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30周年的纪念日,在网易团队耗时三个月重磅推出该事故的特别报道中,VR视频是其重磅策划之一。

  这也是网易今年推出的继春运和两会报道后第三个VR相关报道的内容 。网易在VR报道上的探索经验,有如下几点尤值得领会:

  “以目前的这种报道场景、尝试和行业积累来看,在场景之内的这种交互的 体验,也比较困难。

  “实际拍摄的过程中有很多VR应用场景的障碍:现场、第一人称视角转换、场景 切换、特效、光线、网络和续航问题。

  以下是他在GMIC大会上的演讲,经VR圈精编删减,总结为四个部分:相关的概念、第一视角的新闻、VR报道的边界以及核事故VR视频拍摄中遇到的困难。

  VR,是一个封闭的视觉的空间里呈现出来的一段视频,或者更高阶段的带入感。

  类似网易新闻这样的内容提供方,或者说传媒、娱乐、游戏这样的内容生产方,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基于VR技术的内容,只有在内容的探索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才可以将硬件的潜力发挥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用户理论上带来的一个所谓的VR世界的体验。

  从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区分来讲,AR不像VR是一个封闭的视觉空间,AR更多的是在现实空间里面通过一个3D建模,在现实空间里呈现一个虚拟现实的物体。

  新闻本身的报道性决定其很难进入第一视角,一般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报道一个事件。不管是在阅读还是观看,用户的视角都是旁观者。

  VR硬件技术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后,包括影视产业、游戏产业的同行做了很多的探索之后,我们做媒体的人才有可能尝试第一视角新闻的内容制作。

  从切尔诺贝利报道的角度讲,VR给我们一次可能,让我们可以向没有经历过30年前事故报道的年轻人,或者说大家永远不想去体验的核辐射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这种经验,通过VR内容制作第一视角新闻的方式向大家呈现出来。

  VR在内容层面,在用户层面的普及,最大的障碍,除了VR制作工具的进化,比如说拍摄工具的帧数的提高,以及新闻报道场景里面,比如说涉及到通讯传输、数据传输的,数据传播上的障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观看设备的普及。

  目前虽然有很多相对廉价的设备可以给用户提供这种VR内容观看浏览的体验,但是它也

  可能反馈到用户身上就是VR没有想象中效果那么好。也就是说只体验到了新鲜,并没有体验到很爽的境界,这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们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全球范围之内,大多VR报道的尝试局限于所谓的全景视频。

  其特定的原因在于:新闻本身是在进行中的。比如一场赛事或者一个演出,VR参与到其中可能最容易,相对来说也是最成熟的,可能就是一个全景的环节,用户可以在屏幕的另一端体验不同的视角。

  行业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说在全景之外,我们做VR的报道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更多的体验,尤其是基于VR硬件设备的性能,以及它提供的VR的种种技术特征。比如说在场景之内的这种交互的这种体验,以目前的这种报道场景、尝试和行业积累来看,也比较困难。

  切尔诺贝利报道相对来讲我们更进了一步,加入了很多情景的设定、情节的指引,但还未加入互动的元素。从业内来看,国内、国外的同行提供的新闻的VR的产品都没有提供交互的元素。

  目前对于我们媒体,尤其是新闻内容提供商来讲,能够改变的只是某个领域或者整个报道环节当中的某个环节。

  未来我们很有可能会将VR视频和游戏性的设置作为一个环节嵌入到整体的新闻报道当中,给用户带来更深入的体验,而用户的介入可能导致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发生变化。

  通过VR内容制作的方式,我们可以把没有经历过30年前事故报道的年轻人,或者说大家永远不想去体验的核辐射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这种经验,给大家呈现出来。

  最大的困难,除了传统的天气问题,现场其实还是有相对超标的辐射会干扰设备。

  其实最大的障碍是把它转换成第一人称的视角,这是我们想给用户观看的时候最核心的体验。就是你通过VR进入到切尔诺贝利事故时,作为它的一员,重新去体验一下30年前的事故。

  目前我们看到的VR,不管是游还是影视剧,包括国内外同行做的相关的VR报道,场景切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结点。

  场景的切换就涉及到整个切尔诺贝利的VR视频一个核心的环节,这个核心的环节决定着用户在体验我们这个视频的时候的节奏,以及他的体验的流畅度。

  事实上我们拍摄设定的时间只有两个半天,所以我们的记者拍摄的窗口期其实很有限。

  新闻的及时性以及报道的周期的限制,这些因素我们都需要在未来的VR报道的尝试中去充分地考虑。

  网络和续航问题可能是新闻应用VR,尤其是直播类的遇到的一个最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赛事、演唱会或突发的现场。

  现场的电信条件、气候条件都不确定,这也可能是整个新闻行业在尝试VR的应用中遇到的一个很难回避的麻烦。

  事后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有穿帮。因为我们有移动拍摄,且记者本身也并不是非常专业的摄影师,所以用了一些相对技术化的处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