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HEIN在绿色纺织技术上迎来新突破,与长胜科技(NTX)联合研发“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Cool Transfer Denim)”。相比传统的牛仔面料生产方法,该项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能够节省高达70.5%的用水量。从2021年逐步采用冷转印牛仔技术至今,SHEIN在牛仔面料的生产上已节省近9000吨用水,相当于大约1800万瓶瓶装水。

  牛仔的生产需要经历从染纱、织布、后整到水洗的复杂流程,尤其是如果要做出扎染、破洞或不同深浅的牛仔样式,需要依赖手工操作,不仅生产效率低、生产样式批差大,整个过程的制作更高度依赖水资源和化学物质。在时尚和个性的背后,高能耗和低效率也成为了传统牛仔生产难以回避的发展问题。

  让牛仔生产更环保和高效,是喜爱牛仔产品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共同愿望。此次SHEIN和长胜科技(NTX)联合研发与革新的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解决方案,是将原本依靠多次水洗才能达成的牛仔效果,通过数字打印的技术实现。电脑完成制图后,数字打印机会通过压力将活性墨水印入纱线内部,直接在布料上形成牛仔的花纹和效果,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实现了更好的色彩还原度和色牢度。

  在该项工艺技术中应用的墨水也是SHEIN自主专利开发的环保墨水,具有高固色率、高色牢度的特点。相比普通墨水,该环保活性墨水可以有效减少助剂的使用,减少污水排放。

  与此同时,冷转印技术也改善了牛仔工厂和工作人员的生产作业环境。操作人员不再需要接触化学用品,也不需要进行重复的浸染和水洗操作,只需要将电脑中的图纸转印到布上,再通过激光裁切即可获得牛仔布料的切片进行缝合。

  十多年来,SHEIN持续不断投入创新时尚制造产业生产模式与工艺,其创新的柔性按需模式,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链伙伴实现市场实际需求与后端生产供应更为精准的匹配,减少产业浪费。在柔性按需时尚模式下,每个款式先以100-200件订单进行市场测试,并及时根据市场销售反馈来调整生产或者终止生产。相比过去零售和服装品牌高达30%-50%的库存水平,SHEIN领先的柔性按需模式能够将品牌的未销售库存降低至低个位数,大大减少产业和环境浪费并降低产品价格。

  在柔性按需时尚模式的基础上,SHEIN再次革新生产工艺,将冷转印技术与柔性按需生产模式相结合,持续助力时尚产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与SHEIN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业务模式具备高度的适配性。相较于传统牛仔工艺,冷转印技术下牛仔面料无需最低起订量,也不会出现过度采购浪费的问题,可以进行按需的印制和实时控制。基于市场的反馈,当一款牛仔产品销售趋势向好,需要增加后续的生产时,通过按需的印制便能进行精准所需的牛仔面料打印,将生产浪费和库存风险降到最低。

  在环保的基础上,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好地得到满足。冷转印技术可以像“打印机”一样实现在白坯布上印制水洗效果并附加花型,印花、扎染、渐变……消费者能够拥有更定制化、个性化的牛仔风格产品。

  SHEIN已经建立了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在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研究中心内,对按需生产的创新模式与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研究与测试,输出柔性按需供应链标准和创新技术,并不断赋能分享给产业上下游伙伴,持续助力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仅在2023年,SHEIN就开展了超过620场面向供应商的各类型培训,持续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革新、精益与可持续发展。

  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是SHEIN与合作伙伴诸多创新探索的成果之一。自2018年起,SHEIN印花类产品就开始应用数码热转印的方式进行生产,品牌已有超过50%的印花产品采用该项技术,四年节省超过59万吨水,相当于11.8亿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在印花质量、面料使用率和降低资源浪费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多年以来,SHEIN始终坚持将可持续理念植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仅基于柔性按需时尚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浪费和库存积压,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创新技术,也在原材料、生产制造、产品包装、循环使用等环节持续努力,可持续理念已经根植于SHEIN日常运营中。

  在生产制造环节,SHEIN持续不断利用技术创新、培训赋能等支持产业链供应商向数字化柔性按需生产模式转型,并且推动更多时尚品牌和企业应用SHEIN的柔性按需供应模式。在这个过程中,SHEIN还不断推动更多供应商和仓库应用更为绿色的屋顶光伏绿色电力系统。

  为促进时尚产品的循环使用,SHEIN上线了SHEIN Exchange二手服装平台,能够让用户实现一站式出售或购买SHEIN二手商品,让消费者参与循环时尚的行动,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减少浪费。

  在SHEIN自有品牌之外,近年来SHEIN的平台模式也在持续拓展。SHEIN不仅正在为卖家提供覆盖全球的销售和营销网络,在更广泛的产业和行业中推广和应用柔性按需模式。未来,冷转印牛仔技术等创新环保技术,也有望面向更多的制造业商家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生态伙伴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王子晴)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