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4个月的服装网店店主小刘,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后台交易数据图,圈着高出交易金额的退款金额,直呼“今年的女装太难了”。
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是近期甚嚣尘上的讨论话题。小刘,则是无数网店店主的缩影。
“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400多件裙子退货店家损失近8000元”......无数中小商家叫苦不迭。
商家苦“退货率”一事,早已有之。但是“干了8年的淘宝,今年的退货太恐怖了,到达60%-70%的退款,这种退货率别说商家不敢囤货了,就连那些批发市场的档口都不敢囤货,也不明白怎么退货这么厉害。”有电商从业者在热帖下回复。
如6月宣布退出的抖音头部女装品牌罗拉密码,个人账号拥有501万粉丝,曾创造一年销售几十亿的纪录。
还有5月被曝出卷款跑路的淘宝女装五金冠店铺少女凯拉,拥有553万店铺粉丝,月销超过90万件宝贝。
不仅如此,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不下40家网店宣布闭店/停止上新,其中不乏经营10年以上的老店和高分店铺。
阐明了关店原因的店铺,主要分为三类。有部分店铺表示市场环境艰难,店铺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关店;有小部分店主,由于身体原因,表示没有精力继续打理店铺;也有部分门店在关店声明中点明了是由于退货成本过高,平台处理不公而导致的闭店。
已经开店10年的复古大爆炸表示“平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市场大环境让原创商家很难生存下去”。
成立两年的Tomorrom,则在关店声明中直言,“近期遭受大量不公平订单处理”,如订单签收超1个月自动退货退款、衣物穿破洞退货秒退款、仅退款0元购等,给品牌经营造成了极大影响。
正如上述商家所言,今年以来女装网店的批量关闭,与电商平台的“偏心”有着很大关系。
2023年9月,抖音宣布推出“仅退款”服务;12月26日,淘宝宣布上线“仅退款”;隔天,京东紧随其后跟进,新增“支持用户仅退款”政策。
2024年1月,快手加入了“仅退款”行列;2月,咸鱼也宣布支持“仅退款”。
加上在2021年率先提出“仅退款”的拼多多,主流电商平台已经达成了实行“仅退款”的同一阵线。
“仅退款”成为继“7天无理由退货”和“运费险”后,又一座压在商家身上的大山。多个商家在网络上自述,平台实行“仅退款”自家的退货率由20%-30%增加至60%及以上。
这种“讨好”消费者的行为,引发了不少商家的怨言。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买家仅退款”,可以得到19220条关于商家控诉“仅退款”服务的留言。
不过,“仅退款”对商家的负面影响并非近期才产生。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拼多多“孤身”实行“仅退款”时,就有一批商家因不满“仅退款”组织了“炸店”行为。
彼时,一批中小商家群体以消费者身份,在自营店或品牌店集中批量下单,随后迅速申请退单及“仅退款”,导致受攻击店铺在短期内库存告急,无法回笼资金,运营压力骤增,破坏性可以参考对线下实体商铺的“”。
不过,随着当下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抢夺战升级,“仅退款”已经成为行业标配,商家的生存环境再度恶化。
也导致了大批无力应变的商家,无奈闭店,退货率本就不低的女装更是首当其冲。
不过,在“仅退款”政策激化买卖双方矛盾之前,女装网店退货率的爆发就已经有迹可循。
消费者在网店中买到合适衣服的概率越来越低。除了“款式单一、审美降级”等见仁见智的设计/款式问题,即使是找一件“实物与图片相符”的衣服也并非易事。
网购年龄在十年以上的网友晓晓表示,现在买衣服都有“赌”的成分,使用淘宝的识图或者找相似功能,同一件衣服的搜索结果下会出来十几个不同的店铺或链接,挂着相同的模特图,价格从高到低都有,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甚至相差上百元。
“价格高的也不一定有质量保障。”按照晓晓的经验,多数情况下,非原创店铺的衣服质量差别并不大,不同价格可能是同一货源,不过也不排除价格低的质量更差的情况。“通常我会选价格合适,介绍比较详细的,然后就看运气了。”
运气好的话,可以拿到一件材质和款式与买家秀有八九成相像的衣服;运气不好的话,你得到的就是一件与图片完全无关的“抹布”。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晓晓就会选择直接退货退款,“有七天无理由退货和运费险就不算麻烦”。
这种“货不对版”的情况并非少数,绝大多数人在网购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即使是精挑细选之后,也不能完全避免。
“出现一个爆品,立刻就有盗图党,一搜一群,正版都被淹没在同一片链接里,顾客想找到真正货对版的就很难”。有电商从业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服装主播周琦也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顾客)根本分辨不出来的,市场上但凡出现一个爆款,工厂连夜踩缝纫机就能把同款做出来”。
据知情人士透露,以80%的退货率为例,如果订单量在1000件左右,商家会将产量控制在200件,然后根据下单时间依次发货,第一批退货后再发给第二批、第三批,直至售完。
这种利用时间差售卖商品的方法,对商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品积压的风险。
查阅电商平台,多大多数女装网店都采用了这种销售形式,无疑让消费者被迫进入等待流程,增加了购物的时间成本。
“好不容易等到了,不喜欢又要退,买到一件喜欢的衣服起码要1个月。夏天的衣服都要等到秋天了。”
在这种“货不对版”和“超长预售”的双重buff叠加下,网购的沉没成本已远远大于实体店购物。
而为了抢夺更多消费者,电商平台也在不断介入,通过“运费险”“仅退款”等手段将交易的主动权更多交到买家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