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关系 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现场参观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 □其他 ( )

  Rheos Capital 爱建证券 财通证券资管 淳厚基金 财通证券 诚通集团 周欢

  国投证券 杭州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华泰保险 华泰证券 国信证券 华安证券 夏瀛韬

  银河证券源达研究远信投资 浙江启博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中财九思 长江资管 浙商证券 冯雨淇、吴砚靖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高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黄方红 投资者关系总监 蔡清源 投资者关系经理 贾雨亭、刘雯丹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Q:公司从21年提出“智能物联”,到23年提出“场景数字化”,定位为“OT”厂商,这些转变会给公司的产品、业务带来哪些转变?

  A:公司从8年前开始拓展各类感知技术,从可见光到厘米波、毫米波、远红外、中波红外、短波红外、紫外、X光等,还有次声波、声波、超声波,同时融合AI技术,逐步构建和完善AIoT的技术体系。安防业务现在只是公司AIoT战略的一个业务方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把这些多维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也应用到企业经营、社会治理活动的场景中去,开拓“场景数字化”作为公司战略的另一个新方向。

  目前,公司沉淀了丰富的感知技术,并将技术产品化,陆续推出许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零部件做搅拌摩擦焊的检测,过去是要破坏式抽检,而现在我们的超声产品,可以进行无损全检,既减少了损耗,也对每一片焊接件都做了数字化记录,从而整体上提升了良率。还比如在很多制造企业中,皮带的运行状态很难监测,我们采用振动光纤的技术就可以检测皮带托辊是否磨损,用线扫激光可以检测皮带是否撕裂,用摄像机、毫米波雷达检测皮带是否跑偏等等问题,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

  海康目前积累的硬件品类已经超过3万种,软件产品200多款,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技术体系,拓展迭代更多产品和方案,助力企业经营环节的提质增效、降本降耗。

  A:场景数字化业务的下游和安防很类似,都是比较分散的。并且,很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还在初期,空间还在扩展中,我们也想搞清楚一个个场景的空间,但对客户需求的理解需要一点点进步。就以皮带检测为例,全国皮带有多少根,不同规格,不同场景的数量是多少,长度是多少,针对不同场景里的客户方案,我们应该用多少种产品去应对,怎么去定价?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客户的需求层次高低不一样,要一个个在项目上探讨,所以这些新的场景目前来看还难以准确的量化。

  但是,场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在未来一定是长期增长的业务,企业对于提质、增效、降本的诉求会持续存在,而行业的门槛也高,且目前在全球来看,没有类似海康这样可以提供AIoT全链条能力的企业,尤其难得的是,我们的技术储备,场景积累,渠道优势、制造能力等等方面的能力,也和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比较适配。长期来看,产业的潜在空间足够大,我们很有信心。

  Q:大模型的技术投入路线,是更多投在把基础大模型做大规模上,还是更多投在场景优化上?

  A:海康的观澜大模型包括三层架构,底层是基础大模型,中间有各个行业的大模型,最上层是任务模型。我们在三个层次都需要投入和维护,这样的架构更适合智能物联行业。

  我们的算法首先是围绕感知应用进行,每一个感知的场景不一样,仅仅依靠基础大模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需要非常多的具体场景素材、行业专业知识对大模型进行调试,构建具备行业知识的行业模型,基于know how来锻炼对于行业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行业模型之上,我们又会把更具体的任务知识输入进来,解决更细化的问题,从而也能优化部署成本。

  所以我们对于大模型的投入策略是两者兼顾,相互促进。我们既会持续投入自研的基础底座,密切跟踪产业界、学界的一些基础模型、开源模型的进展,也会不断补充一些核心的行业和任务的知识及需求,训练行业模型和任务模型。

  A:我们认为EBG市场未来的增长是比较好的,不同企业的痛点不同,但是追求提质增效、降本降耗的诉求是不变的。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主要依赖于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这种优势正逐渐减弱,国家也在提新质生产力,因此未来帮助制造业继续保持领先,技术投入和转型升级是每个行业的必答题。

  海康的业务一直围绕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来做。可见光是公司业务的起点,后面我们沿着光谱逐渐展开,拓展了红外、紫外、X光等电磁波,也拓展到声波、温度、湿度、压力、磁力等其他各类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构建,让我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的能力更健全,业务更丰富。我们现在利用技术产品和方案帮企业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随着产业集中度提高,细分行业领域的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提升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

  目前下游行业里能源冶金、电力、工业制造、商贸等增长都不错,这些流程性比较强的制造业和商业板块也是数字化转型发力的重点。未来我们会继续依靠扎实的技术投入谋求更快的业务增长。 Q:PBG目前表现如何?全年来看的判断如何?

  A:PBG业务整体受政策影响相对更大,一季度政府专项债新增幅度不大,会影响项目落地进度。但我们也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有一些过去几年持续耕耘的大型项目逐步落地,我们也有一些多维感知的新产品陆续发布,虽然业务起量需要时间,但随着产品的推广落地,对业务可以形成更强的支撑。

  往未来看,我们可以看到PBG业务结构在不断变化,有一些表现不错的行业会成为PBG增长的新动力。比如说交通管理行业,过去20年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升,道路虽然也在不断新建,但始终赶不上全社会出行需求的增加速度,而不少地方交通管理的手段与20年前并没有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未来5年、10年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海康有可见光、毫米波、交通引导和信号控制设备,也有经过实战检验的交通管理系统,以及保障业务落地的组织和生态伙伴,我们可以为老百姓的高效出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还有去年增发的水利水务、应急管理相关的万亿国债,项目清单已经确定,一些项目已经在逐步开工推进,这也是P端的业务机会。

  总体来说,PBG业务未来会是相对稳健的,目前正在逐步筑底,最困难的阶段基本过去了。

  Q:公司正在成为一家OT厂商,也意味着将会面临很多垂直领域的竞争,我们将如何应对?有哪些优势?

  A:从产品成熟度的角度说,我们一类产品是做国产替代,另一类是过去的场景里还没

  有现成产品的,比如搅拌摩擦焊的超声检测、煤质的成分分析、印染散射率的检测等。总体来说,海康一方面对比海外和国内垂直领域厂商有制造优势、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因为长时间的投入积累,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底层技术集合,在多项技术融合、发挥软硬件协同性、算法快速迭代等等方面也具备竞争优势。 Q:当前宏观环境下,现金流回收情况如何? A: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可能有部分项目账期和以前相比会有所拉长,这是目前环境下的行业的普遍状况。但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同系统集成商、经销分销商做交易,对业务伙伴的信用额度管理比较严格,也要求合作伙伴对应收款提供担保,并且逐期审核抵押资产的状况。海康一直以来对于应收的管控是比较有效的,虽然在财务上我们会比较谨慎严格地进行计提,但是实际的坏账率很低,各期都有已经计提的账款冲回,抵消当期数字。 对于滚动到期的应收款,我们的收款要求也比较严格。在报表端,从经营性现金流的状况里也可以看到,公司的经营始终保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