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曾经是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常客。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2017年6月29日到7月31日,用短短的33天时间,济钢关停全部钢铁产能,自此走向“无钢发展”之路,到2020年完成营业收入293亿元,3年时间基本恢复到主业关停前水平。2022年以来已连续两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今天的济钢,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中小企业8家,省市两级科技创新平台16个,高新技术企业11家。
踏上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传承下来的“济钢精神”和济钢人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推动济钢在挫折和磨砺中勇毅前行,奋力蹚出了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科技成果转化、传统企业转型的发展新路子。
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年产钢最高时达1200多万吨,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曾是全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2017年,为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济钢仅用33天时间就关停了650万吨的钢铁产能,济钢的“钢铁生命”终结在了59岁。“那些高炉都扒了,现在就留了一个3200m3高炉。”济钢规划发展部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时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7月8日,伴随着济钢炼铁厂3号1750立方米高炉,顺利出完最后一炉铁水,济钢钢铁产线上的炉火、钢花全部熄灭,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实现全线安全停产。职工纷纷在厂房门口和设备旁留下合影,济钢昔日热闹的轮轴声、汽笛声、钟声不再,至此济钢钢铁主业的大门紧紧地关上了。
事实上,比关停钢铁产能更难的是妥善安置职工。“那时候压力非常大,一边需要给职工解答安置政策,一边也在担忧自己的明天在哪。”回顾彼时,参与济钢职工安置工作的许多干部仍然感慨万千。
值得庆幸的是,济钢最终成功分流安置了近2万名职工。当被问及济钢职工安置为何如此迅速时,济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苗刚表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济钢将职工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去产能不是去企业,设置了4大类14条安置渠道,保证了安置渠道对不同群体全覆盖。经过分流后,济钢在岗人员约4000人,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记录,全程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经历了“无钢化”之后,济钢的核心主业不复存在。为了解决现实生存问题,济钢旗下原本服务于钢铁主业的子公司转向市场化发展。济钢冶金研究院公司立足市场,加强产品研发,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从事标准样品/物质的研发及销售、能力验证、材料检测服务、生态环境检测、计量校准等业务,现已成为国内标准样品行业领军企业,标准样品/物质涉及冶金、有色金属、煤炭、机械、化工、环保、食品等行业,涵盖12大类,基体标准物质2000余种,溶液标准物质5000余种,是“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济南区域中心)”承建单位。2023年,济钢冶金研究院公司完成考核营业收入、考核利润分别同比提升 10.7 %、 3.8%。
在解决“饱暖”之后,济钢考虑起了“吃得更好”的问题。济钢成立了招引团队,在全国各地寻找好项目,一有机会就咬住不放。
“那时候济钢一年对接二三百个项目。”济钢规划发展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四处寻找项目的济钢,接触到了空天信息产业。“当时的空天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空天信息商业化还处于初步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原济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盛桂军回忆说。
2019年4月,中科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合作协议并与济南市展开全面合作,济钢也从中找到了机遇。济钢与中科院合作的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落地建成,并实现稳定批量生产。
对于济钢如此大的跨界幅度,外界多方均有些质疑,对其人才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疑问。
对此,济钢方面向记者解释,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济钢已经具备优势,近年来,济钢创新产学研模式,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的发展合力,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同时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挖掘内部潜力加快人才培养。
伴随济钢转型,济钢部分留岗员工也实现了空天信息领域的角色转换。其中,毕业于选矿专业的张俊(化名),2012年进入济钢,成为济钢旗下矿山“地下工作者”。随着济钢的转型,张俊转岗到空天信息产业科技质量相关岗位。他向《华夏时报》记者感慨道:“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一线选矿工人还能从事空天信息产业的相关工作,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空天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济钢发展的重中之重,正着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链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据悉,自2020年以来,济钢在空天信息产业投资总额已超过26亿元。
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据济钢方面提供的数据,2024年1—6月份,空天信息产业实现营收同比去年增加158%。空天信息产业园、卫星总装基地、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及制造等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建设。
如此攻势之下,2023年已经是济钢重回中国企业500强的第二年,济钢营收达到589亿元。据济钢财务资金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提升,济钢的融资规模已经从约50亿元翻倍接近100亿元。2023年济钢获得了“AA+”主体信用评级,未来将向资本市场需求融资渠道拓展。
针对空天信息产业,济钢做了广泛的产业布局。济钢空天公司旗下设有微波电真、飒铂智能、齐鲁卫星、济南卫星等多家子公司。
济钢的空天信息产业链也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加盟,周俊(化名)便是其中一个。据悉,周俊在博士毕业后进入电子所(后并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从事智能激光安防系统相关工作。2019年周俊从北京离岗创业来到飒铂智能筹建队伍进行创业。目前已经成功将飒铂智能的要地净空防御系统、便携式激光排爆系统等产品推向市场。
济钢快速的反应运转能力得到周俊的青睐。周俊向记者表示,如果按照传统的科研立项到定型试验,再到批量采购的模式,一个产品最终面世可能需要花费长达5年的时间,那样的线年飒铂智能才勉强能有订单。
团队的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飒铂智能市场盈利能力。据其介绍,2023年飒铂智能的营收超过2700万元,整个团队人均产值超过100万元。
流连济钢美好的创业风景,周俊表达了在此生根的意愿:“我希望结合学术和产业,在这里做一点事情。”
当前济钢围绕“空天地”立体化发展生态,构建“星箭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火箭、卫星、无人机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值得注意的是,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全国多地均在建设空天产业园。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合肥高新区空天信息主题产业园区——科创产业园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光谷产业园揭牌。
虽然信心爆棚,济钢人并未显得浮躁,对相关业务的发展仍然保持谨慎。济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空天信息产业中的业务市场容量巨大,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对此,济钢将通过快速决策,实现优势占位。
“发展卫星互联等业务是大势所趋,目前济钢正在顺势而为。”周俊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在星箭领域,中国的地面网络在全世界是遥遥领先的,基站的布置、农村网络的普及都很广,济钢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大有可为,也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