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部相机的话,那它有可能是性能最为强劲的一部(虽然参数不一定最强)。近日网上出现一篇文章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说法:

  如果硬性比较,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变,400万像素——是的,只有400万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镜头约等于3片3组,全部由非球面镜组成,光圈(瞳孔)小于F32时,一般是某种化学药品中毒,大于F2.8时那是死人。对焦速度极高,在0.5秒内就能完成从最远到最近的切换,永不跑焦。 非近视的情况下,景深极大。 影像处理器大约相当于4块Digital 3,并行工作,而后台的模糊识别处理器,则无法用地球上的计算机来衡量。色彩不好说,一般是认为在32位和48位之间。(来源)

  但若细看文章,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十分有趣且蹊跷的地方。例如在上面引用文字的前一段,就写着“保守估计眼睛的水平可视角度是120度,垂直可视角度是60度,换算下来等于5.76亿像素的图像数据”;而在文章结尾,则写着“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

  那么,人眼的像素数到底是400万,还是5.76亿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文章的数据来源做一番考证。经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发现,原来引文的数据来源共有3处:

  引文前3段最早发表在2007年3月21日的《信息时报》上,新浪科技曾有过转载。其中给出的数据是5.76亿,依据在原文有说明。

  本文引用段落,则来自一个个人博客(来源)。原作者给出400万像素的理由是:“人眼大约拥有500万个是神经细胞,其中大约有100万是无法识别色彩的神经细胞,所以人眼的成像能力大约相当于400万像素”。

  看到这里,其实真相已经明了。因为在《信息时报》的报道中开篇已经说明:“可以把人的眼睛想像成等同于500万像素。但是,在眼睛里面还有一亿个棒状细胞……在你眼睛所示画面的锐利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引用段落之后至结尾的文字,则摘自百度百科的“人眼”词条。不难发现其内容与《信息时报》的报道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同一个理论的2种说法。而这个理论其实是德国人Konig在1897年在《Die Abhangigkeit der Sehscharfe von der Beleuchtungsintensitat》一书中提出的。

  至此已经了然,也许是引文作者在“做”文章时的疏忽,总之人眼像素相当于400万的结论恐怕不够准确。人眼其实是一台像素高达5.76亿的“超级相机”。