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人驾驶》里王珞丹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的即时成像相机,被很多人关注,在百度里,有很多人询问相机的品牌和价格。大学生丁丁是一个数码潮人,最近她看一部韩国偶像剧,也因此迷上了主角所使用的即时成像相机。于是她在中关村找了一圈,大部分数码相机专卖店都搜罗了一遍,最后在e世界富士印象馆找到两款即时成像相机。店员的报价都在700元以上,超出丁丁的预算,她在网上了解到mini7s的价格应该在500元以内。而她要找的富士即时成像相机咖啡色mini7s,销售人员也只是在宣传册上看到过。

  丁丁在中关村跑了整整一个下午,空手而归,但不甘心的丁丁却意外地在淘宝网上花450元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咖啡色富士mini7s。中关村历来在新奇数码产品的销售上是先行一步的,何以在即时成像相机的供货上“掉链子”呢?

  即时成像相机由来已久,在相机还不普及的年代,即时成像相机对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奢侈品。当年的宝丽来带着这样的产品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最终还是难敌数码时代前进的步伐,在2008年底宣布即时成像相机全面停产。

  在胶片相机时代,即时成像相机避免了胶圈曝光的遗憾和来回跑冲印店的奔波,让拍摄者能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到自己的照片,这也是宝丽来即时成像相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数码影像的普及,数码相机可以让拍摄者通过LCD屏幕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拍摄样张,连接电脑之后拍摄者还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自己的照片,数码冲印技术的应用也让照片的冲印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一切都为宝丽来即时成像相机的退幕埋下了伏笔。

  继宝丽来即时成像相机退市之后,日本和台湾先后有几家相机品牌加入即时成像相机的生产队列,比较知名的当属富士。这几年富士每年都会推出一两款即时成像相机产品,在外观上也打破了古板传统的模样,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因子,加上跟偶像剧的合作,即时成像相机又开始被一些时尚达人收入囊中。《无人驾驶》里王珞丹所使用的正是富士instax 210相机。

  “富士即时成像相机去年我们有进货,虽然价格只有几百元,但市场销量一直不好,一是数码相机可以轻松看到成像,二是即时成像相机的胶片比较贵,一盒10片装的售价几十元,一般消费者都至少一次购买5盒以上,才能保证够用。”中关村一家富士渠道商说,“买即时成像相机的消费者基本都是为了娱乐,大部分已经拥有了一台数码相机。富士即时成像相机售价都在千元以下,卖一台都抵不上小数码相机的利润,据我们了解,其他富士的代理商也都不太乐意做这样的产品,所以今年我们决定不再进货,有老客户来找一般我们会推荐他们到网上购买。”

  这位渠道商的话也道明了丁丁在中关村难以找到即时成像相机的原因,渠道都少更何况零售呢?e世界一层富士印象馆虽然有即时成像相机售卖,但报价都在700元以上,一方面是富士厂商有限价,另一方面如果售价太便宜店面成本开销都不能相抵。

  宝丽来的退出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即时成像技术如何突破也无法抗衡普通数码相机。所以富士的即时成像相机在外观上做了很大的改良,一方面造型比较有特色,另一方面在色彩上有很大突破,以期能吸引一些时尚达人的眼球,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开辟一部分小众市场。

  虽然现在很多数码产品都讲究时尚,但时尚的前提是实用。比如之前的创意U盘,不但外观设计时尚美观,还能起到存储作用,而即时成像虽然能在拍摄后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到自己的相片,但成像效果不如数码相机,后续的胶片成本又非常高。因此,注定产品的销售不会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在中关村即时成像相机报价比淘宝网贵了至少200元,这也是实体经营跟网络销售在成本上的差异所造成。“即时成像相机配套的产品很多,比如相册、贴纸、涂鸦笔、相框这些虽然成本不高,但利润也很有限,跟我们付出的人力、物力和店面开销都不成比例。与其花费精力做不赚钱的产品,还不如做好现有的产品。”曾经代理过富士即时成像相机的经销商表示,中关村不适合做这样的产品。除了中关村,北京的西单也有销售即时成像相机的商铺,但这样的商铺不会只卖相机,主要还是以饰品为主,像相机包、饰品和贴纸之类的东西销路就比较广泛;而在中关村电子市场,由于市场定位和消费对象的不同,不但相机销量不好,饰品销量更是微不足道。

  由于利润低,推广成本高,经销商缺乏销售积极性,因此即时成像相机在中关村难觅踪迹。“成像相机历来都是不温不火的产品。在胶片相机时代,普通人买不起即时成像相机,只有羡慕的份;在数码相机时代,多数消费者都是先考虑买一台数码相机,可能只有小部分追求时尚的消费者可能会考虑入手即时成像相机,作为追逐时尚的阶段性标签。但中关村的数码相机市场更多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喜欢即时成像相机的时尚玩家多数会选择一些网上商城,价格便宜、选择也多。因此,中关村渠道不会将精力放在那样小众的产品上的。”中关村一位数码相机经销商对即时成像相机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实际上,这也表明,不同类型数码产品已经出现了选择不同渠道销售的趋势,在产品细分之后,渠道细分也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