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以及缺乏运动等多种综合因素,中国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日渐降低,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加大在健康方面的投资,而冬虫夏草在营养、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加上资源有限,导致冬虫夏草市场热度高涨,价格居高不下,也使得其良好的药理作用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从消费结构来看,冬虫夏草下游消费以原草直接消费为主,占比高达94%,深加工消费仅占6%,随着冬虫夏草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化的趋势发展,未来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夏草、西洋参虫草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的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冬虫夏草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三萜类、甾醇类、多糖类等,根据不同的有效成分冬虫夏草可以分为三萜类冬虫夏草、多糖类冬虫夏草、甾醇类冬虫夏草等。按照采集方式,冬虫夏草主要分为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养殖冬虫夏草两种。野生冬虫夏草主要产于青藏高原等地,采集难度大,数量稀少,价格较高,人工养殖冬虫夏草,由于生产与采集难度低,价格相对较低。

  冬虫夏草行业企业收购的冬虫夏草在运输至冬虫夏草车间后需进行金属探测,在金属探测工序使用金属探测仪来检测是否存在有金属;然后进行清洗、烘干,在干燥工序使用热风循环烘箱对烘干温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冬虫夏草有效成分受到损害;最后再通过人工拣选,对散草进行捆扎,对盒装冬虫夏草进行包装、贴签,检验入库。冬虫夏草行业企业通常根据库存、价格和销售情况制订采购计划,由采购负责人向产区农牧民进行收购。一般收购季节在每年5-6月,在每期收购时,公司采购人员与当地农牧民进行洽淡,对农牧民提供的冬虫夏草进行检验,从外观、色泽、气味、断根率等方面对冬虫夏草进行甄选与识别,以确保收购的冬虫夏草符合公司的收购条件,并与符合公司收购条件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冬虫夏草行业企业通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部分冬虫夏草行业企业直接发展直营门店,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获取市场信息,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平台已经成为冬虫夏草销售的重要渠道,在“淘宝”和“京东商城”等开设网络销售店面,有利于拓展店外的运营空间。

  在2001年以前,由于冬虫夏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缺失,冬虫夏草被以各种身份在市场流通着。直到2001年,冬虫夏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卫生部明令禁止其用于保健品原料。2010年1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官方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明确表示“冬虫夏草严禁作为生产普通食品的原料使用”,标志着冬虫夏草作为“食品身份”的破灭。2012年8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使得冬虫夏草获得了5年的保健品“临时合法身份”。2016年3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其保健品的“临时身份”破灭。直到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将冬虫夏草纳入“药材和饮片”目录中。政策波动对整个冬虫夏草行业,尤其是冬虫夏草高效利用和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冬虫夏草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宝”,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衰老、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和作用,而其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牧民也带来了物质上的保障和经济上的收益,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冬虫夏草市场热度高涨,中国已成为出产冬虫夏草的主要国家,中国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000米的地区,产区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五省,2021年中国冬虫夏草产量达165.8吨,其中,青海占61.6%,西藏占30.5%,同年市场需求量达164.3吨,销售均价为11.55万元/千克,销售规模达189.77亿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保健意识增强,对冬虫夏草的需求量持续上升,未来中国冬虫夏草销售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预计2023年中国冬虫夏草销售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在满足内需的同时,部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2023年1-5月中国冬虫夏草出口量已完成0.95吨,出口额已完成1300.69万美元,出口均价为1364.84万美元/吨,其中,北京冬虫夏草出口额完成487.78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一,青海冬虫夏草出口额完成369.49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二,江苏冬虫夏草出口额完成229.64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三。从出口目的地来了,中国冬虫夏草主要出口至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中国澳门、泰国、新西兰等地,出口额分别为1109.11万美元、93.91万美元、39.85万美元、35.32万美元、14.21万美元和8.29万美元。

  中国从事冬虫夏草产业的企业尽管多达数百家,但规模小、分散、实力弱、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绝大多数以原料冬虫夏草为主,没有形成强大的龙头企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冬虫夏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冬虫夏草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冬虫夏草药材采挖,传统的冬虫夏草产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目前药材资源的透支严重,制约了中国传统冬虫夏草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人工方法培养冬虫夏草,寻找替代品以及深度挖掘新的药用成份的价值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下游面向消费者医药保健领域,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辐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冬虫夏草行业也伴随着中医药服务逐步开拓着国际市场,随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药典对中药材的逐步认可,冬虫夏草行业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着巨大潜力。

  冬虫夏草行业主要成本是虫草采购成本,占比高达98%,而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比几乎可忽略不计,这主要是由于虫草天然资源的紧缺和市场需求日益上升所造成的供需紧张,中国是世界上天然冬虫夏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冬虫夏草能通过专业药材市场实现全国流通,构建了比较完善畅通的流通体制,贮量丰富的药材资源,完善发达的中药材流通市场,为冬虫夏草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由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以及缺乏运动等多种综合因素,中国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日渐降低,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加大在健康方面的投资,而冬虫夏草在营养、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加上资源有限,导致冬虫夏草市场热度高涨,价格居高不下,也使得其良好的药理作用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从消费结构来看,冬虫夏草下游消费以原草直接消费为主,占比高达94%,深加工消费仅占6%,随着冬虫夏草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化的趋势发展,未来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中国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冬虫夏草的健康价值将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以及需求增加,使用虫草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的研究现在已经得以展开并普及,目前,科学家又发现冬虫夏草具有抗癌的功效,它能够杀死癌细胞也能抑制癌细胞繁殖,对癌症患者有着双重治疗作用,与化疗、放疗以及西药传统方法治疗癌症相比,冬虫夏草的副作用极小,正是由于冬虫夏草疗效奇特,负作用小,药用食用均可,故而,冬虫夏草已经受到了全球人类的广泛关注,未来海外市场将不断拓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4-2030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4-2030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2024-2030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投资前景,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2024-2030年中国人工培育冬虫夏草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人工培育冬虫夏草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2022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产需及进出口分析:青海省是我国最大的冬虫夏草产量及出口地[图]

  2024年3月大宗商品-丁二烯价格分析:价格为1.2万元/吨,同比增加34.78%

  2024年3月大宗商品-氢氧化锂价格分析:价格为10.7万元/吨,同比下降70.99%

  2024年3月大宗商品-PA66价格分析:价格为2.3万元/吨,同比增加12.62%

  2024年3月大宗商品-LDPE价格分析:价格为0.9万元/吨,同比增加4.08%

  2024年3月大宗商品-ABS价格分析:价格为1.2万元/吨,同比增加3.62%

  2024年3月大宗商品-PA6价格分析:价格为1.5万元/吨,同比增加6.87%

  2024年3月大宗商品-天然橡胶价格分析:价格为1.4万元/吨,同比增加20.08%

  2024年3月大宗商品-丁苯橡胶价格分析:价格为1.3万元/吨,同比增加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