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摊面积政策实施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但这依旧是许多人非常纠结的问题。

  同时公摊面积系数也是一个被人们长期质疑的东西,为什么我的房子得房率只有70%,而别人的得房率却有80%?花费了同样的金钱,线平米,这放谁的心理也不会好受。

  通常来说,公摊面积越大,小区的设施会更加完善,这带来的居住舒适度也会越高,但这只是往好的一面看,由于普通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公摊面积多少几乎是由开发商说了算,如果一套房子被多算了5平米公摊,那么普通人就会损失惨重,而开发商则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公摊制度最早源自于香港,1998年中国住房进入市场化时代后,没多久就传入了内地,由于公摊制度在香港实施的时间已经超过了40年,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所以公摊制度在内地推广并没有遇上太多的问题,甚至公摊还对中国房地产早期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随着开发商逐渐变得越发贪婪,许多居民都开始抱怨起了公摊制度的缺点,包括公摊太大、得房率低、公摊计算方式不明确等。

  许多人都希望能够全面取消公摊制度,购房的时候按照实际居住面积来计算,哪怕这可能会导致房价上涨也是值得的。

  此前,包括央视、新华社等众多媒体都点名批评过公摊制度,而在近两年来,房地产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反转,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买房主导的市场,所以公摊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取消公摊面积,比如重庆的开发商宣传以及卖房都只能根据套内面积计算,广州和北京也在探索试点的路上,几乎可以肯定,我们距离取消公摊的距离更进了一步。

  取消公摊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即使开发商通过涨价保持房子总价不变,购房者依旧能享受到以下三个好处。

  由于普通人缺乏计算公摊面积的相关专业知识,所以在实际操作里,公摊多少、得房率高低基本都是开发商说了算。

  而如果房子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就不同了,普通人拿一把尺子都能够计算出套内面积是不是和开发商宣传的一样,这显然更有利于购房者。

  要知道的是,最早实施公摊的香港早已在前几年就取消了公摊,并且香港房地产后续也没遇上多少麻烦,这意味着取消公摊面积实际上也是可行的。

  部分小区的消防应急场所已经被属于公摊面积范围内,但业主依旧需要再次花费一笔不菲的金额购置车位,这显然存在重复公摊,又或者多次计价的嫌疑。

  取消公摊面积以后,公摊建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相关项目的透明度会更高,这对于业主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计算,如果一个小区的公共部位经营得当的话,甚至能抵消一半的物业费,比如小区大门、电梯的广告,停车位的出租等这些收入原本应该属于业主所有,但实际上大多数物业都不会将这部分收入返还给业主,又或者用于降低业主的物业费。

  公摊面积取消以后,那么小区公共场所的一些经营收入也将变得更加透明,这有助于降低业主的物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