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满天星”行动计划|两江新区数维空间:数智化赋能智能建造 打造建筑行业的“数字鲁班”

  走进重庆数维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数维空间”)展厅,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项目004标段演示动画中,小到每一颗铆钉、砖缝的间距都清晰可见,企业运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使得建筑设计图“活灵活现”。

  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项目004标段建模画面。(企业供图)

  成立于2019年的数维空间,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以工程行业 BIM、GIS(地理信息系统)、IOT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手段,与传统建筑行业进行融合,以数智化赋能智能建造。

  据介绍,企业业务主要涉及建筑智能化、建筑工业化、工程信息化三大领域,服务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冶建工等200余家头部客户,业务足迹覆盖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国内省市,遍及东南亚、南亚以及众多阿拉伯国家,服务量超过2000万平方米,累计产值过亿元。

  在平面化的建筑设计图纸上,你无法预料到一根管道是否会跟墙“抢位置”。而运用BIM技术精细建模,每颗“铆钉”都清清楚楚,如神笔马良一般,让整体施工方案“跃然纸上”。

  数维空间总经理陈柯良介绍,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通过BIM技术,结合大数据、测绘等新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方案优化、减少返工、进度模拟、成本管理、协同工作,对项目建筑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缩短建设的周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以前只能建一步看一步,现在我们可以在系统内将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让所有环节提前‘跑起来’,在实际建造之前就对建筑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最佳的设计施工效果。” 陈柯良说。

  在给记者的三维动画演示案例中,大学城科学大道双向贯通,车流量模拟、立交桥建设等清晰可见,旁边设置多少路灯、栽种多少绿植都清晰可见。

  陈柯良边介绍项目边给记者解释,我们就类似“数字鲁班”,是整个建筑项目的“架构师”,在施工之前做到成竹在胸。从项目设计阶段到施工建设阶段再到验收移交阶段,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建造方案,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陪跑”服务。

  同时,也是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之间桥梁与“过滤器”。系统就是“金标尺”,通过系统模拟运行,会过滤优化不合理的设计,反馈给设计方修订,再配合施工方做好管理,就可实现“所见即所得”,带来效率提升、质量安全提升,实现项目降本增效。

  以装配式建筑为例,装配工厂生产的机构件,运到现场安装,有时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问题。这原因就在于设计与现场的脱节,未能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度优化。

  “这就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设计,实现数字孪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实现钢筋零碰撞(主要为了提升建筑安全性)、精准预埋、精准安装,提高了工程安装的效率及工程质量。”陈柯良谈到,这样一来也可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深入推进建筑工业化。

  具体而言,就是将预制装配方案,立面构件划块,内装、机电置、部品供应商等环节前置,与供应商协同提前做好规划,深化装配构建生产,再指导预制装配施工,最后让生产出来的装配件“严丝合缝”,让整个项目建设“巴巴适适”。

  但在陈柯良看来,建筑过程中存在大量数据,其价值有待挖掘,只要顺应数字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让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使智能建造、绿色施工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利用数字孪生,在数字城市等领域大展身手。

  “目前,我们能够立竿见影的便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施工,让项目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陈柯良以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为例,通过数字化手段,整个项目施工效率提升10%以上,材料损耗控制在1%以内,实现上千万经济效益。

  谈及未来,陈柯良谈到,城市化发展是机遇所在。通过前期项目中设计、施工、运维、物联网等方面数据积累,形成一个数据平台,各类数据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底座,在此之上可以搭建一座城市的雏形。

  “以后不仅是单个项目在系统中可以跑通,一座城市的建设也都在系统之中。”陈柯良表示,目前企业正在做一些研发工作,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打造一个平台。在平台上,融入数维空间在楼宇、园区等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数据,合并同类项形成一些共性数据,用户可以按需索取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两江新区举行软件“满天星”行业政策解读会暨入库实操培训会 发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能力清单

  聚焦“满天星”行动计划|两江新区动森数字:打造数字化交通场景编辑器 让道路设计“一键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