局令人唏嘘的,曾经的“微车之王”,也是如今已经沦为农业省份的黑龙江,为数不多的本土汽车企业之一:哈飞汽车。

  在各种意义上,拥有过“微车之王”称号的车企不下于三家,除了五菱、长安之外,名副其实的初代“微车之王”当属哈飞。80年代左右,军转民浪潮让不少企业都转行造起了车,并且组团引进了日本铃木的技术,这其中就包括哈飞。

  1980年,刚成立的哈飞汽车引入了铃木第七代carry ST30版本,就是戴着黑框眼镜的那代。

  两年后,哈飞的第一款车WJ110单排座小货车上市,品牌名也就地取材,直接就叫“松花江”,不过哈飞1958年曾搞出过一架名为“松花江一号”的运输机,这个名字也可以算作是致敬吧。

  另外在我们老家,这个名字也可以区分你是不是本地人,“松花江”,外地的,“松花江儿”,本地人,就像“小妹妹”和“老妹儿”的区别一样,叫法不同,意义不同。

  1986年,基于第七代carry ST90v版本开发而来的松花江面包车HFJ6350上市,六座布局、0.8L东安发动机、前置后驱,前格栅上也用上了汉字松花江车标。也是在这一年,我国正式把汽车产业当作了支柱产业,售价只有三四万的松花江开始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到了九十年代,在同时期军转民企业还在消化升级铃木第七代carry技术的时候,头铁的哈飞引入了铃木第八代carry,成了松花江面包车的改款车型。北方的朋友看这款车应该挺熟悉,长得跟《数码宝贝》里古神兽似的。

  我记得我爸买的第一台出租车,好像就是这款。很遗憾我并没有留下那台车的任何一张照片,甚至关于它款式的记忆都已经模糊。

  这是哈飞最后一款基于铃木的车型,也几乎是最后一款挂松花江汉字标的车型,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让哈飞有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哈飞曾经创造过我国汽车行业的多个第一:它是第一家接轨国际,使用波音777同款三维设计软件CATIA设计产品的车企;第一家通过联合开发模式,生产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商标、自主品牌产品的车企;第一家拿出新车参加国际顶级车展的车企。而这一切的名头,都归功于一台车:哈飞中意。

  1996年,上汽、一汽、东风都已经组建了合资公司,中国汽车市场一度陷入外资主导的危险境地。哈飞也选择了国外企业,但并非合资,而是开创了“联合开发”的新模式。

  用现有的底盘和发动机技术,与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公司合作开发了全新的哈飞中意微车,中意大概也有着中国+意大利的意思。

  1999年,哈飞中意正式上市。在当时,这是一款堪称“离经叛道”的微车,车身借鉴了直升机的设计风格,全部都由曲线构成,比起当时的长安、五菱的产品,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意都是一辆很漂亮的车,尤其是那个前脸,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谁都乐意瞅。

  在中意的基础上,哈飞趁热打铁,又推出了加长鼻子的民意、骏意、小霸王等车型,但外形再没有了中意的那种惊艳,产品力与长安之星、五菱之光之类的竞品也很难拉得开差距,再加上进入新千年后,微车市场竞争加剧,利润下滑,哈飞在2002年达到17万销量,微车市占率一度达到20%左右后,就开始了长期的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